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运河文化

一眼千年话渔沟

发布日期:2025-07-14 来源:

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和文化浸润,时光悄然勾勒出一幅古朴的画卷,在淮阴区西北部徐徐铺展,呈现出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渔沟。古老而美丽的渔沟枕着千年岁月的涛声,从汉代的渔舟唱晚中走来,带着黄淮流域特有的质朴与厚重,将历史的沧桑、文化的积淀和人间的烟火,酿成一坛陈年老酒,愈品愈香。

悠悠古镇,源远流长。渔沟之名,始于汉代。相传彼时此地河道纵横、沟汊交错,渔民结网捕鱼,“渔沟”之名由此而生。岁月流转,这个名字如同镌刻在石板路上的印记,记录着先民的生存智慧,承载着一方水土的独特气质。相传秦朝名将蒙恬率十万大军兵至渔沟,并在此开凿八角琉璃井。唐代,渔沟是东南粮道的必经之路,唐代诗人皇甫冉留有“欲逐淮潮上,暂停渔子沟”的千古名句。南宋时,渔沟是宋金对峙之前沿。宋朝将领耿世安在渔沟率部抵抗蒙古铁骑,“径迎至渔沟,以三百骑入阵”,渔沟之名始见于正史。乾隆时期,当地开凿河道,并对经过渔沟的御道进行拓宽修整,渔沟再度繁华。

历史是回首往事的先知。走近渔沟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蜿蜒流淌的渔沟河。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两岸的垂柳与古宅。河面上,偶尔有一叶小舟缓缓划过,船桨激起的涟漪,在水面上荡开层层波纹。河边的石阶上,几位老妪正蹲坐着浣洗衣物,棒槌敲击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为古镇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遥想当年,这条河曾是古镇的交通要道,商船往来如织,货物集散于此,一派繁忙景象。岸边的码头,如今虽已不再有往日的喧嚣,但那布满岁月痕迹的条石,依然默默诉说着曾经的繁荣。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沿着青石板路漫步,古镇的轮廓渐渐清晰。斑驳的砖墙、爬满青苔的石阶以及那一扇扇雕花木门,仿佛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过往的繁华与沧桑。这里没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婉约,却有着苏北古镇独有的质朴与厚重,宛如一部尘封的典籍,等待着人们去翻阅、品味。渔沟古镇的建筑独具特色。老街两旁,明清风格的古建筑错落有致。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工匠的精湛技艺。推开一扇斑驳的木门,走进一座深宅大院,院内的天井里,几株绿植生机盎然,阳光透过屋檐洒下,形成一片片光影。堂屋中,八仙桌、太师椅摆放整齐,墙上挂着的字画虽已褪色,却依旧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居民生活的场所,更是渔沟古镇历史的见证者。它们历经风雨,却依然顽强地保存至今,向人们展示着渔沟古镇昔日的辉煌。

千年古镇,文脉赓续。《淮阴风土记》记载:“渔沟自明代中叶,民间自为书院,子弟兴学,人物如林。”古代书院大多建在府、州、县,只有经济发达或风景秀丽的集镇才会建有书院。传说渔沟明代就建有临川书院,是明永乐年间江西临川人吴少甫告老还乡路经渔沟时所建。据《康熙乙亥清河县志》记载,渔沟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渔沟首富吴瀚在清河县令管钜的帮助下出资建立。书院名曰临川书院,是因为当时的清河县令管钜是临川人,以“志不忘”。临川书院初建时有房屋22间,清嘉庆、道光年间,临川书院经风雨剥蚀破烂不堪,吴氏子孙吴朝观与其弟昌基、族子安静重建于三元宫之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西学兴起,书院改学堂,临川书院亦停止讲课。次年9月,吴钟骥、吴东、吴琳中、吴其程等人把临川书院、向善堂、延寿庵三处房屋改建为私立渔沟小学堂,当时有初等1班、高等2班,学生100多人,校匾由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题写。

渔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渔沟花鼓会、整烧鳜鱼、八角琉璃井的传说等。渔沟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渔沟花船是古镇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花船表演便会在古镇的街头巷尾精彩上演。装饰华丽的花船,在演员的操控下,时而轻盈如燕,时而稳健如山,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和高亢的唱腔,引得观众阵阵喝彩。花船表演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寄托着古镇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渔沟剪纸、面塑等传统手工艺也颇具盛名。当地的民间艺人用一把剪刀、一团面,就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涵盖古镇的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等方面,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漫步在古镇的街头,还能品尝到独具特色的美食。渔沟羊肉汤是当地一绝,选用新鲜的羊肉,配以秘制的调料,经过数小时的文火慢炖,汤汁浓白如奶,香气四溢。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配上酥脆的烧饼,让人回味无穷,除了羊肉汤,渔沟的鱼圆、藕粉圆等美食也各具风味。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老百姓的味蕾,更承载着古镇居民的乡愁记忆。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都蕴含着古镇独特的饮食文化。

历经风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一路走来,渔沟镇的炊烟依然攀着运河的脊梁生长,把秦汉的月光、唐宋的橹声、明清的墨迹以及5G信号塔的微光,都熬成绵长的文脉老汤。那些沉在水底的铜钱、断戟、碑刻与船钉,终将在某个涨潮的清晨,随着浣衣妇人的棒槌起落,化作临水窗台上日日新的菖蒲与墨兰。当高铁从镇外呼啸而过时,古运河的涟漪正轻轻拍打手机镜头里的汉服倒影,将2000年的光阴折叠成二维码,印在渔家新酿的蒲酒坛封泥之上。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渔沟古镇的屋檐上,为古镇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行走在渔沟古老的街巷中,感受着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静谧,仿佛时间都在此刻静止。渔沟古镇,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小镇,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近它、了解它、爱上它。渔沟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未来的传承者,在新时代的伟大变迁中,千年古镇渔沟将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作者:包卫兵,文章来源:《淮海晚报》2025年7月14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