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亲史料
周恩来故里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回眸
时间:2025-03-21  来源:  字号:[ ]

5A级是国内旅游景点的顶级品牌,是景点从业者孜孜以求的梦想目标。
  2015年10月,周恩来故里景区梦想成真,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发布的公告显示,全国同批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共14家。周恩来故里主要包含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景区、驸马巷历史街区和河下古镇景点,总占地3.15平方公里。区域内拥有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等6大主类、18亚类、83种基本类型资源,旅游资源单体总数100多处。

从谋划酝酿、启动到成功创建,历经十年。在此过程中,挑战与艰辛、悬念与惊喜、汗水与泪水一直相伴相随,但周恩来纪念地人始终不懈努力,执着追求,无怨无悔,最终如愿以偿。这是等级的提升,更是品牌的飞跃;是景区的荣耀,更是总理故乡的自豪。作为亲历者,有义务记录这段历程,让后来者能够了解逐梦者追梦的轨迹,能够分享那份苦尽甘来的喜悦,能够珍惜那份来之不易的荣誉。

  乘势而上,锁定目标再出发

2005年周恩来纪念馆成为淮安地区第一家4A级景点,时隔三年周恩来故居也跻身4A行列,这时我们开始把目光聚焦新的制高点,并在制订十二五规划时明确提出“景区创5A”的目标。我们清楚地知道,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旅游景区的最高等级荣誉,代表着世界级景区品质,是中国旅游精品景区的标杆。5A与4A虽一级之差,但并非一步之遥,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实现目标,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为此,我们低调行事,埋头苦干,积极争创申报条件。主动抢抓纪念总理诞辰110周年机遇,花大气力整治、改善纪念馆和故居的内外环境,对纪念馆调整了主入口,兴建了高品位的广场绿地;拆除了周边杂乱的民居,兴建了仿西花厅前院的碑园;改建影视厅,优化扩充了基本陈列。在故居迁移了小商品市场,兴建了风貌协调的街区和停车场;配套了安全监控系统;按规划要求对文物本体进行了全面修缮。同时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的宣传教育活动,丰富了景点内涵,提升了纪念地的社会影响和在行业的地位。随着全国周恩来生平思想研究会成立大会的召开,全国周恩来纪念地讲解员大赛和全国周恩来班演讲比赛的举办,使得淮安周恩来纪念地的引领作用得到了凸显,也为景区的5A创建鼓足了信心。

同心戮力,攻坚克难攀新高

随着创建条件的基本成熟,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日趋明朗,加之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宁乡刘少奇纪念馆等红色景点陆续启动申报工作,我们于2013年2月开始全面启动5A创建工作,全力以赴用两到三年时间拿下这块含金量极高的金字招牌。鉴于5A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申报程序严格,我们主动汇报,广泛联络,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在此过程中,我们多次争取或邀请国家和省市行业领导、专家上门把脉问诊,现场指导。先后于2013年9月、2014年7月邀请中国旅游协会专家莅临视察,2015年6月邀请国家旅游局专家对景区组织模拟暗访;分别于2013年5月、10月和2015年4月、6月邀请省旅游局领导和专家赴景区开展调研、评估;于2013年7月、10月和2015年5月、8月约请市旅游工作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牵头召开推进会,统一认识,明确任务,督促检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在强有力的领导和各方的协调支持下,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历经申报、初评、景观质量评审、明察暗访、公示等程序,成功创建5A级旅游景区,顺利实现了既定目标。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不但率先实现了苏北5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跻身全国顶级旅游景区的行列,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淮安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成为一张新的闪亮的城市名片。

