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点亮中国!中国第一家官办发电厂的百年传奇
时间:2024-08-27  来源:  字号:[ ]

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

在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与江边路交叉口,大唐发电厂西侧长江岸边、中山码头北侧,有一座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的开放式公园,这就是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它由老码头、水上景观平台、展览馆和市民互动区等组成,完整保留了原下关电厂运煤码头、塔吊、输送机和栈桥等遗迹,有着原汁原味的工业感。2018年1月,民国首都电厂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2019年6月,该遗址被命名南京党史教育基地。

中国第一家官办电厂

1909年5月,江南财政局提督许星璧向新任两江总督张人骏建议,苏州、无锡等地都已经有了商办电厂,而江南第一重镇江宁还依靠油灯、蜡烛照明,不便于生活、经商。主张由政府拨款,在城内的江宁将军署与两江总督府之间建造一座电灯厂,以供应两个衙门的晚间照明。张人骏批准了该项建议,并从地方财政拨出白银20万两,作为筹建电灯厂的经费,厂名定为金陵电灯官厂,厂址在内秦淮河东岸(今西华巷南段)的一块民地,面积6235平方米。

1909年8月9日,即购买德国西门子洋行的一台100千瓦发电机,向两江总督署供电。同日在《南洋官报》上刊登装灯广告:凡官绅军学士商各界,如需装灯者,即到电灯官厂挂号,装灯后,每晚供电8小时。至1911年冬,另两台100千瓦发电机投产,以2.3千伏输出电压向城中及城南地区供电,用户约800户,共装电灯近万盏。1912年1月,该厂由江苏省实业厅接管,更名为江苏省立南京市电灯厂。

民国首都电厂下关发电所旧影

1919年11月24日,在下关的商董联名向内务部呈文,请求将电厂划归商办。称:下关商埠地方,有居民万余户,商店数千家,皆需用电灯。因省立南京电灯厂远在明皇城西华门外,区域辽远,用电日增,机力有限,不足应付,灯光暗淡,而且经常断电,无法满足下关商埠的用电之需求。

电厂光热力联合用户记录

内务部收到商董呈文后,即抄转江苏省长齐耀琳,查处此事。1919年12月14日,齐耀琳将查明的情况向内务部复文,得到建厂准许。

下关分厂的厂址选定在飞虹码头(今中山码头)与湖北街(今公共路一带)之间,面积达9亩多。1920年初动工兴建厂房,同年5月起安装美国制造的一台1000千瓦汽轮发电机和一台水管式锅炉,10月正式发电,定名为江苏省立南京电灯厂下关发电所,老电厂定名为江苏省南京电灯厂西华门发电所。下关发电所的建成,不仅改善了下关地区供电情况,而且还向城区送电,原西华门发电所的装机容量只有656千瓦。

下关发电所扩建,西华门发电所停役

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江苏省立南京电灯厂改称南京市电灯厂,次年改称首都电厂。1928年4月17日,电灯厂由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接管。由于电力不敷使用,1929年3月,建设委员会决定扩建下关发电所。下关发电所扩建工程分两期进行。

电厂旧影

一期扩建工程于1930年12月28日开始动工。1931年冬,安装两台德制5000千瓦汽轮发电机,两台德制蒸发量为28吨/时的锅炉。1932年2月,所有设备安装竣工试车,3、4月先后正式发电。至此,西华门发电所的小型机组全部停役,统一由下关发电所供应全市电力。

二期扩建工程由首都电厂陆法曾承担两万千瓦火力发电厂的整套设计任务。陆法曾,江苏吴县人,1915年毕业于交通部工业专科学校电机科,1916年赴美留学,1919年回国,1928年4月任首都电厂总工程师。陆法曾带领总工程师室工程技术人员,以半年时间完成设计。

