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锦富,是抗大四分校第三期学员。抗大四分校是新四军第四师培养党政军干部的学校,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这所学校是新四军第四师东进时带过来的。校长是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副校长是陈锐霆。学校下设3个部:政治部、军事部、宣教部。所有学员被编为6个大队,3个军事大队和3个政治大队。每个大队有一二百人,学校共有1000多人,相当于一个加强团的编制。3个军事大队中,第一大队的学员是营级、连级干部,他们毕业后将被分配担任团级、营级以上干部;第二大队的学员是排级、班级干部,他们毕业后将被分配担任营级、连级以上干部;第三大队又称“青年队(当时我们私底下叫小鬼队)”,学员都是十八九岁、有文化的战士,他们毕业后将被分配担任连级、排级以上干部。3个政治大队的学员都是地方年轻干部,他们毕业后将被分配担任区级、乡级以上干部。当时,学校设有党委,各大队设有党支部,党员身份是不公开的。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学制并不固定,有一年半的,也有一年的,还有6个月后就分配工作的。
我是1941年底进入抗大四分校的。我记得,学校的活动范围是:1941年左右,在洪泽湖西的半城左尧庄;1942年初,为期33天反“扫荡”期间,一路撤到洪泽湖东的高良涧曹王庄和岔河胡桥村。后来,形势不紧张时,学校仍设在湖西的半城左尧庄;情况紧急时,再转移到湖东的曹王庄。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了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彭雪枫师长,抗大第四分校更名为雪枫军政大学。
在抗大四分校学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三门课程:一门是政治课,学习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部分首长关于时事政治方面的报告;一门是军事课,学习内容包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略和策略》《论游击战》等军事知识和观察地形、查看地图军事技能;一门是文化课,旨在帮助学员提高文化知识水平。课本都是油印的讲义,没有固定的教材。学校定期组织考试,毕业时有毕业考试,最后按照学员的学业成绩和思想表现分配工作。当时,校风和学风方面抓得很紧,校风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
校长彭雪枫经常对我们说:“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提高本领,将来到党政军各部门当干部,去组织领导抗日武装力量,开辟新的抗日战场。你们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是高的,打仗的作风是勇敢顽强的,可我们不是叫你们现在就去同敌人拼命,因为硬拼牺牲很大,是不划算的。不过,如果形势发生变化,你们也要随时准备打仗。”的确,形势要求我们不但要学会打仗,而且要能够打胜仗。1941年冬,归仁集的伪军前来“扫荡”,威胁到抗大四分校的安全。抗大学生队伍奔赴前线,一个冲锋就把伪军打垮了。这次战斗中,伪军死伤较多,他们吃了亏,以后再也不敢往抗大四分校方向来“扫荡”了。
1942年初,抗大学生被编入主力部队接受实战锻炼。我跟随主力部队攻克了炮车据点,从中学到了不少实战经验。同年4月初,抗大四分校3个军事大队在半城左尧庄开展实战演习,新四军第四师9旅、11旅也参加了演习,总指挥是第四师参谋长张震。演习内容为如何攻克敌军坚固设防据点,为将来大反攻做准备。演习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如果第一次攻击受阻,怎样组织第二次攻击以及接下来的攻击。指挥员让抗大学生分析战场形势,思考如何组织攻击。当时,演习人员使用了步枪、手榴弹、机枪等武器。担架队队员模拟了抢救伤员的场景。演习持续了六七天时间。由于这次演习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影响大,蚌埠、徐州的日本鬼子都被慌了神。当地群众编了个顺口溜:“抗大抗大,越抗越大。人民喜欢,鬼子害怕。”鬼子、伪军恨透了我们抗大,恨不得一口将我们吞掉。