自我加压,苦练内功打基础

5A级景区申报工作自2013年初全面启动。5A级景区的创建必须经过申报、景观质量评定、专家现场检查(暗访)、公示等四个阶段。可以说,每一个阶段都是一次大考,每向前推进一步都是一次自我超越。纪念地以时不我待、势在必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面动员的基础上,加强业务培训,重点对5A标准和细则逐条梳理,针对景区现状对标找差,定任务,补短板,确定工作的线路图和时间表。按照轻重缓急,举全局之力,抽调精干力量,主攻台账资料综合、宣传片制作和网站升级等先导性工程。台账力求资料完整齐全,数据真实准确,图文并茂,景观价值丰满而独具特色,体现厚重感和稀缺性。宣传片要求画面唯美,线索自然流畅,音乐、解说协调和谐,优美景色与丰富情感相互交融,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网站手续完备,功能齐全,符合规范,页面大气精致,层次清楚分明,内容丰富生动,互动性强,点击率高。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付出终于得到初步的回报。在较短时间内,周恩来故里景区继顺利通过省旅游局初检后,又于2014年11月通过全国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专家评审,列入预备名单。接着,又于年底,以93分的综合高分通过国家级景区资源价值评估,在创5A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精准发力,完善设施提品质

5A创建,环境与设施优化是硬门槛,是实力的比拼,是决心的较量。在此过程中,纪念地与淮安区通力协作,自我加压,跑资金与上项目齐头并进,坚持经典设计、精品建设、精致管理的原则,以啃骨头与钉钉子的精神,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以河下古镇和历史街区保护开发为重点,实施文博商城、360行民俗街等十大工程,加快状元府邸、古镇客栈等布展运营,完成驸马巷、龙窝巷等改造工程,不断丰富创建内涵。二是配套完善硬件设施。先后新建、扩建游客中心,启动停车场改造等设施配套,实施文渠“活水截污”工程,完成周恩来纪念馆南湖护坡整治,提升周恩来纪念馆、故居和河下古镇之间旅游通道的绿化、美化和亮化水平,高标准增建、改建旅游星级厕所,整修残疾人坡道,全面更新垃圾箱,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是着力改善景区形象。邀请国内知名公司设计制作了景区形象系统,开展交通秩序、道路设施和沿街立面等专项整治行动,统一了高速入口沿线、城市主干道等重要节点的旅游交通标识,加快餐饮酒店业和购物场所提档升级及星级创建活动,增设便民服务设施,切实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四是注重旅游氛围营造。在各类景点统一安装了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宣传设施,制作了旅游微电影和城市纪录片,加大实景和媒介宣传力度,努力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

以人为本,优化服务上水平

服务是景区的软实力,是考量景区品质的内在要素,在5A标准分值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服务的规范与贴心,可以弥补硬件的些许欠缺,反之,印象会大打折扣。纪念地立足高起点,保持传统,发挥优势,以人性化、个性化和多元化为核心,以全天候、全方位和全流程为指向,着力强化全员服务理念,从一线的讲解员、保洁员、安保人员到后勤保障人员全面动员,集中培训,从细节入手,从常规做起,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进一步优化服务形象,实现服务零投诉向服务零距离的突破。服务项目在精细上下功夫,严格对照5A标准,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则提档升级,无则填补空白,充实了服务中心的装备,配齐了温馨轮椅、爱心雨伞,新建了医务室、母婴室,增添了救护服务和多语种预约讲解服务。同时,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内部巡查,健全咨询、投诉、监督体系,经常召开现场点评会和需求分析会,不断创新服务功能和工作机制,创建的红色书屋获全国红办授牌,成为景区的一道靓丽风景;推行的红色旅游服务标准获省有关部门高度认可,被推荐先行试点;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契机,开辟实境课堂,变素材为教材、现场为讲堂、讲解人员为教学助理,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
  周恩来故里5A级旅游景区的成功创建,对于扩大淮安的对外影响,树立总理故乡的形象,具有重要的宣传推介作用;对于淮安传播红色文化,推进全市旅游业的发展,优化景点质态,也具有超常的示范引领作用。这是值得欣慰的业绩,这是值得铭记的跨越,创建过程中的感动、感悟和轶闻插曲也值得重温、回味。

名称由来

在最初创建动议时,从品牌影响和工作基础出发,只是以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这两个4A级景点为主体,申报的名称也就确定为周恩来纪念景区。但随着工作的深入,考虑创建的综合效应以及创5A对景区体量的要求,经反复磋商并征得资深旅游专家的首肯,最终确定将周恩来纪念景区与河下古镇一起捆绑申报,定名为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以扩大体量、丰富内涵、提升全域发展水平。河下古镇的加盟,使景区的面积扩充了几倍,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无疑在这一块增加了分值。然而,由于河下古镇作为旅游景点开发起步较晚,资源分散,边界不清,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显而易见这也给整体创建增加了工作难度和扣分风险。为此,淮安区不愿放弃这一难得的加速发展的机遇,迎难而上,主动请战,集中人力和资金,加大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景点面貌的极大改观,为5A景区的成功创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特殊“面试”

