在苏北鲁南,沂河与沭河如同两条蛟龙,蜿蜒穿行于马陵山脉以西的丘陵与平原之间。这两条承载着文明的河流,在千年岁月中屡屡化作肆虐的苍龙,给苏北鲁南地区带来无尽灾难,尽管历经治理,但受传统农耕技术与封建制度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沂沭河的水患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直到 1949 年,数十万治水大军齐聚马陵山下,一场重塑山河的治水壮举正式拉开帷幕。
踏水溯源:沂沭河流域脉络
《禹贡》记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沂泗汇于淮河入海,持续了数千年。因此,沂河、沭河是沂沭泗水系中两条重要的河流,也是纵贯沂蒙山区的大型山洪河道,它们与后来开挖的新沂河、新沭河共同构成完整的水系通道。《禹贡》中有“淮沂其乂,蒙羽其艺”的记述,表明早在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时,就已经有了名为“沂”的河流了。而术为大道,得水成沭,之后就成了“沭河”的专用字。
淮河流域水系图 图片源自智绘江苏
沂河原是泗河的支流,1194年黄河夺淮后,沂河改道流入黄河,后因入黄受阻,河水潴滞成骆马湖。到了清代,骆马湖淤塞,无法容纳过多河水,于是开六塘河,排沂河水入灌河,由灌河口入海,后经“导沂整沭”,开挖新沂河,直接进入灌河口入海。沭河古称沭水,原是淮河的支流,因黄河南侵,入淮通道淤塞,尾闾在江苏宿迁市的沭阳和连云港市的东海等县境内游荡,与沂河尾闾串通,从临洪口、埒子口及灌河口入海,后经“导沭整沂”与“导沂整沭”工程建设后,沭河分成两支,一支由山东临沭的大官庄经新开挖的新沭河入海,一支向南仍流入新沂河入海。
沂河 图片源自大众网
沂沭河主要流经山东省的东南部和江苏省的东北部,地跨临沂、淄博、日照、徐州、宿迁、连云港等六设区市,流域总面积达24060平方公里。据《沂沭泗河道志》记载,沂河发源自鲁山南麓,有四个源头,主源为大张庄河。沭河有东西两源,西源石槽峪河为主源。与世界众多河流文化一样,在沂沭两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上,孕育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夷文化。
历史之殇:千年水患的困局
沂沭河上游均为山区性河道,源短坡陡,每逢暴雨,山洪下泄,短时间即可进入下游地区。然而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水行进缓慢,行洪不畅。加之沂沭河地区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众多著名的古战场坐落于此,水利设施屡遭战乱破坏,致使流域内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导沭整沂工程施工现场
1128年,东京(汴梁)留守杜充为阻挡金兵,决开黄河,致使河水从李固渡向南奔涌。《宋史》记述,宋建炎二年“壬寅日,东京留守杜充闻有金师,乃决黄河入清河以沮兵,自是河流不复矣”。这次人为决堤,洪水波及今河南东部、山东西南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淮河流域的沂沭泗水系地区成为重灾区,农田尽毁,百姓被淹死20万以上,因流离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数倍于此,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此次事件也为后期的黄河夺淮埋下了隐患。1194年(金章宗明昌五年),黄河在阳武故堤决口,洪水主流由封丘沿汴至徐州入泗入淮,这一事件成为黄河长期夺泗夺淮的开端,彻底改变了延续数千年的水系格局。
据史料统计,公元1368年至1950年的582年时间里,“苏北鲁南”地区发生各类洪涝灾害达102次之多,洪涝灾害频率平均不足6年一次。《明史》记载,明万历二十一年,即公元1593年,“沂水大水,费县夏淫雨四十余日,洼地淹没,次年,人相食。”《清史稿》中亦有类似的记载。进入近代后,沂沭泗流域的洪涝灾害愈发频繁,几乎年年发生。1931年,沂沭泗流域发生特大洪灾,淹没土地达266万公顷,灾民350万人,死亡7.7万人,给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灾难。
破局之战:现代治水的开端
徐悲鸿为导沭整沂工程题词
从明清时期开始,地方官吏曾多次建议浚修河道,终因朝野意见不一而未能实施。据《光绪赣榆县志》记载,“乾隆十年,沭阳民谋凿马陵山冈,引沭水入河。沭水,故并马陵西而南,经沭境东入海。赣榆恃马陵御沭水,马陵开,则势等建瓴,县南十余镇将为泽国。县人朱之瑜、孙淑沅、卢景蓉等吁请宪司,履勘奏止更议”。
位于大官庄王家大院的导沭整沂委员会指挥部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的同一天,来自沂山、沂蒙、滨海、新海连、东海、赣榆等40多个地市县的10余万民工,组成浩浩荡荡的治水大军开赴沭河两岸,在马陵山下安营扎寨,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史无前例的流域性系统治水工程正式启动。
实际上,早在1945年春,山东省抗日民主政府就已着手研究治理沭河、沂河。1946年起,苏北鲁南地区开始了沭河、沂河治理前期勘测和治理方案拟定工作。1948年10月,2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对导沭经沙入海工程路线进行地形与河道断面测量。1949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提出“治沂必先导沭”和“导沭经沙入海”的治理方案。并于同年3月成立山东省导沭委员会,工程指挥部设在临沭县大官庄王家大院。
