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滋味多,烟火聚喜乐。碳水足饱腹,最抚学子心。在淮安市清江浦区解放路的东西两侧,有两家以附近中学“别称”命名且生意经久火爆的小吃店——清浦中学西门外新民东路上的“浦大饭团”与市一中南门外浦南路上的“大一中饼夹肉”。他们以中国人的传统主食——大米、面粉为基础,用鸡柳、里脊肉等广受欢迎的油炸肉类为主角,制作出广受周边学生与居民欢迎的美食,成为校门口一道独特的美食风景线。
浦大饭团&大一中饼夹肉
一、浦大饭团
2007年,曾在东大街某面条店工作的70后沭阳人武女士,推着三轮车到清浦中学新校区附近,通过在路边蒸饭制成饭团的方式,开始了自主创业。由于蒸出来的糯米香气扑鼻,加之饭团便于携带,又极具饱腹感,性价比高,武女士所制作的饭团就逐渐成为周边学生购买早餐的首选。逐渐地,武女士的生意越来越好,原在市公交公司工作的丈夫赵先生也跟着过来帮忙,操持经营之事。
2010年某一天放学后,浦中的学生在等候饭团制作时,偶然提出饭团小推车不具有辨识度,希望武女士可以为自己的饭团取个名字。后来,她就鉴于地理位置给饭团取名“浦大饭团”。据赵先生介绍,建议取名的这位学生后来去了北京定居,每逢返乡探亲时,仍要光顾浦大饭团,与武女士夫妇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浦大”是清浦中学在师生间具有调侃性质的“别称”。2003年5月,清浦区教育局投资1.2亿元,在原市七中校址上建设清浦中学浦东校区,当时的教育主管部门希望在这里打造“教育航母”,随之于2004年先将清浦中学初中部迁移至新校区,成立淮安市浦东实验学校,设置小学部,建成完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2007年,随着清浦中学淮海路校区(高中部)拆除全部迁入浦东校区,就此集齐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从而被师生调侃成还缺一所“大学”,“浦大”一名就此出现。
2014年,由于武女士的饭团生意越做越大,小推车已不能承载每日制作量,加之影响市容面貌,浦大饭团在浦东花园小区东北侧沿新民东路的门面房开设门店,逐渐规范起来。然而,经营这么一家饭团店并非易事。每天凌晨4点,老板就要起床,准备一天的食材,并赶在学生出门前把早市开起来。糯米作为饭团店最为基本的食材,店家对糯米的管控非常严格,不容得半点马虎——先从供货商处试用一两袋米,经过比对,确定最优选,再成吨运进店里。而鸡柳、香肠、榨菜等货源也可追根溯源,选择靠谱的供应商。目前,每逢营业额较高的经营日,每天店内都要使用四五袋大米,做出上百个饭团,保证供应。
浦大饭团香气扑鼻,紧实饱腹,方便携带又极具性价比,俘获了附近学子的胃,更温暖了他们的心。近年来,浦大饭团店面不断改进升级,饭团品质也愈发精良。帮助浦大饭团宣传的自媒体中,不乏清浦中学校友。2021年,浦大饭团正式注册“武姐浦大饭团”商标。2024年,浦大饭团经清江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荐,进入淮安市“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名录。
二、大一中饼夹肉
在清江浦区四季青新村与烟厂宿舍之间的浦南路上,每天下午三点半刚过,路边就开始不知不觉地聚集起“一条长龙”。一家名叫“大一中饼夹肉肉夹馍”的小店,开始了一天的营业。一对年过半百的70后夫妻,“男主内、女主外”——男老板炸肉、女老板夹饼。他们用熟练的双手,将一张张色泽金黄、疏松软嫩的葱油大饼切开,夹入刚从油锅里捞出的里脊肉,再撒上孜然、辣椒粉,淋上糖醋汁或番茄酱,一块块饼夹肉便制作完成。
大一中饼夹肉肉夹馍店
这间小吃店,原本由一位老奶奶经营20余年。2013年,老奶奶准备将店铺转让,现如今的老板夫妻发现这里生意很好,加之自己本来也是爱下厨,爱琢磨制作美食之人,就毅然接手了这家店面,至今已持续经营12年。起初,店内兼卖凉皮、凉面、砂锅粉丝、砂锅米线,品种较多,尽管店门口连招牌都没有。后来,由于饼夹肉和肉夹馍需求量越来越大,两个人忙不过来,就改成只制作饼夹肉和肉夹馍两种食物。
由于店面靠近淮安市第一高级中学,“大一中饼夹肉”这个店名就自然形成了。2018年以前,市一中教学区长期没有食堂供应晚餐,学校只在生活区开办食堂,主要服务住校生。每逢晚自习前,大量学生出校购买晚餐带回教室,大一中饼夹肉自然是其中的优选。后来,尽管市一中解决了学生晚餐问题,不再允许学生非特殊情况下于晚自习前出校门,浦南路上的饼夹肉生意却只增不减,等候队伍越排越长。2020年,浦南路对沿街店铺招牌统一成红底隶书体,店家将“大一中饼夹肉”改成了如今的“大一中饼夹肉肉夹馍”,突出两项招牌产品。
大一中饼夹肉的饼皮酥松软嫩,里面的里脊肉滚烫喷香,辅以糖醋、孜然或辣椒,香气四溢,成就碳水和肉类的绝妙组合,能瞬间满足食客的期待。
得益于网络的宣传推广,大一中饼夹肉肉夹馍的生意越发火爆,营业时间从最初的3小时逐步延长至5小时,再到如今每天要做到近8个小时,直至午夜收摊后,立即刷洗炸锅并更换新油。
店内的里脊肉也是每天上午由菜场送货上门,店家自己加工,下午开门就油炸,保证每一天的用料都是新鲜的。面对与日俱增的食客,店家表示:“我们是很平常的小店,只要用心去做,老天也不会辜负你的。”
齿间留香,思绪绵长。浦大饭团的软糯裹着岁月,大一中的焦香藏着时光,这两道小吃不仅滋养了周边学子的成长岁月,也见证了清江浦区的一段段市井烟火。它们以独特的风味,成了许多人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符号。
(作者:刘炳辰,文章来源:“方志淮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