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纸的历史与现状
非遗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之一,剪纸艺术历经千年,代代相传,不断讲述着中国的故事、文化和智慧。它不仅是民众审美趣味的体现,更蕴含着深厚的民族 心理和社会价值观,反映了广大民众的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剪纸艺术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生动表达。
淮安,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淮安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淮安剪纸艺术根植于淮安的普通老百姓之中,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美化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车桥剪纸,是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据现存资料考证,车桥剪纸历史悠久,车桥剪纸流行于清朝末期,当时车桥镇内依赖剪纸为生的民间艺人颇多。后来,因战争等影响,车桥剪纸艺术一度濒临绝境。20世纪90年代初,车桥剪纸艺术再度兴起。车桥剪纸主要分布在楚州区车桥镇及周边地区。车桥剪纸装饰性很强,造型洗炼,线条明快,形式优美。目前淮安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包括庞玉超、金高坤、陆功勋等。
二、淮安剪纸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非遗剪纸的继承和发扬有以下痛点:缺乏创新,剪纸工艺缺少活动;传承渐弱,剪纸艺人收入不高,口口相传的单一传承方式,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销路单一:剪纸艺人大部分来源农村,单纯依赖小集市销售,信息闭塞,销售渠道狭窄,大部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三、保护措施与建议
1.加强保护与宣传
加大对剪纸非遗的保护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数字赋能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剪纸非遗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如:摄影、虚拟展厅、MR虚拟人直播宣传与教学、AR技术展示文创。
2.传承人才培养
建立剪纸非遗的传承培训体系,通过职业教育、公益培训等方式,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鼓励年轻人参与剪纸艺术的学习与传承,解决传承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邀请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交流学习。吸纳更多的优质人才加入非遗剪纸的教学、培训、宣传。如:大学教师、网红大V。创设特色剪纸疗愈课程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体验。
3.引导市场需求
促进剪纸非遗的商业化发展。加强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推动剪纸非遗的创新与发展。如非遗剪纸与国潮文创结合,设计赋能,多维度拓宽传承传播渠道;在非遗保护的背景下,自觉以动漫的方式对非遗剪纸进行表达与传播,动漫化淮安剪纸,同时间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保护传承,如建立剪纸非遗的数字化档案和数据库,便于长期保存和广泛传播。
4.多样化展陈手段
结合淮安地域文化建设,推动剪纸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规划建设一批非遗综合展馆(线上线下)、专题展馆(线上线下)和传承基地,提升市民对剪纸非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开发剪纸文创产品,拓展营销渠道,推动剪纸非遗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利用公共空间展示,展演剪纸及周边产品等。
淮安剪纸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加强保护力度、培养传承人才、多样化展陈手段和文旅融合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推动淮安剪纸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利用工作取得更大成效。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淮安剪纸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市政协委员、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建筑装饰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高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