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
在淮安,不是每一道菜都敢叫“头菜”
时间:2025-10-22  来源:  字号:[ ]

回家团圆是中国人最浪漫的奔赴无论走得多远家乡的味道永远是心头挥之不去的牵挂

淮安头菜,指的是淮扬宴席冷菜之后的头一道热菜,又叫“全家福”,寓意团圆和祝福。淮安家家户户似乎达成了某种微妙的饮食默契,不论逢年过节、宴请亲友,还是喜宴寿席,这道“全家福”必是“座上宾”,尤其在团圆饭的餐桌上,淮安人更是将浓浓的思念与祝福一股脑儿煮进了热气腾腾的头菜里,迫不及待地端上餐桌,借每一味本土食材,道出心中含蓄又浓烈的情感:欢迎回家!

晒、炸、泡    

皮肚是不变的主角

淮安头菜有皮肚、涟水鸡糕、木耳、鹌鹑蛋、小肉圆、杏鲍菇、青菜心、春笋等家常食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皮肚。每家每户的配菜或许稍有不同,但淮安皮肚一定是不变的主角。皮肚选用本地优质猪肉脊背皮,经过十几天的反复晾晒,去除了水分和脂肪,任由充沛的阳光紧紧锁住肉香和微量元素再放入油锅慢炸,伴随着滋啦作响的油炸声,油光滑亮的肉皮逐渐膨大多孔、金黄酥脆,出锅冷却后,就可储存备用。在烧制淮安头菜前,还要用清水涨发,去除油渍,原本松脆的皮肚在水中尽情呼吸,逐渐舒展身姿,如水海绵般松软饱满,光是拿在手里,就已尽显劲道,若与舌尖碰撞,更是滋味无穷。

土菜细作

各类食材在一锅浓汤里相聚

多少年来,淮安人烹饪一锅“全家福”,看似“大道至简”的一锅炖煮,却暗藏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淮扬精妙。将田野乡间的寻常食材做成席上珍品,考验的就是精益求精的烹饪技艺。不少淮扬菜都少不了一锅好汤,头菜也是如此。猪圆骨加入足量的水,文火慢炖,汤汁逐渐浓缩,香气愈发浓郁,骨髓与肉质的醇厚鲜香在咕噜冒泡声中交融,奶白色的高汤热气蒸腾、鲜香扑鼻。

嫩滑的皮肚在下锅前,还少不了最后的工序,需刀刃斜切成菱形,迅速焯水去油,减少肉皮的油腻,让其最大程度地吸饱浓汤。万事俱备,属于它们的团圆时刻终于到来了!皮肚最先倒入高汤,在火候的加持下,片片皮肚颤颤巍巍,色泽诱人;随后,鸡糕、春笋、杏鲍菇、肉圆等配菜也热火朝天地赶来团聚,彼此拥抱、美味交织。皮肚虽是主角,却也毫不吝啬地兼容并包,各种食材肆意吸饱汤汁,尽情释放独特风味,鸡糕香浓、菜心甜嫩、春笋清新……只需几分钟,浓郁的香气便一发不可收拾,迅速氤氲开来。此时,美味势不可挡,如同热情好客的淮安人一样,盛情邀约食客品尝。

口感丰富 有滋有味

食材基础,口感却不简单。淮安头菜,无疑是色香味俱全的淮扬至味。通透的皮肚、翠绿的菜心、白嫩的鸡糕、金黄的肉圆……色泽鲜艳的美味汇聚一盘,还未品尝就让人大饱眼福。先舀一勺汤,入口醇厚鲜美,口感丰富,各种食材的精华尽在其中。皮肚吸饱了汤汁,一口咬下去,爽滑软绵,浓郁的汁水在舌尖四溢;再尝肉圆,紧实弹牙,肉香纯粹;鸡糕软嫩,入口即化;青菜心清脆爽口,解腻提鲜……每一样食材都是舌尖的惊喜,即便是多样混煮,也未改“和、精、清、新”的淮扬本味。

头菜,无疑是淮安人就地取材、土菜细作,创造出的一道淮扬精品。朴实无华的本土食材,无不凝聚着淮安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精益求精的烹饪技艺,无不蕴藏着淮扬大厨的精妙与创造。

“‘全家福’上菜喽!”在“世界美食之都”淮安,浓烈的情感表达不仅在醇香的美酒中,还藏在一道道家常美味里。一碗热气腾腾的头菜,直叫人开了胃口,香了舌尖,更暖了心间。

(文章来源:“淮安宣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