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国民党军队重点进犯我苏、皖解放区根据地。敌人以美式装备的整编74师全部和整编28师一部共四个旅3万余人兵力,疯狂扑向苏北战略要地涟水,妄图占领涟水后,切断我华中和山东两大根据地的联系。我军决定集结主力,在涟水展开阻击战,歼灭74师。于是在1946年10月,涟水战役爆发。
涟水战役烈士纪念碑
我当时在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第6旅第18团3营(原新四军2师6旅18团3营)八连任副连长。我们的主力部队按照中央指令“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放弃了华东地区部分老根据地,向山东转移。当时包括306团在内102师的3个团为了今后战略大反攻,由上级决定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后,留在敌后开展游击战。我们就随主力部队边打边退,当部队退到涟水城后,上级命令我们团在涟水城南关、城西关,古黄河埂上修筑工事,阻击国民党25师、74师的追击部队。这两个师是国民党进攻华中、华东解放区的两支精锐部队,武器精良。
涟水县地处苏北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直非淮阳之襟喉,亦是齐鲁之门户”,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我们团赶到涟水城后,立即动员当地老百姓捐出家中门板、木头,并拆除了旧庙宇,利用黄河埂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地堡、交通壕连成了一体的防御工事。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天刚放亮,敌人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开始向我团阵地发动进攻,我们利用有利地势击退敌人多次猛烈进攻。
我军在涟水县城南古黄河埂上阻击敌人进攻
涟水古黄河大埂上有一座古塔,名为妙通塔。我团在古塔上架上重机枪,面对塔前大片河滩开阔地给进攻涟水我阵地的国民党军74师以重大杀伤,消灭了大批敌人。但敌人炮火很猛,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残酷,双方伤亡都很大。几天几夜反反复复的争夺,阵地仍坚守在我们手中。
当时的妙通塔
我当时带了一个排的战士,配有一挺轻机枪。轻机枪工事修在地堡里,十分坚固,上面用门板担着,堆着很厚的土。敌人几次炮轰都没炸塌。全排战士利用交通壕作为掩体阻击敌人一次次疯狂的进攻。敌人有几次冲上我们阵地,战士们用刺刀拼,甚至有拉响手榴弹抱着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斗中我们的战士一个个英勇地倒在阵地上,但没有一个人退却。
这时敌人用重炮向我阵地连续轰击,一个弹片击中我的大腿,血流不止。当时阵地上拼杀的只剩下几个战士了,我们仍然坚守着。在地堡机枪工事里的一个副班长熊明福看见我挂了彩,就从阵地上把我架到地堡工事内。这时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冲了上来,我们的战士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敌众我寡,敌人突破了我们三营防御阵地,我带的这一个排,只剩下三个人。敌人占领阵地后,想冲进地堡工事,几次都让我们三人用轻机枪扫退出去,敌人不敢进来,就在我们头顶上僵持着。
作者杨吉安在南京照片
我营两侧是一营、二营阵地。当他们看到我三营阵地被突破后,立即组织力量从两侧猛冲过来,将阵地又夺了回来,并将冲进我们阵地的敌人围住消灭掉。这场战斗从天亮打到天黑,反反复复地争夺阵地,战士们用血肉之躯与敌人搏斗,没有吃一口饭,牢牢地守住阵地。敌人一看天黑,加之损失巨大,只能停止了进攻。
我团将士连续几天与进犯敌人进行面对面肉搏拼杀,用生命和鲜血守住了阵地,完成了这次阻击任务,为大部队的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此次阻击战后,虽然团、营、连建制还在,但伤亡很大,阵地上血流成河。
《涟水战役》
完成了阻击任务后,趁着夜黑人静,我军悄悄地撤出了阵地,退出了涟水城。为了掩护部队转移,团里决定抽出7名战士带7挺马克沁重机枪,架设到妙通塔内。当时考虑古塔前有一片开阔地,敌人如占领涟水城,其部队必定集结于塔前,因此将7挺重机枪架到塔内隐蔽好,可以出其不意地给敌人造成重大杀伤。
第二天一早,敌人开始发起冲锋,一阵密集炮火之后,敌人冲入我们阵地,才发现阵地上已空无一人。敌人占领了涟水城后,部队集结到古塔前训话。古塔内的我军战士,在一个班长的指挥下,7挺重机枪突然同时向敌人队伍开火。敌人在没有任何防备和遮掩下被密集的子弹扫射,成片地倒下,死伤无数。这为我们大部队的安全转移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敌人醒悟过来后,用火炮将此古塔轰毁,这7位勇士也永久地长眠于此。
涟水妙通塔战后(1946年12月)照片
我们部队撤出涟水城后,许多根据地都被敌人占领,当时我们留守的3个团化整为零,分散行动,我这个连在一个副团长带领下进入洪泽湖打游击战。在敌后经过几个月的艰苦作战后,1947年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我们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3个团,最终坚持到与主力部队胜利汇合,被编入第三野战军。后来在1947年5月,我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在涟水与我们几次交手的国民党整编第74师及整编83师一个团共三万两千余人。随后又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彻底地推翻了蒋家王朝,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作者:杨吉安,文章来源:“方志淮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