演习期间,日本鬼子悄悄地从盱眙、金镇、青阳、泗阳、徐州等地向我们靠近,水陆两路张开大网,企图将我们抗大一网打尽。新四军第四师主力部队9旅、11旅迅速向西跳出包围圈。彭雪枫师长、邓子恢政委指示抗大四分校学员分两路撤。第一路3个大队从成子湖向顺河集方向越过洪泽湖,撤到淮宝高良涧东边的曹王庄,其间未遇到敌人,顺利到达目的地。第二路3个大队准备从临淮头乘钢板划子穿过洪泽湖到达高良涧。我在第二路3个大队中。我们每人可以分到几斤炒过的小麦当干粮,可就在我们领干粮时,鬼子、伪军冲了过来。首长指挥我们从临淮大堤撤离,边打边撤。很快,湖面上鬼子的炮艇也开始活动,将湖面封锁起来,天上还有飞机向我们扫射。北面的鬼子、伪军一个劲地向我们猛攻。敌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把我们赶到湖面上,然后用炮艇消灭我们。情况万分危急。就在这时,抗大四分校军事部主任周子平传达命令说:“同志们,彭雪枫师长、邓子恢政委就在我们后面的临准头,我们再退就要下湖被敌人炮艇消灭,不把敌人挡住是坚决不行的。三大队就地挖战壕、打阵地战,不准敌人前进一步。非战斗人员全部坐船钻到芦苇荡里。我们的指挥部就设在后面的土地庙里,人在阵地在,谁都不许乱跑乱动。”我们三大队学员都是年轻战士,一听要打仗可带劲了!当日上午10时许,伪军在前,鬼子在后,一起攻了上来。我们三大队战士沉着应战,等敌人攻到面前,我们一起扔出手榴弹,炸死、炸伤很多敌人。没死的敌人赶紧往回跑,我们用步枪、机枪又消灭了一批。中午过后,鬼子又逼伪军往上冲,伪军明显被吓破了胆,稀稀拉拉地爬上来。我们只组织了一轮阻击,他们就退了回去。这时,鬼子恼羞成怒,开始用小钢炮轰击我们,轰炸机也开始俯冲轰炸、扫射。我们阵地上有30多人负伤,指挥部也挨了敌人一炮,土地庙被打塌了。我们连忙赶过去,扒开泥沙碎砖,将战友从土里刨出来。周子平主任说:“同志们,为了保卫首长、保卫抗大,谁也不准后退一步!”大家坚定地回答说:“小鬼子不怕死,我们还怕死吗?来一个消灭一个!”傍晚时,鬼子、伪军又发动了一次进攻,我们组织了一次冲锋,将他们打退了。炮艇上的敌人见岸上的敌人吃了亏,加之天快黑了,便向盱眙方向撤退了。根据首长的命令,我们带着伤员乘坐钢板划子,从临准头转移到尚嘴,乘着夜色撤退到高良涧,然后上岸步行到南赵集,最终摆脱了敌人的包围。在这次战斗中,我的左臂被敌人的飞机扫射打断,部队将我送到淮南大里营,在树林里接受了截肢手术。3个月后,我伤愈返回抗大四分校。抗大四分校政治部主任邱一涵、教导员刘建功、保卫干事毕正林等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他们亲切地跟我握手,称赞我很勇敢。我还享受了一顿黄芽菜炒肉丝、大馒头加餐,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招待了。后来,抗大四分校副校长兼淮宝县委书记陈锐霆亲自找我谈话,给我分配了工作。
1943年春,彭雪枫师长、邓子恢政委来到抗大四分校,为我们作了主题为“今年打败希特勒,明年打败小日本”的报告。除抗大学生外,淮宝县的部分干部也听了报告。彭雪枫精辟地分析了苏德战场和解放区战场的形势。他说,解放区战场的形势一片大好,全国人民的觉悟大大提高,明年打败小日本是完全可能的。他希望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动员起来,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为争取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彭雪枫的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大家深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抗日必胜的信心。彭雪枫的预言实现了,然而谁都没有想到,他却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牺牲了。我们敬爱的校长,我们敬爱的师长,未能和我们一起享受抗战胜利的喜悦。我们抗大四分校在洪泽湖两岸战斗了三四年,先后培养了五六千名党政军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我谨以这些回忆文稿献给参加抗大四分校的战友们!
(作者:褚梦泽,口述:杨锦富,系新中国成立后洪泽县首任县长;文章来源:《淮海晚报》2025年10月23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