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联有着极高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世人所喜爱。在淮安河下古镇的文楼饭店内,有半副非常有名的奇联,被称为“对联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此联只有半副:“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传说此半副对联从出现至今200余年,尚未有较为满意的补联。那么,此奇联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独特魅力呢?
河下古镇文楼内的奇联
一、奇联奇韵:展现市井色彩,透露泥土芳香
对联,也称“对子”,应有两个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分句,河下古镇的这幅奇联韵味无穷。
第一,有古镇河下的地方色彩:“小大姐”是当地方言,指未出嫁的姑娘;又有简洁明快的口语特征,“上河下”即“去河下街”,展现清代市井色彩的“烟火气”。
千年古镇河下
第二,南方被国人视为吉利、繁荣和温暖的方向;“坐北朝南”,则是被国人广泛接受的朝向,彰显传统文化色彩的“中国风”。
第三,“大”与“小”、“上”与“下”词意相反;“北”“南”与“东西”词意相对,“东西”又特指食物,透露出泥土芳香的原汁原味的“古风韵”。
二、奇联怪事:传为上联失实,说是下联确凿
河下文楼饭店的墙壁上,这半副奇联镌刻在右边位置上;在左边位置上空无一字,好似“虚位以待”。古人书写习惯是右起竖写,写横批也是从右向左写的,以右为上,在右边位置上的半副对联是上联。
淮剧《半副对联》的剧情简介也认为“半副对联”系上联:清朝年间,“河下‘文楼’掌柜成道生之女成梦影借一年一度的赛诗会之际,提出‘以联招亲’,其上联为:‘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
其实,从平仄协调、仄起平落等对联规则看,“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这半副对联是下联。从2020年,淮安区举办的“赞河下古镇 对河下奇联”有奖征联启事活动中的“征集与‘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相匹配的上联”内容来看,也认为是下联。
既然是“下联,河下古镇的相关景点、《半副对联》相关剧情简介宜精益求精,适时作调整,防止以讹传讹。
三、奇联轶闻:淮安女子征联,难倒乾隆君臣
奇联当然会有有趣的传说轶闻相伴,主要有以下几种。
传统说法是文楼“征联免吃”。传说乾隆皇帝南巡经过淮安时,听说河下镇的一个酒楼有对出对联就可以免费吃酒食,答不上要买单请客的雅事,就带上大学士纪晓岚,信心满满地跨进酒楼大门。君臣二人刚进门,就被酒楼的小姑娘挡住,说出征联内容,要求应对。君臣二人虽有满腹才华,但苦思良久,没有结果,最终只得买单请客吃饭。后来乾隆给小楼赐名为“文楼”。
影视剧中的乾隆皇帝与纪晓岚形象
“以联招亲”的逸闻,是淮剧《半副对联》中的说法。可惜,欲以“才学实力博得美人欢心”的唐雨春阴差阳错离去而无缘应对,其他文人无人能对。
还有另一种说法,见诸2023年8月8日《淮安区报·海棠文苑》版赵长顺的《河下半副绝联的另一传说》。乾隆年间高中榜眼在京城做官的河下人汪廷珍,经常在文武百官前夸赞家乡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荟萃,不论男女,人人都精通诗词歌赋。与汪廷珍同在京城做官的一位巡抚有一次路过淮安,想探一下虚实。有一天,他在板闸游览,见一位老者在看闸,便出上联考一考这老者:“老少爷,开关闸,瞻前顾后看左右。”老人听了后,只字未答,只是指着一个向河下走去的少女,然后看着她在那里坐北朝南吃东西。回到京城后,巡抚大人说及此事,汪廷珍解释道:“老者是拿‘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来应对的……”
四、奇联难对:昔无理想对联,今有中奖嘉宾
奇联难对,对者难工。上文列举的那位巡抚大人“开关闸”对“上河下”,都是动宾结构,貌似对上,其实不然:动词“开关”与“上”、宾语“闸”与“河下”都不能相对。2020年4月4日中国作家网刊文,高明以“来回门,开巽关,搀前落后唤左右”来对奇联,并认为“我的上联不仅与下联平仄相对,还词性相对,意思相关,意境相同,更与传说故事历史同源”。
高明这上联虽然“高明”,但也有商榷之处:上联“落后唤左右”都“五仄尾”了,谈何“与下联平仄相对”呢?“回门”,或“来回门”是动宾结构,与名词“小大姐”不是“词性相对”。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奖之下,必有佳联。2020年,淮安区举办的“赞河下古镇 对河下奇联”有奖征联启事活动中的一等奖应征作品“丑秀才,中鳌头,拥前簇后呼左右”,这个还是有欣赏价值的。下面几个二三等奖作品也是各有千秋,得失自有公论。
五、奇联续貂:注重意思相关,期待您得评介
顺着高明“意思相关”的思路,我以“买卖人,陈时新,花天锦地闻远近”来对奇联。“买卖人”,生意人;做生意的人。“陈”,摆设;布置。“时新”,指应时而鲜美的东西。另外,时新也是地名,是四川省巴中市经济开发区管辖的街道。
我还联想到:“小大姐”之所以“上河下”买东西吃,因为父母去外地去做生意了。因此,我又有了这样的对句:“父母亲,去悦来,从冬到夏跑买卖”。“悦来”,地名,江苏沭阳县有悦来镇。“跑买卖”,来往各地做生意。“跑买卖”之“跑”,在平水韵中可以作平声。
两副对联中,不仅“意思相关,意境相同”,而且“买卖人”“父母亲”“跑买卖”“闻远近”“从冬到夏”与“花天锦地”等词语,与“小大姐”“吃东西”与“坐北朝南”的语体色彩、市井色彩、时代色彩相近,与奇联的泥土芳香相对吻合。
(作者:刘绪清 来源: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