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
历史上的“淮安”地名有哪些?
时间:2024-02-18  来源:  字号:[ ]

众所周知,淮安,意为淮水安澜,寄托了淮安人民对于母亲河的美好祈盼。淮安作为现行政区名(社区和村不属于行政区),目前仅有淮安市和淮安区。作为市级政区名,承袭于明清淮安府;作为县级政区名,源自民国初年由山阳县更名而来的淮安县。但从历史角度看,淮安之名却非今淮安一家所独有。

那么,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淮安府和淮安县,还有哪些地方叫淮安或曾叫过淮安呢?它们又分别在今天的哪里?

 古淮河淮安城区段 


一、


现淮安境内历史上最早的“淮安”,是南齐淮安县。

《南齐书·州郡上》载:淮安,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下流杂一百户置。西晋末年,北方战乱不断,士族百姓大量南迁。东晋和南朝因而在南方侨置郡县,安置北方流民。南齐永明七年(489),光禄大夫吕安国奏请在山阳(治今淮安市淮安区)、盱眙(治今淮安盱眙县)两郡之间侨置东平郡(原治无盐,今山东东平县),并设立寿张、淮安两县。其中,淮安县为割直渎河、破釜塘以东之地,治原淮阴(治今淮阴区马头镇,南齐北兖州、东平郡均治于此)所属流民一百户。

 南齐北兖州示意图 

南齐淮安县位于“直渎、破釜以东”。直渎即禹王河,传说为大禹治水导淮入江故道。直渎河道走向大致是沿盱眙北部往东,经天长转向南,过南京六合汇入长江。破釜,即破釜塘,今洪泽湖的前身。由此可见,南齐东平郡淮安县大致应是在今淮安市洪泽区境内。

 禹王河走向示意图 


南齐淮安县只短暂出现在《南齐书》中,其后《梁书》中对于此淮安县就几无只言片语了,基本可断定此淮安县存在的时间很短,但确是“淮安”之名第一次出现在淮安大地上。

 北齐淮州及淮阴郡示意图 


淮安境内第二次出现“淮安”,是在南宋初。《宋史·地理四》载:绍定元年,升山阳县为淮安军。端平元年,改军为淮安州。又:山阳……绍定元年,升淮安军,改县为淮安。南宋绍定元年(1228)改山阳县为淮安县,并设淮安军(军为两宋政区名,辖县的军与州同级,不辖县的军与县同级),端平元年(1234)又改淮安军为淮安州。此时,淮安境内既有地级政区淮安州,又有县级政区淮安县,州县均治于今淮安区淮城镇。

 南宋淮安州示意图 


南宋设立的淮安县一直延续到元至元年间,至元十三年(1276)淮安县随淮安州一起归附元朝。其后不久至元二十年(1283)将淮安县并入山阳县。作为县级政区名,淮安再次湮灭,但作为府级政区名,淮安却历经宋、元、明、清,由淮安军、淮安州到淮安总管府,再从淮安路到淮安府,一直延续到民国初。

 元淮安路示意图 


民国三年(1914),北洋政府实施“废府存县”的政区改革,并改定全国重复县名,废除淮安府,将山阳县更名为淮安县(因与陕西山阳县重名)。此后,淮安以市级政区名消失于世,却以县级政区名一直延续至今。2001年行政区划改革,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淮安再次恢复为地级行政区名。

 民国疆域沿革录部分 


       二、


有趣的是,在历史上,除了江苏淮安有过“淮安”,河南、安徽、山东三省也曾经有过“淮安”,福建至今还有一个淮安村。

河南、安徽两省的“淮安”均设于淮河沿岸,与江苏的淮安一样有祈盼淮河安澜的涵义;山东的“淮安”则得名于潍河,因为古代潍河也被称为淮河。

河南的淮安县为南朝梁大同元年(535)所设,治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隋开皇初改为桐柏县。

 河南桐柏县淮渎庙 


河南的淮安郡一为南齐所设,初名南淮安左郡,北齐改为淮安郡,治今河南信阳市区西北,隋开皇三年(583)废。

 河南信阳淮安郡示意图 


淮安郡二为西魏改西淮郡为西淮安郡而来,治今河南唐河县南湖阳镇,并为南襄州治,北周改为升平郡。

 西淮安郡示意图 


淮安郡三为隋大业三年(607)改显州为淮安郡而来,治今河南泌阳县,其后数次反复更名易置,唐乾元二年(759)终改淮安郡为唐州。

 河南泌阳淮安郡示意图 


安徽的淮安军,又名安淮军,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所设,治今安徽五河县南旧县湾,元初废。

 安徽五河淮安军示意图 

山东的淮安县为解放战争时期所设,1945年析安丘县设淮安县,治今山东安丘市景芝镇。据考证,该淮安县因位于潍河而得名,潍河古称潍水,在历史上又被称过“淮河”,潍河上游沿岸百姓仍习称淮河,所以当时沿用旧俗命名之。1950年因与江苏淮安县重名,改名为潍安县。1952年撤销,并入安丘、丘南二县。

 山东安丘淮安县示意图 


今天福建省会福州市也有一个“淮安”,这个淮安与淮河没什么关系。此淮安古名“怀安”,为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析闽县所置,治今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淮安村。明万历八年(1580),怀安县并入侯官县,县城废为怀安村。民国23年(1934),闽侯县(闽县、侯官县合并更名)以怀安三面皆水,一面靠山,三水环抱,改“怀安”为“淮安”,并延续至今。

 福州淮安大桥 


(作者:嵇伟   来源: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