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淮安,是淮安市两个极为重要的地名,在不同历史阶段,或分置、或统一、或代指、或从属,变迁不断。1913年、1914年民国北洋政府相继颁布《划一现行地方各级行政官厅组织令》《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全国废府存县。原淮安府治山阳县因与陕西山阳县重名,改为淮安县;原淮安府清河县因与河北清河县重名,改为淮阴县。
至此,近代“两淮”城市格局形成,并为日后百余年间的分、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初日僧《大明省图》中的山阳、清河二县
清末山阳、清河二县彩色地图
清末清河县(今淮阴区、清江浦区)全图
清末民初山阳县全图
晚清时期实行乡坊区划制,淮安府治山阳县(即民国淮安县,今淮安区)“境西至清河圆通庵界二十七里,又西至清河县治三里;西南至盱眙周桥界百二十里,又西南至盱眙县治六十里;南至宝应黄浦闸界六十里,又南至宝应县治二十里;东南至盐城金吾庄界八十里,又东南至盐城县治百四十里;东至盐城马家荡界五十里;东北至阜宁苏家嘴界七十里,又东至阜宁县治九十里;北至安东县治六十里;西北至清河县朱家沟界三十里。全境东西广百有七里,南北袤百八十里。”淮安府清河县(即民国淮阴县,今淮阴区、清江浦区)“东抵山阳海会寺界五里;南抵山阳漆家桥七里,东南至山阳县治三十里;西南抵盱眙霍山界百二十里,西南至盱眙县治百六十里;西抵桃源张家沟界五十里,西北至桃源县治九十里;北抵沭阳北六塘河界八十里,北至沭阳县治百四十里;东北抵安东练湖界三十五里,东北至安东县治六十里;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百八十里。”
民国以后,淮安、淮阴二县县境与晚清时期大体相同。
民国初淮安、淮阴(今淮阴区、清江浦区)二县图
1914年,民国北洋政府废除清代乡坊区划制,实行地方自治,建立市乡制。淮安县,淮阴县全境分设乡、市。市设市总董、董事,乡设乡董。
1919年淮安、淮阴二城图示
1927年淮安(今淮安区)、淮阴二县图
1928年9月,国民政府颁布《县组织法》。时淮安县划并旧23市乡为城厢市、益寿乡、车桥乡、古塔市、泾溪乡、时和市、庆安乡、同宁市、滨湖市、钵池乡、安集市、寿宁乡12个市乡。后改为数字区,即十二行政区,下辖386个乡、190个镇。淮阴县七行政区原有141个乡,后增至268个。1934年,淮阴县整改区、乡、镇自治区域,原七区减为五区,设68个乡,7个镇。当年,各区设区公所。
民国时期淮安县部分印章
1928年淮安县十二区全图
1929年淮安县政府大门
抗日战争时期,淮安县分属两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运西地区属1939年8月成立的淮宝县抗日民主政府,运东地区属同年10月成立的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1943年,淮安南乡泾河、曹甸以及山阳等乡划归宝应县、淮宝县。1946年2月,淮城市由淮安县划出,为苏皖等五行政区直辖市;9月,淮城市又并入淮安县。1946年,流均由宝应县安丰区划入淮安县泾口区(原属盐城县)。1948年12月,淮城二次解放,淮安县与清江市合组成立两淮市。1949年3月,裁两淮市,淮城区仍属淮安县;4月,苏北人民公署成立,淮安县划属盐城专区。
民国中叶淮阴县全图
1940年8月中旬,淮宝泗抗日联防办事处在岔河成立,淮阴县隶属。9月,划出淮阴县二区(码头、南吴集、陈集、顺河集、高良涧、老子山)与泗阳县二区合并。淮阴县抗日民主政府于大兴庄成立后,辖三区(丁集、大兴、王圩、袁集、西坝、庆城、棉花庄)、四区(渔沟、浪石、杨庄、三树、辣树、凌桥)、五区(张集、徐溜、刘皮、汤集、宋集)。1942年6月,原属涟水县寨乡划归淮阴县。后重新划分区乡范围,并改数字区为地名区。时淮阴县辖:新渡区、官荡区、张集区、宋集区、大兴区5个区。1943年,划设徐溜区。1944年,划设城北区。1945年,划沭阳县严荡、葛荡、纪荡入淮阴县。1946年,淮阴县城北区并入新渡区。1947年,五里区改名文科区。蒋集区、袁集区合并为蒋袁区,后改名为三树区。1948年,文科区撤销。1949年,王圩区更名丁集区。9月,吴集区并入渔沟区,其原辖姜集、葛郑、来安乡划入泗阳县。徐溜区改成文科区。10月,官荡区划归涟水县。
1937年淮安、淮阴二县地图
1942年淮安、淮阴二城图示
1949年淮安、淮阴二县地图
解放初淮阴专区全图(时淮安县属盐城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淮阴、淮安间发生了多次行政区划变更。1949年,淮阴专区成立,专员公署驻淮阴县。1950年,拆淮宝县并入淮阴县、淮安县以及扬州专区宝应县;设清江市。1954年8月,淮安县由盐城专区划入淮阴专区。1963年,淮安县仁和、黄集、岔河划归洪泽县。1970年,淮阴专区改称淮阴地区,专署驻清江市。
1983年3月,撤销淮阴专区,成立地级淮阴市,淮安县属淮阴市。9月,淮安运西黄码、盐河2乡划归清浦区。1987年,撤销淮安县,设立淮安市(县级市)。
2001年2月,原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撤市建区,更名为楚州区。2002年6月,淮安市楚州区徐杨乡划归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1月31日,楚州区更名淮安区。2016年,清河区、清浦区合并,更名为清江浦区,洪泽县更名为洪泽区。
20世纪50年代淮安县全图
20世纪60年代淮阴、淮安二县地图
20世纪70年代淮阴地区地图
1982年清江市(今清江浦区)全图
1982年清江市与淮安县间区划边界
1983年淮安、清江二城间区划边界
2000年淮阴、淮安二城间区划边界
2018年清江浦区、淮安区城区间区划边界
今淮安市行政区划概览图
今清江浦区东接淮安区,西、北靠淮阴区,南连洪泽区,总面积309.62平方千米,辖14个街道,2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现代商务集聚区。淮安区东接盐城市,西接清江浦区、淮阴区,南接扬州市,北接涟水县,总面积1452平方公里,辖3街道、13镇。
(作者:张璞 来源: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