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亲史料
再见,上海路
时间:2024-03-05  来源:  字号:[ ]

每一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条“上海路”,而淮安的这条上海路则正是连接我家和外婆家的路。小时候,我家在大运河广场旁的石码头西巷,外婆家在植物油厂东大院,从石码头巷出来穿过淮海路,沿着这条上海路,就到了外婆家。幼年的我和年轻的母亲,曾无数次地在这条路上往返,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长大后的我,负笈求学、上班工作,和上海路渐行渐远。今年因为外婆的离去,我才开始重新审视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一时间,记忆的天平沿着上海路,不停地向外婆的油厂东大院倾斜而去。

这个东大院,不是现在淮安人熟知的市委东大院,而是油厂东大院,也就是后来的利苑新村。油厂的家属区在油厂东大院,我的外公是植物油厂的一名老职工,我从小在东大院长大。我出生的那年,东大院一共出生了12个属马的孩子,只有我一个是女孩,于是我天天疯在男孩堆里,他们喜欢的打弹珠、拍纸盒,我都玩得炉火纯青,装满两大雪碧瓶的玻璃球是我童年最宝贵的财富。

去油厂东大院最为快捷的路,就是上海路了。外婆家就在上海路的西头,东西不过二三里的上海路,无疑是淮安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之一。这里20世纪80年代前叫太平街,90年代后商贸益盛,俨然有了“小上海”的味道,上海路也因此得名。那时街道两旁的外贸服装、裁缝店等都引领潮流,后来电动车、摩托车兴起,淮海北路到人民路的这一段上海路又成了二手车交易一条街,喧闹和繁华可见一斑。工作以后,我每年去上海路约莫有两次,中秋和春节,都是去看望外公外婆。只是没有想到,今年中秋竟是和外婆的最后一面。

记忆里,上海路不宽,路也不够好,坑坑洼洼的,但是这丝毫无碍它的热闹与繁华。晨光中、暮色里,中年健朗的外婆不紧不慢地穿过一家家挂着烧饼店、烤鸭店、散酒坊、包子铺招牌的小平房,一路上走走停停地和熟悉的邻居、同事打着招呼,带着我和表弟两个小不点,去吃烧饼油条豆腐脑。这一切恍如昨日,历历在目。如今这里,靠路南的一侧,已经拆成了一片空地,那些林立的店铺、诱人的味道,连同熟悉的市语人声,就像外婆一样,离开了我们。然而,我期待着它的新生,正如外婆一直在我心里一样。

如果说上海路是烟火气的、喧闹的,那么路中端的石塔湖就是诗意化的、幽静的。从上一代起,我们家都在淮海路小学上学,我见过的所有的长辈都毕业于淮小。到了我这辈,我上小学时,大舅家的表弟在淮小幼儿园,表弟上小学时,小舅家的表妹在淮小幼儿园,我对淮小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淮小前有一片石塔湖,那是我们上体育课和写作文的地方。因为学校没有操场,每到体育课,老师就放我们去跑大湖,石塔湖边,满是曲里拐弯跑跳的孩子。

顺着公园北路一直走到上海路,脑中浮现一幕幕儿时的情景,那些或烦恼或叛逆的时光早已一去不复返,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身处其中,仿佛停留的闲暇都已然没有。外婆的离去让我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追赶却从未驻足看看周边的风景。正如《寻梦环游记》里说的那样,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所以,外婆,我会永远记得你,永远怀念这世界你曾经来过,我有过世界上最好的外婆。

外婆,让我迎着斑斓的灯光、吹着温柔的晚风,在上海路上再慢慢地走一走,风里有你熟悉的味道,光里有你婆娑的身影。


(作者:孟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