2014年12月4日,全国旅游质量评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列入创5A预备名单景点景观价值专家评审会。所有申报单位都深知,能否在这一轮激烈的竞争和严苛的审查面前闯关突围,至关重要,成则晋级有望,否则将被淘汰出局。为了此次北京之行,淮安代表团铆足了劲,提前一天齐整到位,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联袂出场助威督阵。作为景区主要负责人,我按照评审要求,全力备考,在各方同事的配合下,从不同的角度梳理了大量的题目,模拟问答,准备第二天接受现场评委的拷问。翌日上午,我们依照抽签顺序约定的时间提早来到评审会场,在等候区等待通知入场。等候区地方不大,熙熙攘攘,都是已入场受审或待审单位的人员,大家小声议论着、相互打听着,问及前几场专家所提刁钻且十分专业的问题,现场的人无不表现出忐忑、紧张的情绪。当我们进入评审现场时,只见十几位评委一字排开,每人面前堆着一摞景点的台账资料,不停地翻看,不住地记录着什么。在淮安市委分管领导作简短的发言之后,按照程序集中观看景区宣传片。十分钟的宣传片播放结束,接下来就将进入提问环节,这时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最严酷的时候到了。然后,出人意料的是,场内异常的安静,没有一个评委作出提问的表示,他们个个神情庄重,似乎依然沉浸在宣传片所营造的氛围之中,久久难以释怀。过了一会,才有一位评委打破沉默,就故居周边原有居民是否搬迁提了一个很浅显的问题,我简短应答,轻松过关。稍作停顿,主评委见其他评委不再有提问、追问的意思,就果断宣布,对周恩来故里景区的评审到此结束。离开会场,我们都如释重负,都喜出望外,都十分由衷地慨叹是周总理的魅力征服了评委。

节俭模式

以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是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创建的鲜明特色之一。在前期对各地5A景区的成功创建单位的考察,发现巨资投入是共性特征,动辄几千万、上亿,委托知名公司打包整体运作,大拆大建,大兴土木,以大制作、高端化取胜。我们在创建伊始,即坚持从景区实际出发,突破奢华铺张的创建模式,立足自我,走节俭精品之路。创建工作一开始,就以我为主,自行谋划,在摸索中谋篇布局、推进整体工作循序渐进,从申报程序到工作标准乃至项目展开,问询专家但不迷信专家,借助外力但不依赖外力,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达五六百万元。宣传片制作,从策划到解说词撰写,利用自身力量全程参与,既保证效果又降低成本。景观价值分析报告的起草,举全局之力,本人亲自牵头打磨拟定提纲,夜以继日分工突击,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了这一关键性申报材料的综合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求高大上,但求精细实,即精准、细致、实用,能改造的不重建,能兼用的不单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处,把项目做成景观、做成亮点,如游客中心小而精,星级厕所功能齐备,标识标牌有特色,户外视屏有品位,这些都成了考核验收的加分点。

  “乌龙”新闻

这是创建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2014年12月,新闻单位以讹传讹,误将周恩来故里景区通过景观价值评估当作获批5A,在市内外的媒体上发布“乌龙”新闻。报道煞有介事地披露,从市旅游局获悉,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申报创建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会上,我市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以93分的高分,通过专家评审,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我市乃至整个苏北地区首个获批国家5A级的景区。市旅游局长感慨:首个5A级来的太不容易。还凭空想象地臆断,景区负责人表示,景区不会因为获批国家5A级而涨价,市民不用担心游玩成本增加,该免费的还是继续免费。这则新闻在市内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我们无形中被推向了背水一战的境地,平添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好在一年后“讹传”成真,“乌龙”新闻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
  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创5A是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这里记录的只是一些记忆碎片,不完整、不准确,可能挂一漏万,仅供曾经一起摸爬滚打的同事们和文史爱好者追忆参考。

(作者:张谨,文章来源:“文史淮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