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么多同志从淮安到我这地方来,还是第一次。所以,我向你们表示特别的欢迎。”当我们刚在西花厅的会议室里落坐,邓颖超同志一句亲切的寒暄,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乡情融融的氛围。
一九八八年六月十四日,首都北京阳光灿烂,天空澄澈。上午九时三十分,一辆轿车和一辆面包车,缓缓驶进中南海内的西花厅。这是以时任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唐永峰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天民同志为代表的淮安市一行十四人,带着周总理故乡百万人民对邓颖超同志的深深关切,向她表示问候,汇报工作来了。
由于一种大家都可以理解的急切心情,我们比原先约见的时间提前半小时进入西花厅。一进院门,负责安排这次会见的周总理生前秘书、时在邓颖超同志身边工作的高振普同志便迎上来。我们抑制住激动的心情,随着高振普和赵炜同志的引领,漫步在西花厅内。
整个西花厅,花繁叶茂,绿树浓荫,是一个幽静的所在。这是一个建于清代的四合院,格局为前厅后院,目前是中南海内保存下来的最为完整的一个院落。建国以来的几十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就工作、生活在这里。
我们来到前厅。这是一个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的古典建筑。飞檐重梁上精心描绘着色彩斑斓的图案。正门上方的中间端悬着一方匾额,“西花厅”三个大字古朴凝重。这里曾是周总理生前会客的地方。驻足厅前,我们仿佛听到了周总理那热情爽朗的笑语,仿佛看到了周总理那神采飞扬的身影。
走过前厅,步入后院,我们来到周总理生前工作、休息的地方。在后院的东侧有一方池塘,数十尾红色金鱼正在清可见底的水中自在地游 弋。一架小桥,便是联结西花厅正厅与后院卧室的通道。据高振普同志介绍,总理生前,不许往这个池中放水,因为当时北京的生活供水比较紧张。听了介绍,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过桥即是座北朝南的一排普通房屋。中间一个比较大的厅堂,是周总理生前召开小型会议的地方。最东边的三间房屋,每间仅有十多平方米,是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解放后一直居住的卧室。厅堂的侧三间,是周总理生前的办公室。“文革”中的严重动乱时期,在他们卧室的房顶上架着六、七个高音喇叭。每到凌晨四点,正是日理万机的总理需要休息的时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开始放大喇叭,吵得周总理不得安宁。
接见的时间快到了,我们提前进入西花厅会客室。环视室内,陈设简朴,没有丝毫华丽的气息。屏风后是一圈简易沙发;桌椅及有关用具也很普通;铺设的地毯,已经有了很明显的磨损痕迹,看得出已经使用了许多年头。这一切,都体现了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一贯倡导的精神和作风。沿北墙的条几上,错落有致地陈放着绘有周总理神采奕奕头像的磁盘和书有“学习周总理,一心为人民”的扇形工艺品,东西间壁上张挂着两幅周总理的油画像,表达了邓颖超同志对和她风雨同舟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战友、亲人的无限怀念和无比深情。
近十时,邓颖超同志从侧门缓步进入会客厅。她身穿浅灰色的衣裤,脚穿方口布鞋,显得端庄朴实。我们油然而生敬仰之情,一齐起立迎接。她摆动双手,含笑说道:“快坐下,快坐下,你们站着我就不走了。”当她发现唐永峰、张天民两同志仍然站着时,便幽默地说:“你们再不坐下,我就要三鞠躬了。”
落坐以后,唐永峰和张天民说:“我们代表淮安人民来看望您老来了。”邓颖超同志立即答道:“谢谢,谢谢。”高振普向邓颖超同志分别介绍了唐永峰和张天民的姓名、身份。唐永峰同志自我介绍:“我叫唐永峰,唐朝的‘唐’,永远的‘永’,山峰的‘峰’。”邓颖超同志笑着说:“呦,你的名字起得真有意思啊,跟山峰一样高哇!”一名诙谐的话,把大家都说笑了,室内拘谨的空气一扫而光。于是,大家便亲切地、无拘无束交谈起来。
邓颖超同志在向淮安的同志表示欢迎以后,用清晰而流利的嗓音侃侃而谈,“你们常常带话给我,有些事情你们做了,也同我通报了,我都知道。特别是周恩来同志九十诞辰,你们那里隆重地纪念,表达了淮安人民对恩来同志的深厚感情,我很受感动,很感谢。请你们回去转达我对淮安人民、党内外同志的问候,并祝他们身体健康,工作好,有进步。”
“恩来同志出生在淮安,他做了封建家庭的叛逆者。现在大家都称他是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我们认为,他和我,不过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和普通人一样。”她谆谆嘱咐,“淮安有恩来同志这样一个人物,是一种荣耀,但不要拿他来作骄傲,也不要借着他的名义向中央要什么东西。这是他生前最不能接受的。该要的可以要,违反决定的就不能要。现在改革、开放,这是前人所没做过的,也是我们这一代活着的人以前没做过的,完全是一个创新,是党中央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才找到的一条正确的路。这条路怎么走,我们大家,包括中央,都还没经验,也还要摸索,还要很谨慎地去做。希望淮安的同志能同中央的精神、政策保持一致,采取一致的动作来开展淮安的工作。”
八十七岁高龄的邓颖超同志思路清晰,精神颇佳,一席话后兴致勃勃地希望多听点淮安的情况介绍。于是,唐永峰和张天民简明扼要地汇报了淮安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近期设想,汇报了淮安盐矿资源和开发情况。当听说淮安有一个大盐矿时,邓颖超同志说:“这是新发现,是宝藏。”当听到有关周恩来纪念馆建设的问题时,邓颖超同志说:“淮安建恩来同志纪念馆,表示了淮安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和永恒纪念,也是一种可以教育后人的建筑。我希望搞得朴素一点,不要过分富丽堂皇,富丽堂皇不符合恩来同志一贯的思想、生活作风。陈设的东西,要表现一个革命家做人民公仆的内容。”对把周恩来纪念馆建成一个风景游览区的总体规划,邓颖超同志大加赞赏,连声说:“这样好,这样好。搞成公园,除了有教育意义外,大家可以游览,可以休息,这样的形式很好。”
邓颖超同志对于自己没到过淮安,表示了遗憾。当张天民同志代表周总理家乡人民邀请她回淮安看看时,邓颖超同志说:“只要有可能去我会去的,但是我年高体弱多病,心有余而力不足呵。”
款款叙语,浓浓乡情,西花厅内如沐春风,半个多小时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会见结束前,邓颖超同志向淮安赠送了刚出版的《周恩来书信选集》、《不尽的思念》以及她自己著述的《纪念与回忆》等五部有关周恩来同志的书籍。接着,她健步走到会客厅外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并一一握别。
当我们依依不舍地登车离开西花厅时,她老人家仍站在阶前频频向我们挥手致意。
邓颖超同志的这次接见,已经过去了十二个年头,邓颖超同志长辞我们也已经过去了八年。虽然时光流逝如白驹过隙,而她老人家生前接见我们时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追忆她老人家的言谈举止,一个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一个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崇高风范,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真知灼见和高瞻远瞩,将永远烙印在我心底的感光胶片上。
(作者 李寿琦为周恩来纪念馆副馆长,秦耀明为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原载于《丰碑》第6期,200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