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岛,俗称“大转盘”,常设置在车流量密集的主干道路交汇处。环岛作为一种特殊的道路交通形式,曾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却又在2000年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清江浦区的交通环岛主要有淮海广场、水渡广场、西园广场;淮安区有礼字坝广场、名人亭广场;淮阴区有小营广场。这些环岛无一例外都与两淮的城市主干道相连,后来又随着交通流量的日渐增大纷纷淘汰,如今仅剩名人亭广场一处。而在这些环岛中,若论发展演变历程最为丰富的,当属位于清江浦区中心的淮海广场。
1999年《淮阴日报》——五十年建设成就专版头条上的淮海广场
一、淮海广场的形成与淮海路的建设息息相关
旧时,行经清江浦的旅人通常由石码头街北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区向旧城墙外迅速扩张,石码头街已无法满足交通需求。而位于清江浦北圩门外的八面佛,在1911—1927年间,曾是旧清坝铁路火车站所在地,也是始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的淮扬公路之起点。淮扬公路向西,则继续通向旧城北飞机场。1958年,从里运河北岸到王营大桥之间,开拓出一条与石码头街平行的淮海路,恰好与淮扬公路汇聚形成一道十字路口。1960年,十字路口处建起中心环岛,淮海广场初步形成。
20世纪50年代末修建淮海路、水门桥、淮海广场选址示意图
起初,广场位于清江市北郊,环岛上只是一片绿地。1968年,这里建起一座忠字塔,从此淮海广场变成人们集会的地点。1970年,以淮海广场为中心,正式分出淮海北、中、东、西四条路,而淮海南路、中路则以里运河为界。忠字塔至1981年拆除。由于淮海中路的范围过短,1982年,从广场到水门桥之间的这段路并入淮海北路。
淮海广场1976年忠字塔与1985年环岛对比
随着改革春潮的徐徐吹入,加之1983年地市合并,市级机关由西大街迁至健康西路,市区建设的重点逐渐由清浦区转向清河区,城市中心开始由东西大街北移到淮海广场。此后,广场四角依次出现了1982年建成的清江商场,1985年建成的邮电大楼,1987年建成的淮海大厦及1988年建成的供销大厦。现代化高层建筑的相继竣工为当时的淮阴市区带来了崭新气息。
20世纪80年代淮海广场四周的标志性建筑
淮海广场环岛上的忠字塔拆除后,1982年起,环岛以雪松为主体,周围点缀红叶李、海桐球。1985年,雪松与月季分别被确定为市树、市花,环岛上铺起天鹅绒草坪,补种月季、美人蕉等绿植。此时的淮海广场环岛成为游玩、赏花的场地,也有不少市民选择走进环岛与身后的新大厦合影留念,淮海广场成为20世纪80年代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见证。
20世纪90年代淮海广场环岛绿植变化
1994年,因淮海广场原有的交通设计容量趋于饱和,行人、自行车时常阻塞交通,市政府决定以环岛周边路段为基础,改建地下人行、自行车通道,环岛中心改建地下商场。从而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分流,在市中心形成立体交通新秩序。1996年2月28日,地下工程破土动工。1997年4月4日,主体工程封顶,6月25日,淮海广场地面交通恢复通行。1997年11月18日,淮海广场大型人防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实现了中心环岛由花坛绿植向立体交通转变,极大地增加了空间使用率。
1997年淮海广场大型人防工程竣工时的景象
1998年元旦,以经营服装、鞋帽为主的淮海地下商城开门迎客。淮海地下商城的穹顶呈半透明蓝色球体,即地面上所见到的广场环岛喷泉。1998年2月,市建委在半球玻璃穹顶四周增设八根不锈钢支撑柱,托起一颗镂空球网架,并命名为“江淮明珠”,寓意着当时淮阴市所辖的8个区县用强劲有力的臂膀托举出江淮大地的璀璨明珠。至此,淮海广场成为淮阴市将要迈入新千年时一张最为耀眼的城市名片。
1998年刚建成的江淮明珠与2008年的淮海广场
二、 进入21世纪,淮海广场周边的建筑开始更新换代
首先是广场东侧的淮汽与清拖两家大型企业腾退搬离,2000年起,淮汽地块建起了汇通书城(新世纪城市花园)和时代超市(淮汽大厦、时代花园),清拖地块建起了淮海花园、金鹰商场、华润苏果、淮海第一城与曙光国际大厦;清江商场北侧的加油站和燃料公司大楼一直到2010年拆除。加油站北侧与东方大厦之间的昌盛路,和向西一直通到清河路的丰登路合并,成为市民俗称的“乐园步行街”;市新华书店总店、新华大酒店及市公交公司搬迁后,取而代之的是书城商务大厦与金马广场;2010年,广场东南侧的外贸局、供销大厦、新亚大酒店相继拆除,空置地块至今有待更新;2014年,随着有轨电车一号线开始建设,淮阴师院门前的师专路地块及师院附小相继拆除,建成花漾城与华信茂;广场西南侧的服装二厂、市供销社分别拆除,建起了淮海购物广场与茂业天地……淮海广场周边的面貌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变迁,逐渐增高,今非昔比。
拆除前的环岛与正在拆除的环岛
让我们看回广场环岛,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环岛已经成为交通高峰期的阻碍。因此,改善广场周边交通状况,缩减改造环岛范围渐渐被提上议程。2015年7月10日深夜,两辆吊车将“江淮明珠”镂空钢球逐渐吊起,待放置路面上,一台挖掘机用履带随即碾压至平展状,成为一堆废铁,回收了之。一代人的记忆在此夜终结。10月1日,淮海广场道路改造工程、中心环岛工程以及淮海地下商城改造工程启动,并于2018年11月27日正式通过竣工验收。通过改造,淮海广场的通行能力从原有的2780辆/小时提高到了8000辆/小时,大大改善了广场的交通行车状况。原淮海地下商城也以地下步行街的崭新面貌回归市民视野,极大方便了行人在广场周边快速通过淮海路的效率。经过此轮改造,淮海广场环岛正式成为历史,以昂扬姿态开启下一阶段的发展。
今日淮海广场 (陈光晰 摄)
(作者:刘炳辰,文章来源:“方志淮安”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