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
长鱼的香气
时间:2025-09-08  来源:  字号:[ ]

淮安古城内外时常弥浸着一种迷人的气息。这种气息从芦苇荡、稻田中飘出,从河湖、沟塘的水波里渗出,从千家万户的灶台上飘散开来——那是长鱼(又称鳝鱼、黄鳝)的香气。长鱼这东西,论相貌实在不讨喜。你看它,黄褐色的表皮上满是灰黑色的斑纹,无鳞无甲、细长如蛇,初见之人,唯恐避之不及,尤其是年轻女子,常常被吓得惊叫连连。而且,它浑身都是令人不适的粘液,摸上去异常滑溜,令人不愿触碰。然而,淮安人却透过它“瘴人”的外表,看出别样的美味。所以,明清时期的淮安地方志中载曰:“其地所产鳝鱼,较他处特肥美。”尤其是春夏季节的长鱼,号称“腴品”。因为长鱼,淮安人甚至打破了不吃无鳞鱼的传统。这倒很像淮安人的性格一一质朴、务实。

夏季天亮得早,6点钟不到,在河边、路边、农贸市场的早市上,摊贩将那些从河湖、沟塘、稻田等处捕来的长鱼放在水盆、水桶、水箱里售卖。由于空间狭小,长鱼挤在一起纠缠、蠕动,不时发出窸窣声。摊贩或手持夹子,或直接用手,熟练地夹起一条,在顾客面前晃一晃说:“看看这颜色,看看这粗细,看看这精神头儿,一准儿的野生笔杆青!”顾客则伸长脖子,仔细审视着摊贩手中那不住扭动的长鱼,观察它的颜色,估摸它的重量,讨价声、还价声此起彼伏,最终以双方都认为吃了点小亏的价格成交。逛完早市,到面馆吃一碗长鱼面是必须的,长鱼与面条碰撞出令人惊艳的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淮安人吃长鱼,讲究的是鲜活,死长鱼是万万不会买的。中老年人往往买长鱼回去自己宰杀,年轻人却怕麻烦,一般由摊贩顺便提供宰杀服务。宰杀方法有两种,分别是活杀和熟杀。无论是活杀、熟杀,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故而宰杀长鱼在淮安成为一项专业技艺。值得一提的是,宰杀长鱼会用到一些专用工具,比如用筷子削成的划刀。经过去头、去骨、去内脏、清洗等工序后,长鱼被加工成筒、段、片、丝,可以炒、煨、凉拌。

因地域、喜好、口味不同,各地的长鱼菜不尽相同。淮安人的长鱼菜中,最家常的做法是炒长鱼,尤以韭菜炒长鱼为代表。此菜选用笔杆粗的长鱼,烫熟后划丝,与韭菜、红辣椒丝同炒,有时还会放入长鱼血、长鱼籽。这道菜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火候的把握,多一分则老,少一分则生。成菜后,鳝丝细腻柔软,韭菜翠绿鲜嫩,荤素搭配、营养丰富、色彩艳丽、令人垂涎。这道最家常的长鱼菜,是淮安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是衡量一个家庭厨艺高低的标准。

炒长鱼是淮安人设宴待客的必备菜肴。淮安人最推崇、知名度最高的当属软兜长鱼,它堪称淮扬菜炒菜的巅峰。“软兜”这个词语听起来有点让人不明所以。有人提出,淮安软兜应为“淮安软服”,但也有人对此一笑置之。后者认为,“软兜”不仅是描述选料的部位,还包含更为复杂的操作手法和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是汆制时,需用布兜托住,方能保持长鱼的形状;二是炒制时,酱油、醋、酒、淀粉等调成的酱汁要全部兜在长鱼脊背的凹槽上;三是食用时,用筷子夹起的长鱼肉两端下垂,宛如小孩胸前的兜肚带,需用汤匙兜住。有了这“三兜”,软兜长鱼才会乌光烁亮、软嫩异常、清鲜爽口、蒜香浓郁,才会跻身江苏经典名菜、中国名菜。

淮安人吃长鱼,懂得“因材施技”。对于那些较为粗壮的长鱼,一般采用传统的红烧手法,比如红烧长鱼段、红烧长鱼筒、长鱼烧肉等菜肴,成菜后,色泽红润、酥软柔嫩、鲜味醇厚、非常诱人。老百姓家中做此类菜,往往加入很多夫皮的蒜瓣,既夫腥又开胃。一碗红烧长鱼上桌后,长鱼那种独有的香气直往人的鼻孔里钻,让人恨不得多吃两碗米饭。大烧马鞍桥是红烧长鱼菜中的一道名菜,即将粗鳝切段,与五花肉同烧,鳝段受热弯曲,形似马鞍,故而得名。这道菜的精髓在于“三烧三焖”,使鳝肉充分吸收汤汁,又不失其本味。烧好的鳝段酥烂入味,肥肉晶莹剔透,瘦肉丝丝分明。夹一块入口,鳝肉的鲜甜与猪肉的醇厚在舌尖交织,美不胜收。

据《本草纲目》记载,小暑时节的长鱼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深谙此道的淮安人,在小暑时节几乎天天都会烹制长鱼菜。更有甚者,见到可心的长鱼,他们会一次性买十斤或二十斤,然后养在家中的水缸或水桶中,以便随时取用。淮安人知道长鱼全身都是宝,不能暴殄天物:长鱼骨是饮酒者的心头好,油炸后叫龙骨,酥酥的、脆脆的,鲜香中带有焦香。喝一口美酒,嚼一根龙骨,满口的活色生香。长鱼血有补血活血、祛风通络、补肾壮阳、强筋壮青等功效,被淮安人视为珍宝。长鱼血可以凉拌、炒制、煎煮、煲汤,凉拌长鱼血是长鱼“一鱼三吃”中的经典吃法之一。民间甚至有直接食用新鲜长鱼血以增加力量、延年益寿的说法。长鱼头常常被人忽视,连同骨头、肠子等被用作生产饲料,只有老饕才知道,长鱼头具有治疗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眼睛肿胀、乳核硬痛等功效。

“一事精致,便已动人。从一而终,便是深邃。”淮安人对长鱼的执着和偏爱,最终促成了长鱼宴(全鳝席)的诞生。清同治、光绪年间,淮安河下宴乐楼的厨师们以长鱼为主料,制作了108道美味,令人叹为观止,其技法被业内人士誉为“屠龙神技”。1985年,由淮安区百年老店裕乐楼传人田树民口述,吴志华、冯祥文、周晓燕共同整理的《鳝鱼菜谱》由中国商业出版社正式出版,淮安长鱼宴的绝技得以薪火相传。如今,淮安全鳝席烹制技艺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肥美、鲜香的长鱼滋养着淮安人的身心。千家万户飘出的长鱼香气,飘进街巷,融入城市,成为淮安城市特殊的标记。

(作者:徐爱明,文章来源:《淮海晚报》2025年9月8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