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背景
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与灵魂,淮安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清江浦区,南临楚秀园,北至东大街,西到淮海路,东邻文庙、慈云寺等文化景点。街区内有市级文保单位与清末民初时期的古民居20多处。该区域传统街巷以宗教与世俗文化艺术为特点的历史文化风貌区。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城市文化和人文艺术价值。我为此开展了以淮安市区的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微调研。
二、调研目的
调研发现,目前,清江浦区能堪称“历史文化街区”的,唯有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仍然保存着清末民初原有的街巷格局,都天庙、文会庵等宗教建筑,京剧大师周信芳、摄影大家郎静山等名人故居,花门楼漂染坊、大众剧场等近现代遗址,“空心街”“五福里”“花门楼巷”等老地名。从调研现场来看,现搬迁工作已完成大半,许多文保单位和老宅面临无人管理,会带来更快的破坏。如墙体开裂、屋顶渗漏、木结构腐朽等问题。
三、调研建议
在调研中,无线电厂、大众剧场正在修复中,并了解到在今年中秋节,具有本地特色的社会团体在大众剧场等处搞了精彩的演出,带来很火的网络收视率。今年国庆期间,河下古镇迎来了旅游人气的爆满,一方面是景区多年打造的成果,另一方面是给入驻的各类非遗项目有很大的优惠政策,调研中得知,可以签定5—10年免费使用协议,这就给进驻河下的带来人气,从商业角度来看,进驻的项目可以将空置的房子盘活。河下能做到,清江浦区也能做到。这就是“栽好梧桐树,引得金凤凰”。
(一)关于文化遗产保护。
1.修缮保护:打造好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带动城市文旅经济发展是一项民生工程, 需要地方财政的支持与运营和发展 。其进行保护修缮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和资金投入,仅靠民间力量难以承担。
还可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通过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发行文化遗产保护债券等方式,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款和投资。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确保保护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 规划发展:关于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利用,清江浦区已召开过多次推进会,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已有设计方案。以地方文化为切入,我们在外地看保护好的老街区都有本地特色的非遗等展示。例如:市文联的民间文艺家协会中有全市优秀的工艺美术、非遗技艺传承人,可以将协会入驻,打造研学基地。与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规划相契合,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3.传承推广:举办各种形式的文旅结合的活动,如庙会、展览、演出等,宣传淮安,体现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用现在年青人喜爱的,打造“汉服文化网红打卡、非遗手作DIY研学体验、非遗手作购物享乐”三大特色亮点。形成“淮安手作”的新名片和市非遗公共品牌。打卡汉服展区、欣赏非遗作品、品尝美食、茶艺……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的根和魂,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淮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期待通过采取上述对策和建议,有望进一步提升淮安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水平,让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关于传承与利用方面。
据了解,淮安市在工艺美术、非遗技艺方面有一定的群体,有的作品作为礼品赠送给国内外友人。但我市工艺美术产业与苏南地区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市在工艺美术评定方面起步迟,许多优秀的创作人才得不到社会层面的职称认可,在非遗专家层面人才研究从事的领域内积极性受到挫伤,从而在创新和创作与传承中发挥不了积极的作用,使得一些传统的产品、传统技艺即将面临失传;淮安市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还是在2016年评选过,以后无新评人员。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部《关于深化工艺美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等文件精神, 鼓励我市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参评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评选评审。通过加强工艺美术人员职称的评定,可以激发他们创新创造创业的新的活力,为提升淮安工艺美术行业传承创新能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人才支撑。可以以经信委、市文旅新局、市文联组织评审,凝聚一批创作人才,能叫创作人安心,创作出的作品更上层次。
2.可以将工艺美术产品、非遗产品作为政府指定礼品。能更好地体现地方文化,将地方工艺美术、非遗产品开发打造成代表地方旅游形象和特色的旅游产品,鼓励建立旅游工艺品研发中心,宣传我市工艺美术产品和展示其艺术魅力。
(市政协委员、江苏大圣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