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美食文化

平桥豆腐

发布日期:2024-09-06 来源:

平桥豆腐相传已有260多年历史,是闻名淮安府内外的淮扬菜系之佳肴。乾隆年间,林秉直成为平桥镇豪富,田亩仓储不计其数。他有了钱,就炫耀自己富有。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帝第三次“南巡”,给林秉直提供了好机遇。

四月初五,御舟返程时到达平桥镇,从平桥大营(镇北首)到林家(镇南首)3里多路上,上搭遮御棚,下铺大红锦缎,张灯结彩,让乾隆帝一行人马经过,上不见天,下不沾地。他提前指派佃户,在若干顷土地上,按照原设计文字图案,套种好小麦与油菜,正当小麦拔节抽穗长得绿油油一片片,而油菜花长得黄灿灿一朵朵,利用庄稼自然形成的青黄相间,显示出“万寿无疆”4个大字,非常醒目,十分壮观,乾隆帝站在运河堤上向东一眼望去,龙颜大喜。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第四次“南巡”,二月十三日御舟驻跸平桥,又将乾隆帝下榻处安置在林家,一边品尝仙鹤茶,一边用“土产野味”进奉。

林秉直绞尽脑汁,他请本地祖传手艺、头牌掌勺胡镜林厨师,用鲫鱼脑子加鸡汤烩制豆腐羹,乾隆帝吃得十分满意,连声赞道平桥豆腐:“妙哉妙哉,乃天下第一菜矣!”并当场作诗抒怀,有云:“夕泊平桥渡,夜宿商家林。”作诗后,乾隆帝奖授林秉直一个州同知(知府副职)空头官职,并加道台衔,三品顶戴,还称:“你家资产很大,非百万不可。”于是后来人们对林秉直便以“林百万”称之。从此,用鲫鱼脑子加鸡汤烩制豆腐羹,成了淮扬菜里的传统名菜,平桥豆腐美名不胫而走,誉满江淮。

平桥豆腐制法很有讲究。在选料上要用油脚点浆,而点浆前生浆和熟浆,用白细布各过滤一次,去除废渣。烩制前,先要将豆腐放入冷水锅里蒸煮,水开后很快捞出轻轻挤压,除尽豆腐中的“黄浆”,以保持豆腐的鲜嫩,然后以快刀切成小如瓜子、薄叶如蒜的碎片,再放进清水浸养。

烩制配料有:香菇屑、虾屑、鱼屑、笋屑、瓜子仁屑、松仁屑、蛋丝等。佐料有:鸡汤、肉汤、猪油、葱、蒜、姜、酱油、盐、淀粉,宴请名人贵客还配以鲫鱼脑、蟹黄等。烩制时,以炒锅上火,猪油滑锅,先将少许姜葱下锅,随即将豆腐片、肉屑等一起下锅,炒拌几下后,再倒进鸡汤、肉汤和其他佐料,温火煮沸,淀粉勾汤,再次煮沸后撒入少许胡椒粉、味精、浇上麻油。这样烩制出来的豆腐滚热烫人,吃起来鲜嫩可口,味道鲜美,油而不腻。

(作者:董树华,文章来源:“淮上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