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
千年一脉、大地辉煌!淮安——淮上江南、梦里水乡
时间:2024-07-23  来源:  字号:[ ]

7月16日,人民画报推出“千年一脉 大地辉煌”连载之八——淮安 淮上江南 梦里水乡,聚焦淮安与大运河的千年往事,述说淮安用好运河资源打造“千秋淮扬”文化高地,赓续大运河千古繁华的生动实践。

绵延千里、跨越千年的悠悠运河,仿佛一条大动脉贯穿着中国南北的经济与文化,在这条血脉的中枢,便坐落着古城淮安。

淮阴黄河故道旁母爱塔  沈达荣摄

江苏淮安,素有“运河之都”之称,是“淮上江南”的重要代表。“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明代诗人姚广孝在《淮安览古》中的诗句,正是对淮安美景的生动描绘。

淮安位于苏北中心、控扼纵横水网。逶迤向东的千里淮河与纵贯南北的千年运河将其揽入怀中,两大经济和文化动脉交汇融通,孕育出九省通衢、物华天宝的自然禀赋,滋养出南北并蓄、包容开放的城市气质。

因水而生 因水而兴

“一城古迹半城湖”,水是淮安的灵魂。

地处淮河、古黄河、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淮安,南有长江、钱塘江,北有黄河、海河,淮安正好居中,故历史典籍中称其“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冲”。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淮安在大运河体系中成为关键的枢纽。据《重修山阳县志》载:“凡湖广、江西、浙江、江南之粮船,衔尾而至山阳……故漕政通乎七省,而山阳实属咽喉要地也。”“漕督居城,仓司屯卫,星罗棋布,俨然省会。”“夏秋之交,粮艘衔尾入境,皆停泊于城西运河。”皆是对淮安作为漕运枢纽的生动描述。

据史料记载,数代统治者都曾在淮安开凿运河,以通漕运。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在淮安和扬州之间开凿邗沟,以便运输军队和粮草。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有确切纪年的大型运河,也是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发的一段,全长约150公里。位于邗沟北端的淮安由此与运河相伴相生。

隋唐时期,淮安已成为重要的漕运中枢。由于邗沟北流河段河床坡度变陡,流速较大,夏季大水时,逆水船不易上行。隋炀帝疏通扩大了邗沟旧道以便行船,将此时的运河改称为“山阳渎”,成为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代定都大都(今北京)后不久,就在山东境内开凿了会通河,北通卫河,南接泗水、黄河,从根本上改变了淮河以北大运河的格局和走向,形成北京到杭州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至此,淮安成为极少数完整见证了邗沟肇始、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三段历史的城市之一。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淮阴段运河的疏浚,漕运重新兴起,朝廷的漕运总督在淮安驻节多年,“南船北马”的局面再度形成。“自江南稻花飘香,到京师霜叶秋红,千里运河舟楫相接,漕船首尾相连。”寥寥数笔,描绘出昔日水运繁荣的盛景。

古今交融 千年风华

来淮安旅游,河下古镇是必游之地。

河下古镇坐落于淮安区西北隅,位于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这里有着25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古镇的兴盛亦与运河息息相关。明清时期,河下成为淮北盐的集散地,盐商们纷纷在此设立分司,开展盐业贸易。同时,由于清江督造船厂设于清江浦,河下也成为了漕船零部件的配套加工基地。那时,古镇的繁华景象可谓“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

2023年12月31日,夜色中的河下古镇。图源:视觉中国

漫步古镇,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代。当年的河下古镇,拥有108条街巷、44座桥梁、102处园林、63座牌坊和55座祠庙。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桥梁都承载着丰富的传说故事,令人流连忘返。而那些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如状元楼、魁星楼、吴承恩故居等,更诉说着古镇文化的厚重。

便利的交通带来了南北食材的交融,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淮扬菜饮食文化。文楼蟹黄汤包、长鱼宴等美食,都是古镇人民智慧的结晶。入口鲜美的淮扬菜不仅能够带来味蕾上的享受,更能令人们感受到古镇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0中江苏国淮安大运河铁人三项赛 赵启瑞摄

2024淮安西游乐园淮安马拉松

2022-2023中国排球超级联赛

运河之水滋养了古镇,也哺育了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河下文豪武杰辈出,仅明清时期,这里就出了67名进士,123名举人,13名翰林,素有“三鼎甲齐全”之称。一代文学大师吴承恩生于斯,长于斯,并在此创作了名著《西游记》,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2021年起,河下古镇全力配合大运河百里画廊项目建设,突出古镇保护与复兴,精心修缮各类文化遗存,强化对老建筑、老街区的整体保护和活化利用。在延续古镇格局与肌理、彰显厚重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着力还原老淮安场景业态,力争重现千年古镇的繁荣盛景。 

如今,行走在古镇的古街老巷中,既有古老的韵味,也有今时的生活烟火气,白墙灰瓦、小桥流水别具味道,到了夜晚,霓虹闪烁、光影婆娑,疑是梦里江南。

美食之都 兼收并蓄

运河之畔,美食荟萃。淮安是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以清淡见长、味和南北的淮扬菜总能俘获一大批吃客的味蕾。

