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入洪泽湖的右岸,有一个叫龟山的古老山村,地属淮安市洪泽区老子山镇,与盱眙接壤。龟山村因山得名,山形似巨龟浮于水面。小山包并不起眼,却与上古大禹治水的传说有关。据鲁迅先生考证,这里囚禁的一个上古神兽,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的龟山村曲径通幽,不过历史上这块弹丸之地,城池众多,寺庙林立。在这附近有魏武城、项王城、小儿城等,著名的寺庙有淮渎庙、安淮寺等。这个人文荟萃、僧侣膜拜的胜境,不断有文人墨客吟咏题诗。苏轼有《龟山》诗句:“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米芾有《龟山寺晚钟》诗句:“危峰高耸接云楼,落霞映照夕阳村。”可以遥想当年的庙宇连绵、殿阁雄伟。
远古时代,人们将自然现象归因于神灵,设神祠敬奉名山大川。淮渎即淮河,由此建有淮渎庙。淮渎庙南北朝以前便有,明代嘉靖年间重修,吏部尚书唐龙(1477-1546)撰文的《重修淮渎庙记》碑保存至今。该碑记述了大禹治水擒拿水怪巫支祁的传说及泗州建淮渎庙的经过。碑文引用了《古岳渎经》一段文字:“禹治水,三至桐柏,获水神巫支祈,形犹猕猴,力逾于九象,命庚辰扼而制之,锁于山之足,淮水始安。”
站在龟山下,淮水涛涛,浊浪排天。遥想上古时代,淮水泛滥,水神巫支祁占据水中,他形状像猿猴,力量超过9头大象,他召唤着风雨雷电,与大禹作对。大禹十分震怒,召来夔龙、桐柏山君,才制服了巫支祁。大禹怕巫支祁继续作乱,就让人用大铁索把他锁起来,关押在龟山脚下的支祁井,淮水终于才得以安宁。这个神话传说,反映了上古先民治理淮河的艰辛情景。
支祁井在龟山西南脚,当地百姓又称“水母井”。南宋诗人张禧写诗道:“长淮日夜赴东溟,千里龟山一抹青。神禹尚疑疏凿在,支祁空锁水云腥。”乾隆皇帝下江南,曾经过支祁井,当他翻开井盖时,竟被翻滚的水面吓得魂飞魄散,以为水怪现身,赶紧合拢井盖。
《西游记》孙悟空的真实原型,学界众说纷纭。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说:“我以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类无支祁。”巫(无)支祁到底跟孙悟空产生了什么联系呢?
大禹治水擒拿巫支祁的传说,从古本《山海经》开始,在唐人传奇《古岳渎经》《唐国史补》等史料中,历史中不断被演绎着。古本《山海经》说巫(无)支祁是水兽,《古岳渎经》说是猿猴,《唐国史补》说是青猕猴,这些都与孙悟空的“人设”相似。此外,大禹治淮水时,将巫支祁擒住镇于龟山脚下,与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镇压在五行山下的情节颇为相似。孙悟空所用如意金箍棒,也叫定海神针,也与大禹治水时测定江海深浅的定海神针相似。
同样生活在淮水流域的吴承恩,想必对龟山大禹治水降伏巫支祁的民间传说比较熟悉。他根据历史上人们对这个故事的不断增饰,在笔记、话本、元杂剧相关记叙的基础上,经过再创造,完成了《西游记》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当然,吴承恩笔下重新塑造的孙悟空,早已与兴风作浪的水妖不同。他大闹天宫时的不畏强权、敢于抗争,后来西天取经道路上的嫉恶如仇、坚韧不拔,以及他本真和自然的生命意识,都散发出一种光辉独卓的气质,更富有一种时代精神。时至今日,还一直深受着百姓的喜爱。
(作者:杨 铖,文章来源:“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