1934年1月,以首都电厂名义,将设备规范书印发各国驻华商行招标。1934年4月开始建造厂房,次年4月起安装两台德制1万千瓦汽轮发电机、两台美制蒸发量为50吨/时的锅炉,至1937年秋,扩建机组安装竣工。两期扩建4台机组,至1937年,发电量为8755万千瓦时,是下关发电所的兴旺时期。

扩建二期工程全由陆法曾为主要负责人,新厂房由华盖建筑师事务所的童寯设计,外观简洁明快,错落有致。整个扩建工程,无一外国人实质性插手,这是我国电力史上的伟大创举。

改造后的民国首都电厂旧址

如今,游人参观下关电厂遗存民国建筑,在中山北路、江边路口,有栋小红楼依旧矗立,这栋别致的红楼,曾是陆法曾的办公楼。孙中山灵柩奉安大典时,指挥部设在这栋楼里。

电厂工友惨遭日军屠杀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8月15日,日空军对南京进行空袭。9月22日,首都电厂西华门总处部分房屋被炸毀。9月25日,日军再次空袭南京,下关发电所电气控制室设备大部被炸毁,电路控制失灵,锅炉亦中一弹,供电线路一度中断。

1937年12月初,日军一百多万兵力分四路进攻南京,南京形势日趋危急。国民党军政机关开始向后方撤退,首都电厂亦作撤退准备,下关发电所也准备将所有设备拆至后方。南京市长马超俊打电话给厂长陆法曾,下达坚持发电的命令。11月下旬,按照扬子电气公司战前公布的战时遣送员工办法有关条文,陆法曾亲自对电厂全体员工进行动员:为了保卫南京,下关发电所员工必须坚守岗位,继续发电。厂方决定由副工程师徐士英带领84名员工,继续留在发电所维持发供电。

同年12月9日,日军向南京光华门和雨花台发起攻击,枪炮声不绝于耳。事隔数日,电厂为准备撤退而留下的汽油船及铁驳船被国民党军队抢走开跑,而留守员工始终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12月13日凌晨,日军已攻破中华门及中山门。6时左右,84名留守员工仍坚守岗位。此时,发电所内挤进逃难的人群,发电无法进行。危急关头,徐士英下令熄火、停机,关好工厂大门,带领工人离开发电所,随着人流一起撤逃,涌进了英商开办的和记洋行蛋厂暂时避难。徐士英查点人数,只有53人,途中逃散31人。

12月14日,大批日军冲进蛋厂,将数以千计的难民全部押至煤炭港江边拘禁。日军发现蛋厂有两辆汽车,但无钥匙。蛋厂有位工友是徐士英的朋友,向日军介绍徐士英是工程师,会配钥匙和修理汽车,徐因此得救。锻工曹阿荣因曾在上海日本人开办丰田纱厂做过工,会说几句简单的日本话,被看守日军叫去烧饭,曹阿荣假借烧饭人手不够,趁机喊上四名工人。

丰田纱厂

江边寒风凛冽,被拘禁的难民,忍尽寒冷和饥渴的折磨。历时两天一夜后,12月15日子夜,日军将难民分批用机枪扫射,使之尽倒卧于血泊中,鲜血染红长江水。遭屠杀的难民中,有下关发电所47名工人(其中2名工人中弹后死里逃生,幸免于难)。

1938年1月初,陆法曾在汉口得知,下关发电所留守生产的工人惨遭日军屠杀,立即向总经理潘铭新汇报。经陆法曾多方努力,公司变卖出售器材用以发放抚恤金。抗战胜利后,1946年9月,公司为死难工友建纪念旗杆与纪念碑,选址于下关发电所大门口花圃。

1951年,下关发电厂树立“死难工人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后,为悼念死者,铭记历史,下关发电厂又两次重建纪念碑,现纪念碑是2000年7月设计,碑身为一块残破形状的橙红色大理石,正面刻有“死难工人纪念碑”7个金字,基础为一条形黑色大理石,刻有45位死难工人的姓名。

