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亲史料
与周本淳老师的交谊断忆
时间:2024-10-28  来源:  字号:[ ]

周本淳老师是学界公认的当代优秀的文献学家,是教书育人的楷模,也是肝胆照人的君子。

1982年春节刚过,才跨出苏州大学校门的我,正式到中共淮阴地委党史办上班。工作之余,先是拜访了几位已经调入淮阴师专、淮阴教育学院的中学老师,如陈祖慰、闵抗生等,接着在田林高先生的引荐之下,认识了常国武,又认识了师专中文系的程中原,进而认识了于北山、周本淳、萧兵等先生,而与周本淳、程中原两位老师后来接触相对较多。

周老是淮阴市政协第一、第二届副主席,我则是第二、第三、第四届市政协常委,所以,从1988年到20世纪末,我们接触较多,我获益也多。在与周老的交往中,他聊过生平往事、坎坷经历;聊过改革发展、人物品评;聊过文章学术、读诗赏文。

我在《淮安市志·人物传略》中是这样评价他的:“周本淳教授前半生虽经历坎坷,但他为人正直,始终以祖国为重,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心胸豁达,仁爱友善。‘文化大革命’中,他因厌倦动乱而主动举家来淮安农村劳动与教书,与当地的许多农民结成好友。到淮阴师专任教后,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乐于助人。逝世前不久,还捐献2000元,帮助特困学生完成学业,并一再嘱咐不要说出他的名字。他的高尚人格和积极达观的生活态度,深受全院师生的尊重和爱戴。多年来,不管地位如何变化,在职与否,他一直非常关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为淮阴师范学院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周本淳具有深厚的古代文史修养,为学严谨,见解独到,常发人所不能发,著有《诗词蒙语》《唐人绝句类选》《读常见书札记》《唐才子传校正》等。身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成员,在古籍整理方面,整理出版《诗话总龟》《小仓山房诗文集》《唐音癸签》《震川先生集》《苕溪渔隐丛话》等,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能诗,内涵雄深而风格豪放,著有《蹇斋诗录》。作为一位无党派民主人士,他始终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积极履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提出过许多很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

至于与周老师的私人交往,印象最深的有几件事:

一是在参政议政方面。他与蔡德之副主席直接找到张景良主席,阐明自己的观点。他说,教育局是负责育人大计的,怎能随便找个人来掌管呢?老人家的政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之强烈,对我有很深的感染与教育。此外,在教育教学、农村经济方面,他也提出过不少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譬如,对“两专一基”发展思路,他尤其反对形式主义的倾向。有时遇到太过难讲的话,他则会皱起眉头嘀咕一声:“这是什么玩意儿?”

二是在文章学术方面。他跟我讲改革开放后出版界的出书质量问题,列举中华书局出版的《苏轼诗集》点校本有很多错误。为此,我特地找来这部书,从头到尾精读一遍,果然如此。我因为通读了这部书,于是形成了一篇万余字的《苏东坡与淮阴》的论文,在《淮阴师专学报》上刊发。周老读书的认真,对我启迪很大,从而养成了后来读书时的信、疑结合,务求甚解。譬如,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所整理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水经注》点校本,仅“淮水注”“泗水注”,就发现了好几处错误。

他对我的诗词作品,也多有鼓励,并抄录过自己的诗作给我,包括后来结集出版的《蹇斋诗录》。

为淮阴市历代名贤建阁塑像、立传作赞,系由副省长、中共淮阴市委书记李绶章首倡,后由陈清老具体负责。延至1989年9月,李鸿民副书记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周本淳、高景唐、田林高、陈竹修、孙爱琴、江东流、马超骏与本人参加了会议,集体研究,定标准,选人物(先定54人,后为59人),明文体(七绝),并由周老首倡,由我承担入选历代名贤的赞诗与简介的撰写。后来,这些赞诗与简介分期集中发表于《淮海报》上,并交陈清老负责刻石。这事后来因选石头外行,造成历史遗憾。

1995年,在周老应邀准备去日本讲学之前,于7月份突发轻度脑梗。我去看望时,他已经出院在家休养,承蒙错爱,他将十余篇讲稿全部交付给我,协助整理,真有受宠若惊之感。适值当时《淮阴市志》已经出版发行,稍得空闲,于是集中精力整理奉上。此次收获堪称是多方面的,也是受益终身的。

三是在学术评价方面。在前面所列举的周老著作中,网络上对《唐人绝句类选》宣传评析甚少,其实这是有失公允的。《唐人绝句类选》属于文选学著作,我认为,这是周本淳先生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体现了周老三个方面的出尘拔俗:一是眼界高阔,尽识源流。二是镕铸众长,别出机杼。三是类评精到,便于初学。该书将入选的五言、七言绝句分别分为八类,每类又分若干小类,诗以类从,其立意、视角、时代、人物、艺术风格与价值等,经过其点评,高下立判,极便于初学者。该书体例谨严,凡例虽多达十条,却要而不烦,无片言可易。该书的前言分为三个部分:一、绝句。纵论源流,将五绝、七绝发轫上溯至秦汉,确属新见,并难以动摇。二、唐人绝句。略论唐以后各类选本之遴选标准,孰优孰劣,以及代表作问题的不同见解。三、唐人绝句类选。从“史诗”与题材等方面阐述为什么要搞“类选”,怎样搞“类选”,进而申述按题材分类的根据。全文虽只有16页,却处处渗透着一个饱学之士纵观千载、汪洋恣肆的学术底气,可以说,这是一篇诗选学的绝妙论文。所以,我作为淮阴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奖评委之一,积极将该书推为一等奖。周老对学术的严谨态度,还反映在他赠送的这本书中。在“前言”部分,他用圆珠笔改了一个错字,添了一个“共”字,另外加了两条注释。这也应了一句古语:“无错不成书。”圣贤也有失误啊!

四是在治学态度方面。有一次,有一位同志向他请教淮阴文史上的有关问题,他说:淮阴的文史,你问荀德麟。这句话,一直鼓舞激励着我不懈学习,不断向未知领域探寻。

周老辞世时,无人告知我,多日后,方惊悉噩耗,随即挥笔吟成七绝四首,交给相关同志发表。借此机会,我把这四首诗重发一下,以寄托对他老人家的深切怀念。

哭周本淳先生

2002年秋

其一

泰倾斗坠大淮滨,夏日无光暑雨频。

骨已灰时知恨晚,忆方殷处冻飞云。

其二

把酒论文重鼎言,直声肝胆照人先。

龙门错爱今生愧,惠作赠诗感忘年。

其三

将渡扶桑困病时,耳提面命授机宜。

校文理稿良多益,十载萤功总觉迟。

其四

典型顿失杏坛空,道义文章孰与同?

更取《蹇斋诗录》诵,一重吟奠一悲风。

(作者:荀德麟,文章来源:《淮周刊》2022年1月9日A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