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与盱眙有关的西汉王侯
时间:2022-11-07  来源:  字号:[ ]

公元前206年,刘邦因“先入关中者为王”之约,率兵西进,听从郦食其的计谋,避秦兵锋芒,过陈留、占颍川、克武关,屠城后挥师直逼咸阳。次年十月驻灞上、灭秦国。便称“汉王”,以此纪年为“大汉”。

接着,刘邦离间项羽的部下,以“项羽阴杀义帝”为由,号令天下诸侯讨伐项羽。经过五年的“楚汉相争”,灭项羽,登皇位,称“汉高祖”。于是,便开始大肆分封诸侯。仅在盱眙境域之内,就封有“三王”“五侯”。

荆王刘贾。因“刘贾初从,首定三秦。既渡白马,遂围寿春。始迎黥布,绝间周殷。赏功胙士,与楚为邻”,汉高祖六年(前201)被封为荆王,管辖淮河以东五十二座城邑。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叛,向东攻打荆国。荆王刘贾与英布交战,没有获胜,败走富陵,在富陵被英布乱军杀害。于是刘邦亲自领兵征伐,打败英布。富陵在古盱眙境,今没于洪泽湖中。

吴王刘濞。刘濞的父亲刘仲是刘邦的哥哥。刘邦曾立刘仲为代王,后贬为合阳侯。刘濞初封为沛侯。汉高祖十二年(前195),改当年刘贾所封的荆国为吴国,立刘濞为吴王,管辖原荆国土地。刘濞性情极为剽悍勇猛且有野心,“若状有反相”。汉景帝三年(前154)领头发动“七国之乱”,被诛杀。

江都王刘非。刘非与汉武帝刘彻为同父异母兄弟。汉景帝二年(前155),14岁时立为汝南王。次年,刘非主动请缨,随周亚夫一起平乱,任副将,他奋勇参战,出生入死,为平定“七国之乱”立下大功。灭吴后,改封为江都王,国都广陵,治理原来吴国的地域。他“好气力,治宫馆,招四方豪杰,骄奢甚”。守江都时,以董仲舒为相,采纳其治国方略,一改过去狂妄骄奢、不轨图谋恶习,尽守臣职、忠君效祖,卓有胜绩。前后守江都27年。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十二月病故,终年41岁。死后葬于盱眙东阳大云山。

赘其侯吕胜。吕胜是汉高后吕雉的昆弟之子,为刘邦的部将,官拜郎中。公元前202年,吕胜随灌婴等追杀项羽至乌江,项羽自刎后,将其分尸,吕胜与王翳、杨喜、吕马童、杨武各得项羽肢体一部分,因邀其功被刘邦封为涅阳侯。高后四年(前184),改封赘其侯,侯城在赘其(汉县名,在今盱眙县西南,早废),以高后四月丙申纪赘其侯元年。高后八年(前180),吕雉病死,刘氏开始诛杀吕氏势力,“侯(吕)胜坐吕氏事诛,国除”。

盱眙侯刘象之。刘象之是江都王刘非次子,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制诏,封为盱眙侯,侯城在今盱眙县,以元朔元年十二月甲辰纪盱眙侯元年,元鼎五年(前112),“侯象之坐酎金,国除”。

睢陵侯刘定国。刘定国是刘非次子,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制诏,封为睢陵侯,侯城在今盱眙县北,以元朔元年正月丁卯纪睢陵侯元年,元鼎五年(前112),“侯定国坐酎金,国除”。

堂邑侯陈婴。陈婴初为东阳县令史,秦二世元年(前209)于东阳举义,后从项梁伐秦,拥立熊心为楚怀王,建都盱眙,封楚上柱国,封地五县。项羽败亡后归汉,因平定豫章等地有功,汉高祖六年(前201)十二月,以功臣排行第86位,受封堂邑侯,食一千八百户。受封十八年(前184)后去世,谥号安侯。

东阳武侯张相如。张相如击项羽建汉有功,汉高祖六年(前201)为中大夫,以河间守击陈豨,力战有功,高祖十一年癸巳(前196)封侯,千三百户,纪武侯张相如元年。时称东阳侯张相如与绛侯周勃、万石君石奋一样,尊称为长者,可为太子股肱之臣。文帝时,初为郎中令,后聘为太子太傅。文帝十四年(前164),匈奴单于十四万骑犯境,于是文帝拜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大发车骑往击胡。文帝十五年(前165)薨。


(马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