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文化
《西游记》中的盱眙人文景观
时间:2023-06-01  来源:  字号:[ ]

吴承恩描写的盱眙山蠙城:“南近江津,北临淮水。东通海峤,西接封浮。山顶上有楼观峥嵘,山坳里有涧泉浩涌。嵯峨怪石,磐秀乔松。百般果品应时新,千样花枝迎日放。人如蚁阵往来多,舡似雁行归去广。”又写道:“大圣观玩不尽,经过了淮河,入蠙城之内,到大圣禅寺山门外,又见那殿宇轩昂,长廊彩丽,有一座宝塔峥嵘。”

我曾在盱眙工作过,趁工作之便,查看了《西游记》对盱眙山蠙城所描绘的地理位置、山水景观,基本上同当年隶属凤阳府、如今隶属淮安市的盱眙山城的实际相符,只是对现实运用艺术笔法升华到美学的境地。现在坐落在翠屏峰和风波岭之间的盱眙山,又称“第一山”,依然见到“楼观峥嵘”“涧泉浩涌”“嵯峨怪石,磐秀乔松”“千样花枝迎日放”、东岳宫、五显祠、龟山寺、玻璃泉等会于一处,同林深鸟鸣、古刹钟声,构成了淮上游览的胜境。

盱眙山蠙城的蠙字,出自《尚书·禹贡》:“淮夷蠙珠暨鱼。”孔颖达疏:“蠙是蚌之别名。此蚌出珠,遂以蠙为珠名。”吴承恩用“淮夷蠙珠”称盱眙山为蠙城,显然是表达对家乡山水的钟爱之情。

“遥瞻淮水渺无穷”的峥嵘宝塔,显然是唐贞元年中复修高二百尺的普光王塔,这塔屹立在当年的泗洲城西门外的淮河岸边,日夕影沉淮水中。相传这塔是僧伽大圣震慑淮河水怪的镇妖宝剑。

国师王菩萨是由唐代被封为“国师”“证圣大师”、宋代被封为“普照明觉大师”的僧伽演化而成的,特别写他“新收了水猿大圣”,既说明故事源于淮水,又说明神猴孙大圣与“水猿大圣”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书中提到的龟山寺,更有其深刻的含义。位于洪泽湖南部淮河入湖口老子山北之巅的龟山寺,始建于北宋,复建于明代,是一座佛教寺院。在寺庙下方迎水一面的悬崖峭壁处,有一个石窟,名曰神仙洞,相传是道教始祖老子修炼成仙的地方。

还有一处佛道两教共处的福地钵池山,离吴承恩家仅十余华里。据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载:“此山为七十二福地之一。相传王子乔炼丹于此。丹台丹井,皆在其下。台旁有祠,祀子乔像。”据《钵池山志》记载:到了明代,有规模宏大、香火旺盛的佛教景会寺、招隐寺和供奉观音的观音庵。这两处道佛合一的文化积淀,对于熟知本地人文风情的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中的佛道合一和孙悟空由道而佛的许多故事,显然是其生活原型的升华。

2003年11月28日,离淮安100多公里的江阴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对已经倒塌80年的青阳镇悟空寺华藏塔塔基进行保护性发掘,在地宫发现一石涵内装有青影瓷钵,钵内横置一只青彩净瓶,瓶内盛有以白色为主的五彩斑斓的舍利子。据考证,悟空寺始建于梁代。更有价值的,是新发现的石涵面上有7行铭文,记录了这座宝塔为“泗州大圣宝塔”。泗州,即盱眙水下的古泗州城。大圣即是唐朝初年西域人僧伽,他圆寂后送回泗州起塔供奉,被奉为“泗州大圣”。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常州太平兴国寺高僧善聪,考虑到悟空寺是由皇帝赐额的江南名刹,就募缘在该寺内建塔,将 “泗州大圣”舍利子放在塔下。

全国著名古典小说考据专家李时人先生,在《<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孙悟空形象的渊源》一文中认为:“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由《诗话》中的猴行者经过一次一次的改造加工,最后由吴承恩脱胎换骨改铸出来的。”这就是说,吴承恩在“改铸”《西游记》的核心人物孙大圣的过程中,吸收了泗州、江阴悟空寺、大圣僧的乡土文化成分。由此进一步佐证,《西游记》的最后写定者,非吴承恩莫属。

(作者:徐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