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跨越千年,行旅无数。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经过淮阴,淮阴风情,淮泗风光,令帝家流连,文人徜徉。朗月繁星,灯影临水,听画舫琴弦,红袖飘香。一帘疏雨,两岸杨柳,梨花似雪照人来。
一时间,骆宾王、崔颢、李白、高适、韦应物、刘禹锡、韩愈、陆龟蒙、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赵嘏、米芾、梅尧臣、杨万里、温庭筠、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范成大、吴承恩、袁枚……相继登岸,踏歌而来。品白鱼,望帆影,瞻韩信,游古城,舒豪情,写诗篇,留下不朽文字。
有幸生在唐宋元明清,煌煌一部中国文人库,写下淮水翻覆,山河惊天,诗篇千古。陇上落日,岭前桃花,门畔垂柳,心头浮云。皆赞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平添千秋佳话。
《一桥飞越五河口》 靳定生
隋炀帝杨广先后开凿疏浚四条河渠(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连通南北,绵延五千多里,成为水运大动脉。他乘龙舟楼船下江南,飞渡长淮时,写下《早渡淮》诗:
平淮既淼淼,晓雾复霏霏。
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晖。
晴霞转孤屿,锦帆出长圻。
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
会待高秋晚,愁因逝水归。
唐代诗豪刘禹锡船过淮阴,见两岸风景秀丽,豪情溢满心头,便写下《淮阴行》(五首)。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
今日转船头,金乌指西北。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
船头大铜镮,摩挲光阵阵。早早使风来,沙头一眼认。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隔浦望行船,头昂尾幰幰。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
舟行长淮,水汽氤氲,光影迷离,近水人家,一派田园风光,好教人感悟“烟波与春草”“隔浦望行船”的意境,徜徉在“清淮春浪软”的惬意微澜中。
《入海立交展雄姿》 赵家葆
唐诗人李白写下旅行日记:《淮阴书怀寄王宋城》,赠予友人王宋城。
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
大舶夹双橹,中流鹅鹳鸣。
云天扫空碧,川岳涵馀清。
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
眷言王乔舄,婉娈故人情。
复此亲懿会,而增交道荣。
沿洄且不定,飘忽怅徂征。
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
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
予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
有德必报之,千金耻为轻。
缅书羁孤意,远寄棹歌声。
李白遇见漂母,虽非韩信之漂母,但淮阴母亲大爱美德,令每位淳朴妇女皆成漂母。
唐诗人项斯的《夜泊淮阴》,就是一张亮丽隽永的淮阴明信片:
夜入楚家烟,烟中人未眠。
望来淮岸尽,坐到酒楼前。
灯影半临水,筝声多在船。
乘流向东去,别此易经年。
长河水自流,春草满汀洲。《画说京杭大运河》(局部)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六次路过淮阴,皆登岸巡视河工。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二月,第五次南巡中,康熙视察杨家庄等处新开中河闸口及附近堤岸,见黄河已顺轨安澜,非常高兴,欣然赋诗二首。
《杨庄新开中河得顺风观民居漫咏》二首其一:
春雨初开弄柳丝,渔舟唱晚寸阴移。
庙堂时注淮黄事,今日安澜天下知。
“安澜”始终是帝家心头的挂念。身在庙堂,总牵挂国计民生,百姓安宁。安澜之梦,就是国家之梦。“今日安澜天下知”,具有里程碑意义和警世之声。
“古淮阴”出现在诗歌里,充满浪漫与柔情,为诗人所感动。字字句句,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人心中引发强烈共鸣。
鱼游沧海,花开陌上;风吹绿浪,月色清洒。诗中,有花香草绿的描写,有风急浪高的惊魂,有水边鸥鹭的展翅,有家园一梦的怀想。窗前细数风和雨,梦里常思浪与舟。诗歌犹如行舟,将人带入长河波涛,心与浪花共徜徉。淮阴,成为“春光一缕伴斜阳”的亲切,“最是水边明月两相思”的见证,“舰行万里彩云归”的情丝,“碧水安澜照万家”的乡愁……
鱼跃龙门,采浪淘金。诗如波澜,依稀若梦。
只要你来淮阴,就能畅享这般婉约诗意:水边看落晖,清波惊白鹭——
(作者:江淮,文章来源:“运河之都百里画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