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亲史料
严氏军工
时间:2024-12-06  来源:  字号:[ ]

去年,笔者应邀前往洪泽区蒋坝镇参与寻访严氏兄弟战争年代事迹。严氏兄弟既是孪生兄弟,又是军工同行、同事,因从事军工生产先后双目失明。值得一提的是,两人的妻子也是一对双胞胎姐妹。

严氏兄弟的老宅居住着一对年过八旬的夫妇,经过一番交谈得知,男主人叫严开锋,女主人叫刁德娣,他们是严氏兄弟中老二严增凯的儿子、儿媳。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严开锋打开记忆的闸门,断断续续地讲述了父亲和三叔曾经的传奇故事。

●日军入侵埋下复仇的种子

20世纪初期,在蒋坝镇老街街北,有一户世代从事钢铁冶炼的严姓人家,先后生了3个儿子——老大严增荣、老二严增凯、老三严增亮。兄弟三人自幼聪明伶俐,随着年龄增长,相继学会了冶炼钢铁技术,继承了家业。老二、老三是一对孪生兄弟,生于1915年12月19日(农历),长大后又在同一天迎娶了洪泽区三河镇联堡村的王氏双胞胎姐妹为妻。农村人讲究多子多福,严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然而,日军侵华后,彻底改变了严家兄弟的命运。1942年11月21日清晨,天气阴沉,寒风刺骨,自洪泽湖西北马浪岗方向,传来一阵阵刺耳的马达声。人们好奇地循声望去,只见一艘艘挂着“膏药旗”的日军汽艇,凶神恶煞般向蒋坝镇直扑而来。

随着一发发呼啸而来的炮弹落在洪泽湖大堤上、蒋坝街上及房屋上,人们惊恐万分,四散而逃。日军登岸,丧尽天良,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严增荣在呼喊老乡逃跑中被日军发现。日军让严增荣停下,见他不从,凶残地向他射出了罪恶的子弹。

严增荣被日军枪杀后,严增凯、严增亮这对孪生兄弟的心里充满了对日军的仇恨,他们发誓要为大哥报仇、为死去的乡亲们报仇。

●毛遂自荐进兵工厂当工人

机会终于来了。1942年12月中旬,淮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取得了淮北33天反“扫荡”的胜利,蒋坝镇重新回到中国人民的怀抱。为了加强根据地建设和巩固反“扫荡”的胜利成果,新四军四师决定在淮宝县筹办手榴弹厂、被服厂、军械厂等,以改善部队装备、提高队伍战斗力。经考察,新四军四师决定在蒋坝镇财神庙办手榴弹制造厂。消息不胫而走,严增凯、严增亮得知后,主动找到部队首长毛遂自荐,请求到兵工厂当兵,为部队造手榴弹,为老大报仇雪恨。

得知严氏兄弟有一手冶炼钢铁的好手艺,部队首长便同意他们到手榴弹制造厂当军工。严氏兄弟很快掌握了手榴弹的制造工艺。不久,部队决定由严氏兄弟具体负责手榴弹制造厂。经协商,严增凯负责日常铸造生产工作,严增亮负责材料供应、外部联络、押运手榴弹到分厂装填火药等工作。

由于当时的环境所限,手榴弹制造厂仅有一座炼铁炉和一只风箱,条件十分简陋。面对困难,严氏兄弟没有气馁。严增凯从地方上找来20多名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他们中有木工、瓦工、搬运工,大家集思广益、攻坚克难,因地制宜创办手榴弹制造厂。制造手榴弹时,既没有图纸,也没有经验,严氏兄弟和工友们一方面虚心向部队的同志请教,一方面通过拆卸手榴弹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按照手榴弹的壳体强度、尺寸、壁厚等参数进行反复铸造试验,终于铸造出合格的手榴弹弹壳。

●想方设法满足前线的供应

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钢铁尤其稀缺的年代,严氏兄弟一边组织人员四处收购废铁,一边想方设法解决缺少钢铁的燃眉之急。国民党政府在筹建三河活动坝(现三河闸)时,因为抗战爆发而将已经运抵现场的钢材就地沉入四河塘。严增凯听闻后如获至宝,找来一些水性特别好的青壮年,潜入水中寻找钢铁。据严增凯的儿子严开锋说,当时有一个人在水中摸索钢材的时候,竟然还抓到了一条20多斤的季花鱼(鳜鱼)。正是这批水下钢材,解了兵工厂的燃眉之急。

在制造手榴弹期间,最难的莫过于缺少火药。严增亮一方面带领人员深入敌占区虎口拔牙,秘密购买焦炭、硫黄、硝等必需品进行火药研制;一方面冒着生命危险,挖出敌机投下后没有爆炸的“哑弹”进行拆解。这些“哑弹”与地面发生撞击,弹体已经变得扭曲变形,在拆卸引信时,稍有不慎便会发生爆炸,所以每一步操作都要仔细小心。就这样,他们通过取出弹体内的火药,有效地保证了兵工厂的正常生产。

为了多生产手榴弹支援前线,严增凯以身作则、从严把关,和工友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将工友们分为4人一班,每天三班倒,轮流制模具、拉风箱、倒铁水等。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大家忙得热火朝天,兵工厂每天可铸造500多个手榴弹的弹壳。劳动中,群情振奋,不时唱起自编的《神弹歌》:“乒乒乒、乓乓乓,财神庙里办工厂,开铁炉、拉风箱,造出神弹响当当;乒乒乒、乓乓乓,财神庙里闪金光,共产党新四军,带领人民打东洋(日本兵);乒乒乒、乓乓乓,造出神弹送前方,炸得日寇嗷嗷叫,吓得鬼子回东洋。”严氏兄弟生产的手榴弹,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为打击日军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克己奉公成为一生的坚守

在抗战期间,严增亮曾率领工友们将一批手榴弹送往洪泽湖西的新四军四师所在地。当船行至离湖西还有约5公里时,突然遭遇敌机低空盘旋轰炸。严增亮带领工友们立即跳入湖水中,奋力将船推入芦苇丛中隐蔽起来,保住了一船的弹药,然后安全护送到新四军四师供给处。严氏兄弟为兵工生产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在新四军中被传为佳话。

1943年春,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路过蒋坝镇时,专程到手榴弹制造厂看望严氏兄弟和工友们,称赞他们“好样的”,是未上前线的抗日战士。

令人痛心的是,严增凯的眼睛常年经受炉火的熏烤,导致双目失明;严增亮在一次生产手榴弹时不慎发生意外,也导致双目失明。经过评定,严氏兄弟均被评为“一级伤残军人”,只好光荣退伍。他们的日常生活,由严增凯儿媳妇刁德娣照料。

据刁德娣回忆:1972年的一天,原南京军区一行人,乘坐9辆轿车登门看望慰问严增凯、严增亮,赞扬他们为新四军兵工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1988年9月,严增亮因病离世,享年73岁;1993年3月,严增凯因病逝世,享年78岁。

(作者:王生标,文章来源:《淮海晚报》2024年11月25日01版,文史专家夏宝国、赵长杰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