导沭整沂工程示意图
在山东实施“导沭整沂”的同时,苏北行署也积极推进“导沂整沭”的前期工作,多次组队实地查勘,并提出了“沂沭分流”,以“筑堤束水漫滩行洪”的治理方案。据1951年《新沂河年鉴》记述,1949年11月13日,中共苏北区委、苏北行署、苏北军区共同发出《苏北大治水运动总动员令》。11月22日,中共苏北区委、苏北行署联合发出命令,正式成立导沂司令部、政治部。11月25日,新沂河开挖工程全面开工,淮北7个县及淮阴军分区特务团计24.56万人参加施工。至此,一场覆盖沂沭河及新沂河、新沭河沿线的流域性系统治水工程全面展开。山东的“导沭整沂”和苏北行署的“导沂整沭”意义重大,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流域性系统治理的水利工程,被水利部列入“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名单。该工程不仅是苏鲁两省协作治水的典范,也为淮河等流域性河道治理积累了工程建设经验。
导沂整沭工程示意图
在沂河、沭河治理过程中,采用了准军事组织体系。这种组织架构承袭自战争时期支前民工和民兵组织,由中央或省一级统筹决策,地市级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县级指挥部负责人员及物资调配,乡村级组织人员负责具体施工。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模式,在1949-1953年间累计动员民工120万人次,完成土石方1.8亿立方米。将军事化管理融入水利建设的组织形式,一直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动员和管理群众从事治水事业中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导沭整沂工程工地浇筑混凝土底座
水韵新生:治水智慧的展现
近70年来,在“导沭整沂”“导沂整沭”的基础上,国家不断加大对沂沭河流域的治理力度。先后在该流域建设大中型水库40座,并于20世纪70年代实施“东调南下”工程,修建分沂入沭水道、开辟邳苍分洪道及新沂河、新沭河20年一遇、50年一遇等防洪工程建设。如今,沂沭河流域初步建设成防洪排涝、调水灌溉等工程体系,沂沭河流域的防洪及调水能力明显提升。新沂河、新沭河更是成为沂沭泗流域7.96万平方公里洪水东调入海最便捷的行洪通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鲁两省及沿线各地市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理念,高度重视沂河、沭河、新沂河、新沭河的生态协作治理。以河长制为抓手,以净水复绿、生态发展为目标,全力打造“四河两湖”(四河即沂河、沭河、新沂河、新沭河,两湖即骆马湖、石梁河水库)沿河环湖生态廊道和经济带。
石梁河水库大流量泄洪
山东临沂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城市建设总体思路,经过10余年的发展,沂河两岸成为临沂最美的风景线。在江苏宿迁、连云港,新沂河滩地形成的“沂河淌”,每年春季的“百里油菜花”生态景观和麦收季节的宏大劳动场面,成为新沂河沿线一景,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得到了央视等各级媒体的广泛报道。新沂河不仅发挥着重要的防洪效益,其河道内的南北偏泓还是沿线地区的重要供水线路,是江苏南水北调供水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入海口处的港区是连云港市“一体两翼”总体布局中的“南翼”,随着徐圩石化产业基地的发展,该港口已初具规模,成为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位于新沭河中游的石梁河水库,连云港市实施了石梁河水库非法采砂治理、“两违”整治、网箱清理、“三无”渔船清理四大攻坚战及幸福河湖清水进城行动,库区生态复绿380万平方米,栽植落羽杉、池杉、湿地松等苗木约40万株;建设4个入库河口湿地110万平方米,建成环湖道路55公里,水库内投放标准化网箱1.58万只。渔人码头、水上休闲观光垂钓平台、凤凰水岸、黄金沙滩等景点相继建成。2024年,石梁河水库获评全国“十年回响·河湖之变”十大生动实例第一名。石梁河水库还先后举办了龙舟赛、起鱼节、美食节、精品农产品展销、环湖马拉松、自行车赛、音乐节等活动,充分展现了石梁河水库的幸福河湖建设成果。经过生态治理后的石梁河水库,已成为连云港市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和幸福河湖建设的新标杆,更是成为苏北鲁南地区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从马陵山下的第一声开山炮,到石梁河水库生态治理,这项肇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伟大实践,不仅重塑了沂沭河等河道的地理,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水为民的初心使命,树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石梁河水库王埠生态示范点(治理后)
(作者:李军,文章来源:“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