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2-19 来源:
本篇摘编自《时事新报》、《申报》,及苏辽《民国匪祸录》相关内容。文中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杜克大学图书馆网站。图文无关。
皖北匪情
1923年5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津浦线临城劫车案。受此案刺激,皖北各县土匪恶性膨胀。而盱眙、来安、天长、滁县、泗县等县境内,因崇山峻岭,成为土匪的策源地。临城劫案后,安徽省督理(注1)马联甲,以第五混成旅旅长史俊玉为皖北剿匪总司令,将第一、第五两旅军队调驻津浦路傍,即滁县、来安等县境内,从事剿匪。
影壁前的士兵,天津塘沽,1924-1927年 甘博 摄
到1923年底,匪首小白龙、九千岁、王三太爷均被捕杀,而老洋人、范明新匪股也被击散,官府认为匪风已被遏制。
皖北地方辽阔,土匪不下几百杆。虽然灭去一杆,并不能说明已经肃清。盱眙县的明光、三界等处,仍有大股土匪,揭竿而起,烧杀淫掠,为所欲为。这里的人民逃避一空,这些地方百余里之内,无一人烟。匪势猖獗,可见一斑。
西泊岗浩劫
1924年1月1日下午四时,距明光镇十余里的西泊岗地方,突来大股土匪百人,荷枪实弹,将该处某学校劫掠一空,绑去十六人,以阚姓人数较多。被绑架到离西泊岗二里多的某处,将被绑者一律枪毙,无一幸免。此外,所有被绑者,无论何人,决不令其家人备价赎取,只以枪决为了事。
1924年1月10日《申报》关于西泊岗遭劫的报道
苏辽《民国匪祸录》中关于西泊岗浩劫的叙述如下:
“这年元旦下午4 时左右,盱眙西乡的西泊冈镇小学已经放学,校内仅有校长关某和一名老校工。这时来了两名手提网篮的绅士,对校工说是县里派来查学的督学人员。关校长连忙出迎,吩咐校工赶快沏茶待客。他一面请二人进屋,一面说明学生已经离校。刚走进屋内,那二人便掏出手枪,指着校长说:“既然没有学生,那就请你跟我们走一趟吧!”匪徒们正推搡着校长出门,校工提着茶壶走来,见状急忙拉住匪徒说:“关校长是个好人,你们可不能把他架走啊!”匪徒猛推几次,校工仍紧紧抓住不放,一名匪徒抬手一枪,将校工打死,遂架着校长上了大街。附近的商家和行人正惊愕地看着这三个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见一名土匪朝天开了几枪。霎时间,从小巷中、饭店里、行人间,涌出一批持枪匪徒。他们一面鸣枪呐喊,一面朝各个商店、住宅冲去……事后查点,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居民被杀20余人,被架10余人。”
孙焕昌请兵
盱眙士绅孙焕昌(注2),因西泊岗的劫难到安徽省府呼吁,请求马联甲(注3)饬令地方驻防军队实行进剿,以清匪患。1924年1月16日,孙焕昌赴省署晋谒马联甲,将土匪猖獗的情形,详细陈明。马联甲听了孙焕昌的陈述之后,仍认为小白龙等匪首,都已被捕杀,觉得此次匪情没有以前的匪患利害。并且认为,西泊岗等处匪情,县知事(注4)与驻防的军事长官,并无片纸只字呈报,对孙焕昌的呼吁不太相信。
孙焕昌没有放弃,以正式公文形式,将土匪横行的情形,呈请马联甲,请求转饬地方驻防军队,合同地方保卫团,竭力进剿。在孙焕昌的坚持下,马联甲不得已,电饬地方驻防军队,以及盱眙县知事,查明痛剿,具报核夺。
至于西泊岗土匪如此猖獗的原因,据推测是报仇主义。孙焕昌是安徽省第二届省议员,之前是盱眙县的保卫团团长,办理清乡,剿灭土匪不少。土匪为报复孙焕昌,极力追杀。所以孙焕昌不敢回乡,转赴省府请兵。
省署方面,关于剿匪事宜,剿匪司令史俊玉又有电报到省府呈请马联甲,称皖北土匪虽剿灭很多,但余匪尚有不少,冬防吃紧,正是匪患滋蔓的时候,消弭匪患,必须再次清乡。这也是马联甲同意考虑再次派兵的一个因素。
泊岗-女山湖一带
活捉王三太爷
滁县人吴公武,富有资财,寄居上海。1923年底,因清理家产返回滁县,在三界地方被土匪绑去。泗县保卫团,会同驻防军队随后追剿。匪徒于是将其绑架到洪泽湖中的王摆渡。
因吴公武是个面团团的富家翁,是一笔好生意,土匪对他的所有供给,非常丰富。一个月以来,吴公武在匪穴中,毫无痛苦。但吴公武对土匪说,他与马联甲关系很好,谁能把他放出去,他可以保其当营长。
这时,匪首王三太爷做官心切,设法将吴公武所乘的船,开到马过嘴,并联系军队接应。
到了马过嘴,吴公武果然被军队接去,而王三太爷也当场被官军捕获,押到明光镇枭首,并将其首级解送到马过嘴示众。
吴公武在匪穴中,将土匪的内部,以及土匪所用枪弹购买与搬运的情况,都暗中查得清楚。出险后即向官军和盘托出,报告给明光驻防的第一旅第一团王团长。王团长就根据这些情报进剿土匪。所以九千岁等匪首,大都被捕获。
土匪对吴公武痛恨已极,要抓吴公武,以致吴公武躲在明光驻军的团部中,不敢搭乘津浦线火车由南京返回上海。
活捉王三太爷的另一版本
盱眙县境的三界镇住着一个官宦人家的后代,名叫吴公武,从上海回到家乡收租。
