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淮安地处黄河、淮河、运河交汇处,为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为漕运等原因,淮安府山阳县与清江浦、王家营之间有了以骡马大车为运输工具的境内交通。20世纪以后,淮安的公共交通工具曾经出现过马车、小驴车、船舶、自行车(二轮车、脚踏车)、三轮车、摩托车(南方称之为摩的)、马自达(三轮摩托车,今多为三轮电瓶车)、小面包车、出租车(的士)、网约车、公交车、现代有轨电车等。目前,淮安还没有BRT、轻轨、地铁、无轨电车等。
黄包车、二轮车、三轮车和摩托车
清光绪三十年(1904),清江浦城区出现黄包车。初为富商自备包用,其后车数增多,渐为商业客运与货运使用。民国六年(1917),淮阴城区有黄包车约500辆,20世纪30年代增加到2000多辆。在长途汽车不发达的年代里,黄包车担负长途客运与零星货运,但在抗日战争以后开始衰落。民国三十五年(1946),淮阴城区只有黄包车100多辆,至1949 年仅剩下 30 余辆。1954 年,脚踏三轮车、平板车兴起,黄包车逐渐在历史舞台上消失。
黄包车
早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清江浦就有二轮车(自行车)出现,但发展缓慢。据1950年统计,淮阴城区只有自行车137辆。之后自行车数量迅速增加,1978年有自行车4.5万辆,1982年达8万辆,1985年底为 11.2万辆。1987年,市区(指清河区、清浦区)人口为20.1万人时,市区及近郊的自行车多达 17万辆。自行车出现不久,淮安就有了自行车市内客运服务。很多往返清江浦到淮安城或王营的人,都会乘坐二轮车。很多二轮车后座上绑上长木板,可以背2~3个人乃至4个人。
曾经的自行车(二轮车)也有载客功能
1954年,市区开始有三轮黄包车。1958年,从外地传入被淘汰的三轮黄包车50多辆。到1980年,市区三轮黄包车为 100 辆左右。
1978年,淮阴市区有人力三轮车332 辆,1985 年增至 807 辆。2000年以后,又出现一批由人力三轮车改装的电瓶三轮车,其中有不少都作为出租车的补充,承担着市民短途出行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摩托车亦不断增加,1978年有摩托车49辆(包括极少数三轮摩托车),1985年底有372辆,1987年猛增至800余辆。到了20世纪90年代,摩托车已经相当普及,并出现了许多载客的摩托车“摩的”。如今,“摩的”和电瓶三轮车已被各种更便捷的出租车、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等取代,退出了历史舞台。
公交汽车
公交汽车应该是淮安市民最熟悉也是载客规模最大的公共交通方式了。1958年,清江市市区开始有了公共汽车,第一辆公交车是淮阴地区汽车运输公司用1辆吉姆西、两辆小道奇货车改装而成,第一条营运线是由马路头驶达王营西马路,长3.5公里。另一条线是水门桥至大闸口,此线不久就废止。到1959年下半年,清江市已有营运公共汽车5辆。
曾经的公交车
1961年,清江市拥有8辆公共汽车,专营市区公共交通业务。到1972 年底,发展至有公交车10辆、营运线路4条,即1、2、3、4公交路线的前身。
1958—1972年,由淮阴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和清江市搬运公司汽车办事处共同营运1—4路线,总长27公里,沿途停靠39 站,在市区形成“十”字形公交骨架线路。1976年又新辟近郊线路,西至杨庄、大闸,南至武墩、和平,东至淮安。1987年底,共有营运里程120.7公里,沿途停靠97站。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城市公交车
1973年1月1日,清江市公共交通公司正式成立,拥有职工119人,车辆12台,经营线路4条,线路总长度31公里,清江市有了独立的专门从事城市客运的企业单位。清江市公交公司的前身为清江市搬运公司汽车办事处。清江市搬运公司成立于1951年7月,1958年从公司分离出汽车办事处,并于1961年迁到人民北路,改名为清江市搬运公司汽车办事处。办事处除了修理自备车辆以外,还兼营清江市城区内公交客运任务。
1973—1978年,市区公交汽车发展至23辆,次年第一次增添铰接车两辆。至1987年底,市公交公司实有汽车60辆。1978—1981年,市区城市公交营运线路进行数次调整,但没有新增线路。1983年,淮阴地区改为淮阴市后,清江市公交公司更名为淮阴市公交公司(后改为总公司),城市公交开始有较大发展。
铰接型公交车
1984—1997年,淮阴市新开辟11条公交线路。同一时期,还适当调整营运线路,并对调度站进行建设和改造。1999年6月9日,在28路公交线路首次开始推行无人售票。同年,开始实行70岁以上(现降至65岁)老人、离休干部、三级以上肢体残疾人、盲人以及现役军人免费乘坐公交车。
2000年,淮阴市区公交线路发展到24条,线路总长308公里,营运车辆342辆,年客运量近5000万人次。2001年,市公交总公司分批购进92辆豪华标准无人售票车。同年4月1日,全市公交汽车正式启用IC卡电子收费系统,全面实行无人售票。
现代绿色公交汽车
出租汽车
1985年7月,淮阴市区成立第一家出租汽车公司——淮阴中北汽车出租公司。2000年以后,淮安公共交通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开始形成。城郊公共汽车、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包括电动车)等纷纷出现,进一步增强了淮安公共交通市场的竞争态势。
淮安街头的出租车
城市有轨交通
清宣统三年(1911),9公里长的清西铁路,即清江浦臧家码头至西坝、杨庄段建成通车。这条铁路主要用于运盐、运货,但也有沿线客运服务。这段铁路到1927年停运,既是淮安最早的轨道交通,也可以算是最早的公共客运轨道交通。
2015年12月28日,被市民称为“小火车”的淮安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横空出世,大大便捷了广大市民与各地游客的出行与观光。2016年,市公交公司收归国有。2023年6月,市现代有轨电车经营公司与市公交公司合并,成立了淮安现代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有轨电车已成为淮安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不久的将来,宁淮城际铁路即将开通,淮安的公共交通(特别是县区间的公共交通)将更为快捷发达。作为长三角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淮安公共交通一个辉煌的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作者:朱维明,文章来源:“方志淮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