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育人
洪泽湖大堤石刻遗存现状与保护利用的思考
时间:2024-01-04  来源:  字号:[ ]

洪泽湖大堤石刻,承史载物,记录古今,书写时代,稳定恒久,是洪泽湖大堤历史遗存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镌刻精美,意义特殊,为研究考证古代治水方法、技术应用、管理要求、保护措施、民俗文化、文化传承及社会经济研究等方面都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但是,群众反映这些石刻遗存一直没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利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洪泽湖大堤石刻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如下:

一、保护利用情况

1. 基本情况:调查在洪泽区境内西顺河至蒋坝镇一线,全程约50公里。目前调查发现石刻遗存300处左右,内容可分为六大类,分别为:御题御旨、工程记录、吉言祥语、吉祥图案、红色史料及其他,内容丰富,意义特殊。

2. 突出问题:在保护方面,一是保护缺乏协调管理机制。目前对洪泽湖大堤管理单位有:洪泽湖工程管理处、洪泽区古堰管理委员会、洪泽区水利局、淮阴区水利局、洪泽区文化旅游局、淮阴区文化旅游局。这些部门都对大堤负有保护责任。但是,相互又缺乏协调,特别是体现在对遗存保护方面,更是缺少沟通,往往是各自为政,待发现问题时,已经是“生米煮成熟饭”。大部分石刻仍然是在野外,毫无保护措施,任其风化损毁,工程破坏。就在大堤被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竟然还发生石刻被盗严重事件,盗窃者猖狂到在网络里明码标价,公开叫卖。

3. 保护意识不强,执法力度不严。在经济建设中,部分工程单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具体表现有石刻被随意挪动移位、被重新镌刻内容、被水泥混凝土覆盖、被人为敲凿涂抹等现象。特别是近期发生的石刻被盗挖严重事件,至今没能破获案件、严惩偷盗者。如果此案不了了之,必将造成严重后果,可能发生恶性循环。

二、石刻的利用思考

在利用方面,缺乏旅游展示与解读石刻,分布的线路过长,沿线又没有明显标识,一般游客不容易发现,再者还缺乏内容介绍,难以让人了解其价值意义,容易被人们忽视。

在打造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工程中,如何保护和利用洪泽湖大堤石刻遗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建议相关单位做好保护协调沟通工作,切实落实保护责任,做好宣传工作。

2. 严厉打击盗窃犯罪分子。

3. 选择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的石刻,进行拓片收集、影像收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部分复刻,集中陈列展示,让洪泽湖大堤石刻在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工程中体现价值,发挥作用。


(作者:裴安年   单位:洪泽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