一天,吴公武乘轿下乡,被土匪王三太爷知道了,派了六个人在路边等候。见到吴公武的轿子,就上前问道:“是吴老爷轿子吗?”轿夫说:“是的。”土匪说:“奉主人命,请吴老爷有话商量。”于是将轿子抬到金石。匪首王三太爷出来,赏了轿夫每人两块大洋,令轿夫回去送信,说要借洋十万元,否则不准放走。吴公武这时才知道中计了。
吴公武虽然家道丰富,但十万元也是一时很难拿出来。后来土匪的要价跌到五万元,吴公武的家属也没有按照要求缴给土匪赎金,只是四面探信,催促官府严办。
土匪见风声很紧,于是将吴公武藏在米山湖小船上。王三太爷也天天在这里抽大烟。船上还有两个绑来的小孩(一个姓宋,一个姓吕),以及土匪的两个徒弟。
江中的船,杭州,1924-1927年 甘博 摄
相持的日子越来越久,王三太爷忍不住,就经常登岸。吴公武就乘着这个间隙与土匪的徒弟谈话,知道他们也是被土匪掳来的(都姓吴)。吴公武向他们求救说,如果能出险,情愿收他们为义子,每人给好地一顷。徒弟开始不同意,后来同意为吴公武送信。但船上没有笔墨。吴公武就用烟签烧红,刺纸成字。又把自己的裤带,以及所穿的鞋子,交给土匪的徒弟作为证物,嘱咐他送到明光镇秦伯厚家(吴公武的至戚)。
徒弟拿了信件和证物,因不能远离,又让他的姐姐代为前往。秦伯厚得信后,马上向驻军报告。
驻军的团长王雨农当夜率队四十人,拂晓到达旧县集。士兵假扮成买鱼的,沿湖中各船询问。到了吴公武被押的船又问道:“你船上有鱼没有?”两个徒弟会意,就厉声答道:“我们是住家船,没有鱼,不信你来看。”说着,士兵们就上了船,看到王三太爷和吴公武等都在船舱中,就迫令他们登岸。
士兵略加审讯,就捆缚王三太爷如猪状,抬到明光警局。吴公武乘轿追随其后,两个宋姓、吕姓小孩,以及两个徒弟,也骑马跟随。途中王三太爷看到这个情形,才知道被徒弟卖了,审讯时都直认不讳。
王三太爷伏诛后,当夜尸身就没有了。
匪党的追悼会
陆军第一旅军队在盱眙县米山湖上捕获匪首王三太爷,立即解往明光镇,审讯明确,报告督署核准后杀了。
王三太爷的党徒有个小头目彭四,召集匪徒三百多人,准备于1924年1月21日在明光附近的桑家大营,为王三太爷开追悼大会,并附带追悼匪首小白龙。风声传遍远近。
葬礼上的招魂幡,北京,1924-1927年 甘博 摄
地方驻防军得到消息,就由该旅陈营长,率领兵士约一连人,前往进剿,于1月20日晚赶到。陈营长知道土匪人数过多,枪械精良,恐怕寡不敌众,又连夜飞骑到明光营部,当夜十时左右,电请蚌埠加派炮队。1月21日就有大炮四尊开赴桑家大营。
土匪虽然得到官军来剿的信息,但因追悼会的日期已经选定,不能更改,于是一面防御官军,一面照旧做事。据当地人事后传述,土匪们曾为王三太爷和小白龙设有牌位,烧了很多香,焚了很多纸,还有大声呼号痛哭流涕的匪徒们。
送葬,北京,1924-1927年 甘博 摄
这时,官军乘势包围。土匪于是放火,乘着烟火混乱,逃到米山抗拒,激战数小时,才持械逃走。
这一战,匪首彭四被击毙,并击毙土匪十一人,活捉数人。滁县某连兵士受伤一名,石坝团防被土匪掳去二人。各县军警继续联合兜剿,只是土匪飘忽不定,难以得手。
注1:督理,北洋政府时期省下的军事长官。辛亥革命时,各省行政军事长官多称都督。不久,另设民政长。都督专管军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改都督为某某将军督理某省军务。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死后,改称督军。十一年(1922),黎元洪倡“废督裁兵”未成,遂改督军为督理某省军务善后事宜,简称督理。各省又有改称督办军务善后事宜者,简称督办。十三年(1924)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任用各省军事长官,均用督办军务善后事宜之名,一般称为军务督办或督办。后直系吴佩孚再起,发表任命均用督理之名,北京用督办名,各行其是,直至北洋军阀失败。
注2:孙锡光,字焕昌,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参见《盱眙历史文化研究》2020年第3期(总第31期)《孙锡光炮击匪船》。
注3:当时督理署所在地为蚌埠,省公署所在地为安庆。1923年12月,安徽省督理马联甲被北洋政府任命兼省长。同月,马联甲由蚌埠移驻安庆。
注4:时任盱眙县知事臧仲琴,又名臧荫梓。民间传说,臧荫梓是个贪官,不为人民办事,一心钻在钱眼里。并对比其继任县知事柯剑霞,对二人进行贬褒,写出一副对联,文为:
臧添贝为贜,民事贪贜,行事贪贜,臧某即是贜物。
柯去木成可,行政也可,军政也可,柯公其不可儿?
参考资料:
1) 《皖北土匪猖獗益甚》,《时事新报 》1924年1月17日
2) 《皖北盱眙之匪祸》,《申报》1924年1月10日
3) 苏辽《民国匪祸录》,1996年10月
4) 《盱眙巨匪破获详情》,《时事新报》1924年1月29日
资料来源:转自 小本子记笔记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