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
一城花事半城诗:名人诗词中的淮安夏天
时间:2025-08-06  来源:  字号:[ ]

每年的淮安,从春明柳绿到姹紫嫣红的时节,满城繁花似锦,处处芬芳怡人。从唐代诗人赵嘏追忆中“芰荷香绕”“杨柳风横”的山阳夏日,到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途经涟水所见“绕郭荷花”“月下孤舟”的美景,这些都在唐诗宋词中留下对淮安的美好吟咏。清代河道总督张鹏翮、高斌和慕名而来的大诗人袁枚等先后打卡清晏园,玩赏“并蒂双莲”,命名“荷芳书院”,也无不陶醉在夏日风荷的情致中。

【忆山阳】  

唐·赵嘏

家在枚皋旧宅边,竹轩晴与楚坡连。

芰荷香绕垂鞭袖,杨柳风横弄笛船。

城碍十洲烟岛路,寺临千顷夕阳川。

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唐代诗人赵嘏(约806—853),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因诗作《早秋》中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而被当时人传唱,人称“赵倚楼”。他有首《忆山阳》,追述他在老家的情景。赵嘏老家在山阳城外,轩前水边,无限行乐,游人垂鞭信马坐卧柳风之下,船工横船流连荷香之中,碧叶映流水,花萼名芙蓉。

【蝶恋花·过涟水军赠赵晦之】  

北宋·苏轼

自古涟漪佳绝地。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

倦客尘埃何处洗。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门前酤酒市。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

倾盖相逢拚一醉。双凫飞去人千里。

北宋时期的淮安河渠密布,市井繁华,处处荷花绽放,成为一方盛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大文豪苏轼(东坡先生,1137—1101)卸任杭州通判前往山东密州(今山东诸城)赴任的途中,经由淮扬运河入涟水出淮河口北上,为涟水城外荷花绕城郭、孤舟泛海潮的旖旎风光所吸引,写下了赞美荷花的妙丽辞章——《蝶恋花·过涟水军赠赵晦之》。吴兴即今天的浙江湖州,位于太湖西南岸,苏东坡曾在此为官。东坡居士一生十余次游历淮安,自云“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淮安运河上的荷花,多次令他陶醉。

今涟水五岛湖公园荷景

到了清代,驻节清江浦的河道总督府又成为淮安赏荷的一处佳地。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1649—1725)在清江浦为官多年,每年夏秋之季,他在处理公务间隙,都要到府中花园池塘畔小憩。河署内本有几处小池塘,张鹏翮命人将其连成一体,池中植莲,以湖石、亭轩点缀。因水清泥肥,荷花长得非常茂盛,叶高逾丈,花以千计,还有并蒂而生、花朵颇大的瑞莲。当时张鹏翮父亲、兄弟、子、孙均欢聚一堂,张鹏翮也认为这池莲并蒂开花是吉兆,于是作《御书亭莲池开并蒂花》组诗纪念此景。

清晏园荷景

【荷芳书院】

 清·高斌

碧沼花明画不如,清香馥远满庭徐。

飞鸣况有谈诗鸟,游泳还闻读月鱼。

作字既完常洗砚,办公才了即观书。

老之将至吾知否?慎重河防一览余。

乾隆十五年(1750),江南河道总督高斌(1683—1755)在河道总督府署后花园荷花池边建“荷芳书院”,正是取这池中莲花“荷芳香远”之意。当然,“荷芳”谐音“河防”,也表示他始终不忘河防重任。

夏日清晏园

【留别荷芳书院】

 清·袁枚

尚书官舍即平泉,手辟清江十亩烟。

池水绿添春雨后,门生来在百花前。

吟诗白傅贪风月,问字侯芭感岁年。

三日勾留千度醉,争教赋别不潸然。

莲池和荷芳书院后来成为河道总督府署清宴园的一部分,文士雅客慕名而来,一览曲院风荷的景致。清代大诗人袁枚(1716—1798)特意从江南游赏,挥毫留诗。文学家钱泳也特意在《履园丛话》中记载清宴园:“园甚轩敞,花竹翳如。中有方塘十余亩,皆植千叶莲花,四围环绕垂杨,间以桃李,春时烂漫可观,而尤宜于夏日。”

清代文学家袁枚

无论古今,每当炎炎夏日,这心旷神怡的一池荷花总能为人们的心头带来一丝清凉。不管是淮安市区的清晏园、楚秀园、勺湖,还是涟水五岛湖、金湖荷花荡,荷花仙子带来的扑鼻莲香,依然是淮安夏日水韵的婀娜之处,令人神往。

(作者:罗志,文章来源:“方志淮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