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从《大明律》看重典治吏
时间:2023-09-15  来源:  字号:[ ]

乱世重典,盛世也须重典,这一点朱元璋做得最好。朱元璋盱眙太平乡人,现在归属安徽明光。朱元璋出生农民之家,年少放牛要饭,在民间度过二十四年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生活,二十五岁从军吃粮,刀头饮血,戎马关山,历经十六年浴血奋战,四十岁成为大明王朝的一代开国帝王。朱元璋深知打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难。因此在洪武年间,重典治吏,杀戮贪官污吏,留下了许多流传甚广惩腐治吏的故事。

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鉴于元朝灭亡的教训和出于对明王朝长久统治的考虑,建国伊始,朱元璋即将加强立法惩治贪赃之弊作为重要之事。《大明律》的修订,是明代立法活动的主要内容,被视为维护朱明皇朝长治久安的法宝。

《大明律》是明代的主要刑法法典,颁行于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年),共30卷,460条。《大明律》的制定在中国古代法典编纂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明代以前各个朝代法典文献编纂的历史总结,开启了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发展,为中国近现代的法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翻开中国的历史,朱元璋是封建历史上对官吏惩治最严苛的一个帝王,明朝也是杀戮贪官污吏最多的时期。明朝先后处死了15万名贪官,其中二品以上官员152人,为中国历史所罕见。“自古王者之兴,节俭也;王者之败,奢侈也。”朱元璋为保朱氏江山世代相传,采取了一系列极端手段巩固政权。朱元璋认为重典治吏是权柄,从立法入手颁布了《大明律》。《大明律》对惩治贪官十分严酷,允许百姓将害民贪官直接越级“绑缚赴京治罪”,若各级官吏敢有阻拦者,全家族诛。贵州黔阳县安江驿丞李添奇,“恣意为非,贪污受贿,害民不止一端。”被百姓拿获赴京,了解案情后,朱元璋当即命人砍去其脚趾。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将元朝之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为全国监察机关总部,赋予都察院极高之权利:纠劾百司、辨民冤枉、大臣奸邪、小人结党、贪官乱政、百官猥茸、腐败舞弊都皆可弹劾。

洪武中期,官吏贪赃枉法,豪强兼并,脱避粮差日趋严重。朱元璋仿周公《大诰》之制,于洪武十八年、十九年亲自制定《御制大诰》颁行天下,诰戒臣民,其重刑治吏程度远超《大明律》量刑标准,并规定每户一本,家传人诵。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主持新编《醒贪简要录》。记载惩治贪官案例一万余件,并在卷首撰言:将害民之例,昭示天下,各级官员敢有务私不务公者,贪赃酷民者,必严惩之。并明确规定:凡备此书者,如犯死刑可免除死罪。朝野上下,家家必备一本。

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采用更加严苛的贪赃枉法八十两银子处死的标准。处死方法很多,有凌迟、挑筋、枭首、诛族等,还有用开水烫、用铁刷“洗刷刷”、抽肠、脸上刺字、割鼻子、阉割,这里处处体现着朱元璋“刑用重典”的立法精神。有一种酷刑叫“剥皮实草”,把人皮剥下,皮囊塞满稻草,挂于公堂旁,以儆效尤。“下一任县令抬头看到前任县令如此下场,便不敢再胡作非为。”洪武年间府、州、县衙门左边皆设一剥皮刑场,时称之为皮场庙。

明祖陵廉政文化长廊里有“杀贪官剥皮实草挂公堂”图文展示,淮安府署“军捕厅”里更有一个皮场庙,是“剥皮实草”情景再现。一个凶神恶煞的屠夫正在案板上持刀刮着人皮,另一间悔过室里是一个被摘去顶戴的官员,坐在桌前垂头丧气,昔日的耀武扬威化为绝望与恐惧。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所有的悔过都已无法改变悲惨的结局。

做皮囊还算幸福,最残酷的酷刑恐怕要数凌迟。凌迟一刑在明朝之前很少有超过割1000刀的,到明朝对于贪官的凌迟基本上都超过1000刀,最多超过3000刀,真的是千刀万剐。一次凌迟要延续几天,头一天被施以凌迟的贪官还不会死。明朝大太监刘瑾,所贪钱财可抵国库,最后被凌迟3357刀,千刀万剐了三天三夜。

朱元璋麾下大将胡大海儿子胡三舍犯了禁酒令,朱元璋要严办。有人劝说:“胡大海南征北战,履立战功,杀之子,恐引其反叛。”朱元璋说:“宁可胡大海叛我,我不能叛民。”隧亲自拔刀将胡三舍杀之。处罚贪官的严厉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如此触目惊心的严酷惩办使当时混浊的吏治为之一清。

通过一系列法典的颁布和制度的确立,大大改变了元末社会混乱,官吏贪污成风的社会状况,维护了明朝的统治。其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是对现代反腐倡廉工作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深远。

后来死刑较为人道,贪官再次勃发。万历十二年(1584年)冬,蛰居14年的海瑞奉召出山,担任“中纪委书记”和“中组部部长”。海瑞认为当前处罚贪官污吏的刑法太轻,应该效仿明太祖朱元璋的立法:贪赃枉法八十贯论绞。他还提到朱元璋将贪官剥皮实草,做成人皮口袋挂在公堂上惩戒后任的办法。

新加坡采用的也是盛世重典,新加坡的文明与廉政便是最好的体现。一直坚信重典出清明,虽然有人依旧会冒着被严惩的风险去贪婪,不过重典下的清明世人可见,那一份震慑让胆敢违法之人胆战心惊。

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多年的兴衰,带给后人多少警醒与借鉴。如果大明王朝后期政治修明,百姓安乐,那么中国的政治又会如何改写,又哪里会有后来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屈辱与悲怆。

翻阅着六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上面写满苦难。岁月洞穿了历史,似乎有大明王朝凛然的威严呼啸而来。漫漫历史长河,期待风轻气正的政治。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思想和实践对于当下的反腐倡廉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赵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