“京电号”迎接解放军大军渡江

1949年初,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企图凭借长江天堑,阻止解放大军南下,实现“划江而治”的白日梦。1月,国民党长江南岸的部队开始加强江防工事;3月即宣布封江,同时将长江两岸的大小船只,全部集中到南岸毁坏或沉江。到了1949年的4月,南京长江沿线数十里的地方,船只踪迹全无,只有少量船只,集中在惠民河、金川河和秦淮河一带,严加看管。

1949年9月下关电厂职工庆祝护厂斗争胜利合影

2月上旬,位于长江南岸的下关发电厂中共地下党组织接到上级指示:尽可能地保留一些吨位大、性能好的船只,泊在长江沿江一带,一旦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立即运载渡江部队南下攻占南京。于是,下关电厂工人以需运煤发电为借口,将一艘刻有“沈宝记·1925”字样的“京电”号钢质蒸汽机动力船留在了下关码头。这艘船长23.1米,宽4.25米,吨位41.4吨。之后的两个多月里,国民党江防部队多次要求“京电”号进入惠民河,均被电厂工人巧妙应对。

4月中旬,和谈破裂的可能性加大,两岸的形势更加紧张。国民党军队强行把“京电”号轮开进了惠民河。下关电厂工人将发电用煤趁夜倒入江中,致无煤发电,半个南京城停电,国民党守军这才让“京电”号回到江中拉煤发电。就这样,直到渡江战役打响,“京电”号得以停泊在下关码头。

1949年4月23日,首批接运人民解放军过江解放南京的“京电”小火轮及6名船工

4月23日晚,南京地下党组织通知“京电”号,立即开赴北岸迎接渡江部队强渡长江。当夜,长江北岸伸手不见五指。在35军几千名官兵热切目光的注视下,103师侦察连60余名战士,首先登上了从江南开来的小火轮“京电”号,成功在下关码头登陆。接着,“京电”号小火轮又驶回了江北,迅速将第二批、第三批解放军官兵运往南岸。据统计,在解放南京的战斗中,“京电”号共运送1400余名解放军战士,号称“渡江第一船”。

4月27日,总前委首长邓小平、陈毅等领导,也是乘坐“京电”号小火轮过江进入南京城。如今,“京电号”小火轮作为“镇馆之宝”,展示在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馆外下沉式广场上,不远处即是渡江胜利广场,红色群雕“千帆竞渡”,如红旗风展于大地,壮丽的红色之光,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人们到此追忆70年前那段峥嵘岁月,追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风与豪情。

改名大唐南京发电厂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 ,首都电厂回到人民怀抱,城市从衰朽之中脱身而出,像一只雄鹰翱翔于蓝天,开始真正的腾飞之旅。同年5月,首都电厂下关发电所更名南京电厂下关发电所,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1950年6月,改称南京下关发电厂。

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1990年,下关发电厂向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54个电业部门输送和培训了1300多名电力人才,被誉为“培育电业人才的基地”,为中国电力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随着南京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加大,自1957年起,下关发电厂不断扩建,1994年启动技改工程,新盖了烟囱。至1999年,工厂占地面积17.88万平方米,装机容量达到25万千瓦,是改造前的2.4倍,确保了南京地区乃至江苏省的安全稳定供电。

2002年12月,下关发电厂划归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改名大唐南京发电厂,不断加速自身发展和技术革新步伐,装机容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从2004年7月开始,大唐南京发电厂实施搬迁扩建工程。

搬迁后的大唐电厂

2009年,该电厂搬迁至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马渡村,成为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历史最悠久的火力发电企业。批复工程动态总投资为51.2亿元,建设2台60万干瓦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装机量比原厂扩大4倍多,同时配套新建1个3.5万吨级煤炭接卸泊位和1个2000吨级综合泊位。两台机组同步安装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工程加大在环保技术、设备方面的投入,排污总量明显降低,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

(作者:关立蓉,文章来源:“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