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三亲史料

走过40年风雨的汇通市场

发布日期:2023-06-02 来源:

汇通市场是融入淮安人集体记忆的城市元素,淮安人都很熟悉。凡是土生土长的淮安人都或多或少地购买或使用过汇通市场的商品。始建于1983年汇通市场,至今已走过40年的发展之路。汇通那颇有年代感的建筑,早已成为淮安回望历史最好的视角。



汇通市场位于淮安大治东路,市长途汽车总站北侧。这里曾是老淮阴人流传俗语“宁走十里荒,不走孙大庄”中的孙大庄。“汇通”二字意取“汇聚天下财富,通向四面八方”。

01 八十年代建设始肇


汇通市场建设前,来自浙江义乌,本地淮阴县、涟水县的众多商贩在当时的淮阴汽车站广场摆摊售卖餐饮熟食、针头线脑,可谓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却也造成广场一片脏乱。有市无场的情况,让工商、交警等管理部门管理甚为困难。

基于此,1983年淮阴市政府依托淮阴汽车站的交通优势,在淮阴汽车站北侧云集楼和原清河区城北乡的四海楼的商业基础上,建立占地2500平方米的钢架玻璃钢瓦大棚。连着“云集”“四海”的小商品批发零售市场应运而生。

1984年4月,汇通小商品市场正式开业,即后来的汇通一区。初期,习惯场外的个体户并不习惯场内交易,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汇通市场很快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仅1984年,汇通市场就实现税收25万元。

初建时的汇通市场

汇通小商品市场建立后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还惠及了周边的京剧院、淮阴煤球厂等单位。1985年,汇通市场办为帮濒临倒闭的淮阴市京剧团摆脱困境,双方达成协议,将原来一区经营袜子的个体户全都安排到京剧团市场,京剧团市场后来被确定为汇通市场二区。

   现在的汇通二区

1986年,由于市场开放,搞煤球的人多了,京剧团隔壁的淮阴煤球厂一个生产销售点无法维持工人吃饭,汇通市场管理办同样予以帮助。1990年,清河区政府,市、区工商局又同市建材公司联合开发汇通三区。

汇通市场开业后快速发展,招来一些黑恶势力的惦记。为保障经营户生命财产安全,1986年,清河区成立汇通市场治安办,营造平安的经营环境。1985—1987年,汇通市场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全国百强市场”。


02 九十年代总体规划后的市场建设


随着汇通市场的不断壮大,规模集聚效应显现,1990年12月汇通小商品市场成交额首次超过1亿元。淮阴市政府开始考虑对汇通市场进行总体规划。

1993年,清河区政府招商引进义乌人罗有才,在原孙大庄空余的居民地块,建设群楼式汇通商城,建成了汇通四区(鞋城)。随着大规模改扩建,汇通市场开始进入了全省大型批发市场之列。1996年,根据汇通市场整体建设规划,汇通二区实施改造扩建,并新建七区和十区。

1996年,汇通市场达到6个专业区,市场面积由原来的3780平方米增加到29700平方米,成为全市最大的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经营品种:一区为服装、劳保用品;二区为工艺品、塑料制品、文化用品;三区为食品、化妆品;四区为日用小商品、小五金、床上用品;七区为针织品、服装;十区为鞋帽。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上市商品不断丰富,市场年成交额也大幅度递增,1996年已近5亿元,为地方财政提供税费500余万元,为促进淮阴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场在抓好整体规划建设和经营的同时,成立市场统一管理委员会,强化了市场的执法管理和市场秩序管理,使市场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1996年,连续第四次被国家工商局授予“全国文明集贸市场”光荣称号,在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1997年,汇通市场中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针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汇通八区建成,其由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将客运站部分改建。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下岗潮中,个体私营企业成为吸纳下岗职工的重要场所,汇通市场七区下岗职工占38%,八区占32%。

 汇通市场八区开业典礼

随着汇通市场辐射功能的增强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停车场的规划实施势在必行。1997年, 清河区政府开始规划以停车场为主体的汇通五区建设,并于同年落地建设。汇通五区作为汇通市场重要的配套设施,在整个市场群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今日汇通五区

汇通五区停车场

此后,汇通逐步改建、扩建,最后形成颇具规模的商品批发市场。1998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稳定和繁荣汇通市场的意见》,就汇通市场封闭式管理的范围,市场税费征收标准的调整,市场治安管理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历经15年建设,汇通市场辐射苏北、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地,日流量达到3万人次,经营日用品、五金电器、化妆品、服装、鞋帽等数千个品种。


03  千禧年后市场建设、更新


进入千禧年后,汇通市场仍在按照规划不断建设、更新场地。2000年10月,主营童装、中老年男女服装、成人男女牛仔装、体恤衫、羊毛衫等批发与零售的汇通六区开业,楼层共分四层,其中经营区域面积约4260平方米。2003年9月21日,汇通商城又隆重开业。

汇通六区主营服装

2007年,已经运营多年的汇通市场进一步改造,政府对汇通六、七、八区的市场硬件设施改造,对汇通八区东南侧的原铁皮房改建,在六区架设大棚、八区进行吊顶,使市场环境得到改善,稳定了商户的经营。

汇通市场内部

2008年6月,由中大房地产公司投资7500万元兴建的汇通九区(久久商城)正式开业。场内设施进行了与时俱进的配置,货梯24小时运转,中央空调、智能化安全防卫系统、24小时电子监控系统等设施的配备,显现汇通市场二次起飞的新姿态。

此后,汇通二区、三区、四区、七区、八区的改造也陆续进行,汇通六区二期1万平方米及汇通十区二期4万平方米工程的开发项目也鱼贯而上,与汇通市场配套的大型物流中心—汇通停车场开始筹建。

在汇通市场壮大成群发展过程,汇通市场发展档次、总体环境不断提高和改善,管理也在不断改进:1986年成立市场治安办;1996年市政府决定对汇通市场实行封闭式管理,清河区成立汇通市场管委会;1998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稳定和繁荣汇通市场的意见》。此外,改革的思路亦始终贯穿,像联合投资、盘活存量、以及投资主体的跨业经营市场的封闭式管理都是改革中的创新,如:汇通二区、三区的跨业投资、汇通出版物专业市场的“汇通之外造汇通”的实践。这些创新经验逐渐被复制淮安其他城市开发建设中,促进了淮安市商贸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网购经济如火如荼,汇通市场稍显落寞,我们期待它重新振兴一天。


(作者:李静华  转载自:方志淮安  )

参考文献:《淮阴改革开放二十年》《淮安年鉴(2008卷)》《淮安改革开放四十年记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