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育人
杨庄老街保护与开发问题探讨
时间:2024-01-04  来源:  字号:[ ]

杨庄地处废黄河、二河、大运河、盐河交汇处,属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清口水利枢纽遗产缓冲地带,在清口水利枢纽保护规划范围内。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特别是大运河“百里画廊”项目启动,古老的杨庄面临重大发展契机。


一、基本情况


杨庄老街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处于废黄河、二河、大运河、盐河交汇处,以前的船工商人到此处歇脚,带来杨庄繁荣。鼎盛时期,有茶坊72个、饭店36家,汇集五湖四海人士,当时的杨庄老街,小学、菜市、粮行、猪行、洋行、药铺、医院、浴室、礼堂、税所、钱庄等应有尽有,并经常有庙会等活动,方圆几十里的人都到这里上学、赶集、参加庙会、看戏等,现在在香港、台湾仍有影响。“文化大革命”后,原有的古迹荡然无存,现在只留有几家小瓦房与一处浴室旧址,原大礼堂旧址也在杨庄二线船闸建造时被拆除,仅剩一块御碑。现在的老街只有160多户,570多人,约1平方公里的面积。

二、存在问题


1. 缺乏专项保护规划。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作为运河沿线重要聚落遗产,有关部门没有及时编制杨庄老街专项保护规划,杨庄老街的保护与开发处于无序状态,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受严重威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一是村镇建设少引领。杨庄老街的建设人为因素过重,人们普遍认为老街是落后破败的象征,街道窄,住户乱,必须大拆大建。由于缺少规划引领,老街哪些能动、哪些不能动,旧建筑的修缮要注意什么,这些问题都困扰着老街的发展,亟待有系统、明晰的指导。二是传统格局难保持。在村镇建设中缺乏对历史风貌的保护,杨庄老街传统风貌与格局的保护缺乏明确规定,保护工作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由于盐河“五改三”二线船闸建设拆迁,杨庄老街已有部分被破坏,现存大多数老房子已经拆除或者坍塌,新民居在原有老宅基地上重建,其体量风格与老街的整体风貌不协调,部分街巷尺度也发生了改变,破坏了老街原有的历史风貌。三是历史文脉难延续。大量青年外出打工,杨庄老街的优秀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危机,加之不少原住民外迁到城市居住,古朴的生活气息、文化传统不可避免地逐渐消失。

2.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一是对杨庄历史认知不清。杨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各相关单位对杨庄的历史普遍认识不足。杨庄是古泗口地域,扼泗水入淮之口,春秋以降,一直是千里运河线上的交通要冲和军事重地,由宋及清,更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驿道重关,千百年间,“七省咽喉”“九省通衢”名扬天下。黄河侵泗夺淮,历为治水重地,康熙、乾隆都曾多次到这里阅视河工,指授治河方略,成为朝野普遍关注的焦点。二是对遗产价值认识不深。杨庄老街集建筑、环境、传统文化为一体,与运河为背景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格局和村落风貌,具备独特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游憩体验价值,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亟待深入挖掘和研究。三是对现存文物调查不足。杨庄老街沿运河形成的街道基本保持,沿街遗存有一定数量的传统民居,经文物主管部门调查,杨庄老街范围内文物点约12处,其中杨庄活动坝、正泰浴室2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大量运河工程没有纳入调查考察范畴,这些工程遗产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人文景观,应列入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3. 人居环境相对较差。杨庄老街现有居民160多户,570多人,约1平方公里的面积,居民的环境意识较差,“脏乱差”现象严重。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杨庄老街三面临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成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二是生活配套相对滞后。历史欠账较多,生活用水问题没有解决,饮水安全没有保障,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基本上没有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等基本配套,不能满足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三是环境卫生问题突出。一些居民还是沿袭传统农村的生活习惯,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堆放,鸡鸭鹅自由放养,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虽然得到部分整治,但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4. 产业发展定位不明。杨庄自然风光优美,文化积淀深厚,但对于未来发展仍然缺乏思考,停留在镇容村貌等硬件改善,对更长远地结合历史文化及自然生态资源引入旅游产业尚未有更多的想法,特别是在文化旅游开发与新的产业项目结合上、文化产品挖掘等方面有较大差距,文化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产业优势,与其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很不相称。2005年,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概念性规划》,对贯穿市区36公里的里运河本体及沿河区域提出主导性保护意见。2013年,里运河文化长廊(东段)项目启动后,杨庄老街作为里运河文化长廊的重要节点,在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规划中被边缘化。2021年8月,杨庄老街在淮安市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规划中再次缺位。


三、相关建议


1. 编制专项规划。淮阴区文物主管部门要根据《历史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及运河遗产保护的要求,将大运河遗产保护的目标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相关管理规定相结合,委托有资质、有实力的设计单位编制杨庄老街专项保护规划,地域上以杨庄老街为中心,辐射杨庄小区及周边运河、闸坝等,内容包括文化遗产保护、历史风貌街区更新改造、休闲观光等。要将杨庄老街的保护和发展纳入淮阴区、王家营街道“十四五”发展规划,关注历史聚落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关注村民居住生活水平的提高,重点解决老街保护、集中居住点建设和产业发展等问题。此规划应是一个在充分征求专家和广大群众意见基础上博采众长、与现实相吻合的保护与开发相统一的整体规划,一个高起点、高标准、有前瞻性、能分步实施的大规划,一个分解到位、操作性强的详细规划。

2. 加强文化建设。杨庄老街的保护和建设应是为了保留并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使其与现代文明适应,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下去。一要开展遗产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意见,对杨庄辖区文物进行摸底调查,对古清口、杨庄行宫等地下遗存不明确的区域,通过考古确定其地下埋藏范围和构造特征,以全面评价其价值,划定文物保护范围。二要维修保护文物。维持老街的整体风貌,在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聘请专业的设计单位,制订老建筑的详细修缮方案,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前提下,对老建筑进行适当修葺和改装,维持老建筑原来的古朴外观和建筑风格。三要加强非遗保护。历史聚落是地方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的有机整体,不仅有历史街巷、古建民居等有形的资源,更有包括民间工艺、空间环境及节事活动等无形的资源,要保护老杨庄街原生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合理的物质载体,使非物质遗产保护在其孕育和发展的原生环境中,成为一种动态的、历史性的、鲜活状态下的保护方式。

3. 改善人居环境。根据《清口水利枢纽保护规划》,在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前提下,大力改善内部的生活设施,如厕所、水电、网络、照明等,满足居民现代日常生活需要。扩大杨庄小区建设规模,将老街居民有序迁入杨庄小区集中居住点。依托杨庄老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将杨庄小区精心打造成为一个高品位历史文化特色街区,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认真而充分地提炼老街建筑文化元素,在新的建筑群落中给予充分吸收和展示,选择出入口、街道口等节点,建设一批门楼、戏台及雕塑小品,展示老街文化特色,提升建筑文化品位。加强对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的整治利用,营造与自然和谐融合的氛围。

4. 促进产业发展。将杨庄老街保护与新集中居住点规划建设和文化旅游、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自然、文化资源和要素,以风貌保护、更新、延续、开发为基础,以品牌历史文化街区为支撑,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各种特色文化活动为内容,建设古清口文化旅游区,打造古今辉映的运河人文画廊的重要节点。多渠道呼吁,多方面争取市政府将杨庄老街和马头古镇纳入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规划与淮安市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规划,统一决策部署,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资源调配,统一实施建设,深入推进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将单一功能的文化遗产空间逐步扩展为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空间,让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


(作者:滕海峰   单位:淮阴区委巡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