1949年9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前夕的国宴上,淮扬菜的经典之作—软兜长鱼成为了“共和国第一菜”,为淮安美食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淮扬菜的诞生与淮安“运河之都”的地位有着密切关联。漕运的繁华、四面环水的优越地理位置,为淮安带来了丰富的食材资源,为淮扬菜系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独特的烙印。主打五味调和、就地取材的淮扬菜不咸不辣,南北皆宜,体现了运河饮食文化的融合。

明清两代,淮安成为漕运总督、河道总督、淮关监督等高官的驻地,来自山西、安徽等地的盐商聚居河下古镇。这些高官巨贾们追求极致的口腹之欲,为淮安的美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盱眙万人龙虾宴  许昌银摄

如今,淮扬菜虽不再追求奢华的食材,但依然保留了原汁原味、咸淡适中的烹饪风格以及别具一格的烹饪技艺,延续着“大运河味道”。淮安人不断发掘美食文化,打响美食品牌,如盱眙龙虾、洪泽小鱼锅贴、金湖莲藕、涟水捆蹄等,成为淮安美食的代表。同时,盱眙国际龙虾节、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金湖荷花节等节庆活动也连续举办多届,展现了淮安美食文化的魅力。

位于北京的淮扬菜餐厅“南京大牌档”店内人声鼎沸。作为中国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口味清鲜平和,咸甜浓淡适中,南北皆宜,深受全国各地食客的喜爱。图源:视觉中国

一如淮扬菜的兼容并蓄、众口能调,有着悠久美食历史的淮安,正在向全球展示美食的独特魅力。至今,淮安已连续举办了六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与世界食品企业交流互鉴,共享机遇,共同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弘扬淮扬美食魅力。同时,淮安在全球范围内举办“淮扬菜美食及烹艺展演”“淮扬菜美食文化交流”等活动,深化与“美食之都”城市的交流合作,向全球展示淮安美食的独特魅力。

以文兴旅 向“新”而行

大运河不仅孕育了开放包容、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也推动了淮安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作为江淮流域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孕育了新石器时代的青莲岗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淮水儿女。这里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汉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名家,以及辕门斩子刘仁赡、抗倭状元沈坤、虎门禁卫关天培等民族英雄,还诞生了周信芳等京剧名家,以及国学大师阎若璩、罗振玉等。同时,众多文人学士如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欧阳修、苏东坡、文天祥、萨都剌等也在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周恩来纪念馆 贺敬华摄

吴承恩故居 朱柏林摄

“生于斯,长于斯,渐习为淮人;耳所闻,目所见,亦无非淮事。”淮安,还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家乡。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永怀路2号的周恩来纪念馆西花厅院落中的海棠花,年复一年地盛开,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丰厚的历史积淀为这里留下无数文化遗存。标志性建筑镇淮楼雄踞古城中心,历经风霜,已屹立9个多世纪。它与漕运总督部院、淮安府署共同构成了淮安城历史核心区和古城中轴线。淮安府署始建于明朝,沿用至清末,已有650余年历史,占地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其大堂体量为全国现存地方衙署建筑之最。

金湖水上森林生态美 陈义宝摄

淮安蛋雕

走进淮安,除了领略到丰厚的文化底蕴,亦可以亲身体验到“浮生半日闲”的惬意。在古戏台前听一曲淮剧,在藤花厅内品一杯香茗,徜徉于宝翰堂碑园感受书法的魅力,或移步后花园,登画舫过浮桥……方寸之间,皆是情趣。

清江浦里运河上赛龙舟 单楣摄

千百年来,大运河穿越历史、流淌至今。绿色蝶变、创新再出发,是淮安在新时代锚定的“新航向”。

根据《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淮安被定位为“千秋淮扬”文化高地。近些年,淮安积极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推进重点工程,昔日的“运河之都”焕发出新时代的风采。

中天钢铁

第四届大运河非遗展

运河上的枢纽  水上立交 丁祖彬摄

运河霞光 孙德芳摄

尽管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淮安以“绿色高地、枢纽新城”为发展定位,依托其“五方辐辏、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发展,向“新”而行。中天钢铁、捷泰科技等百亿级项目的引进,推动淮安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同时,淮安还加强了港口建设和重整,高铁、航空、高速、港口等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善,“枢纽新城”的形象日益凸显。随着徐宿淮盐、连淮扬镇铁路建成通车,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淮安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叠加二级航道开工建设等项目的推进,淮安已成为一个横连东西、纵贯南北、通达全国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钵池山秋景 沈思摄

淮安与大运河的故事,是一幅不断更新的画卷。今天的淮安,正以开放的姿态,以水的灵动、水的坚韧、水的纳新,促进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让在时间深处“开枝散叶”的大运河,赓续今世繁华。

(文章来源:“淮安宣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