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原大地河南,一群大学生以骑行的方式 “夜奔”开封,车队凌晨绵延数十公里。他们三五结伴,骑上共享单车,凌晨出发,骑行5个小时,抵达50公里外的开封。这场由大学生自发组织的夜骑活动,迅速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骑行活动,更是中国目前疯狂骑行文化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自行车不仅是一种代步工具,更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记忆和家国情怀。从晚清时期自行车的引入,到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车的普及,再到如今共享单车等新兴业态的兴起,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社会变迁史。
一、自行车的引入与早期发展
在十九世纪末的晚清时期,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奇而昂贵的西方舶来品,首次被引入中国。据史料记载,1866年,中国第一次出国旅游团的成员张德彝在游历法国、英国等国家时,目睹了自行车这一新奇交通工具,并将其介绍回了中国。然而,由于造价高昂和骑行技术困难,自行车在传入中国后的一段时间内并未受到广泛欢迎。
1885年,自行车及其零件被英商、德商、法商等洋行作为“五金杂货类”引入上海。随后,上海出现了修配自行车的商店,自行车开始在上海逐渐普及。到了民国时期,自行车商店在上海已经达到了近20家。
二、自行车曾经是皇族的娱乐
到了20世纪初,自行车逐渐成为宫廷贵族的娱乐工具。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对自行车情有独钟,他不仅自己骑,还让妃子、侍从跟着一起骑,甚至下令锯掉宫门的门槛,以方便骑自行车出入。这一故事不仅反映了自行车在当时宫廷中的受欢迎程度,也体现了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奇的交通工具,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溥仪的自行车
三、“自行车王国”的崛起
新中国成立之初,自行车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一种奢侈品。1949年,中国全国仅有1.55万辆自行车产量,平均每3.5万人才拥有一辆。新中国成立,以荣毅仁为代表的工商业者,在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之后,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他们响亮地喊出“产业报国”。也正是在那时,我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业,上海的“永久”、天津的“飞鸽”,都是知名品牌,造型新颖,质量上乘,价格适中,不仅在国内深受喜爱,还销往世界上20多个国家。
老式的永久牌自行车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自行车的年产量也在不断增长。到了上世纪60年代,年产量已经突破100万辆,70年代中期更是达到了300万辆的水平。这时,自行车不仅成为广大普通百姓的理想交通工具,也逐渐成为展现中国制造实力的一张名片。无论是在城市的街头巷尾,还是在乡村的田间地头,都能看到自行车的身影。
1970年10月,1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机修工人和自行车修理摊摊主,在南京秦淮区政府召集下来到西止马营48号——南京轻工机械修配厂,组建了自行车厂筹备处。那时候只有一些简单的模具、冲压机器,焊接、油漆、包装都是靠手工。油漆要漆三遍,底漆、面漆、照光漆,造出来的车子锃亮锃亮的。
要给自行车起什么名呢?大家一致认为南京长江大桥是南京的重要标志,决定选择“大桥”这个名字。1973年6月,在地广人稀的雨花公社工农大队的菜地上,南京自行车厂拔地而起。南京自行车厂生产出的第一批大桥牌自行车,由50多位工友骑着穿过新街口到市政府大院报喜。消息传出的那天,一大早,途经街道两旁就聚集着看自行车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厂里的老工人回忆说,骑在车子上那股骄傲和自豪的劲头,至今令人无法忘怀。如同期望的那样,“大桥”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一炮打响,面市以后供不应求。
大桥牌自行车
在那个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种自豪和荣耀。自行车不仅代表着个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更象征着自由、独立和追求梦想的精神。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记忆: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自己去上学或去游玩,自行车成为了连接家庭与社会的纽带。在那个年代,自行车还是人们社交和娱乐的重要方式。年轻人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享受着青春的自由和快乐。
四、共享单车大国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国和出口国,自行车年产量超过3000万辆,出口额占到了全球自行车贸易总额的60%以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交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逐渐取代自行车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中国也迎来了汽车社会的时代。
尽管如此,自行车在中国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地位。在政府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等环保交通工具,由此中国进入共享单车时代。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共享单车应运而生。2014年,共享经济的火热让共享单车的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2015年至2016年,ofo小黄车与摩拜单车相继在北京和上海落地,标志着共享单车行业的正式兴起。
在资本的加持下,共享单车行业迅速扩张,很快便遍布了中国的大街小巷,全国共投放了1200多万辆共享单车。人们仅需打开APP、小程序扫一扫,即可解锁骑行、随取随用,共享单车成为了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绝佳方案。 每天平均约2700多万人次骑行共享单车,这表明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市场的迅速扩张,共享单车行业也经历了大治理与洗牌,逐渐回归理性。如今,共享单车行业已经形成了美团黄、哈啰蓝、青桔绿等多品牌共存、良性竞争的局面。
五、中国骑行文化的兴起
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骑行文化在中国逐渐兴起并繁荣发展。骑行不再仅仅是代步工具或运动健身的方式,更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骑行的行列中来,享受着骑行带来的快乐与自由。
同时,骑行赛事和骑行社交平台的兴起也进一步推动了骑行文化的发展。各种专业骑行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众多骑行爱好者的参与和关注。骑行社交平台则让骑行者们能够更加方便地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共同探索未知的骑行世界。
此外,政府和企业也开始积极推动骑行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建设专门的自行车道,为骑行者营造更加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一些城市更是将自行车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无缝衔接,让居民能够便捷地实现多种出行方式的无缝转换。政府还通过举办骑行活动、宣传骑行文化等方式,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骑行的行列中来。
(文章来源:“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