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
2025年的第一顿小螺蛳,是豆浆味的!
时间:2025-03-24  来源:  字号:[ ]

春意渐浓,万物复苏。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小螺蛳纷纷从水底的淤泥中探出头来,又到了令人垂涎欲滴的螺蛳季。清明节前的螺蛳,味道最是肥美,吃起来像鹅肉一样鲜嫩可口,故有“明前螺,赛肥鹅”的说法。

在洪泽区蒋坝镇头河村的螺蛳养殖基地里,随着气温的升高,第一批螺蛳已经达到了可以捕捞的标准。这里塘成片、路成网,一眼望去,蔚为壮观。头河村党总支书记黄承云正和养殖户一起捕捞第一网螺蛳。

捕捞上来的螺蛳,先按照大小分类,然后就要放到“阳光房”的暂养池中,进行吐沙和二次喂养。二次喂养采用的饲料是现磨豆浆,在去除土腥味、丰富口感的同时,还能保证螺蛳“不掉肉”。头河村党总支书记黄承云介绍说:“以前螺蛳从基地捕捞上来,吐沙后就直接进入市场,螺蛳不吃食,时间久了,肉就不肥厚了。经养殖专家指导后,我们现在用豆浆来二次喂养,这样螺蛳粒大肉肥、鲜嫩Q弹,有豆香、无泥腥,很受市场欢迎。”

近年来,洪泽区蒋坝镇大力发展螺蛳特色产业。为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蒋坝生态螺蛳养殖示范基地探索传统水产养殖与现代营养学相结合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创新推出蒋坝豆浆螺蛳,利用豆浆的丰富营养和洪泽湖水中的天然藻类、浮游生物等,促进螺蛳外壳硬化及肉质生长,不仅缩短了螺蛳生长周期,还提升了其营养价值和口感。“我们高密度养殖的池塘,每亩大概产出3500-4000斤,鱼螺混养大概每亩产出500-800斤,目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黄承云说。

据了解,蒋坝镇螺蛳养殖面积达2000亩,产值超1500万元,全镇从事螺蛳养殖、捕捞、销售、加工的农户超1000人,“小螺蛳”已成为当地富民强村的“大产业”。

 凌晨时分,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淮安各大菜市场里的螺蛳经营户早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要将收购来的螺蛳进行清洗、二次筛选,供市民选购。“螺蛳才刚上市不久,已经有不少顾客来购买了,等后面天气暖和了,螺蛳产量上去了,价格会更加亲民。”水产区经营户陈建一边熟练地给螺蛳剪尾,一边招揽顾客。剪掉螺蛳的尾尖部,一来能彻底除净螺蛳体内的泥沙杂质;二来烹煮时更易成熟、更加入味;三来食用时轻轻一嗦,就能吸到螺肉,吃起来更方便。

 蒋坝镇地处洪泽湖畔,水质清澈,水草丰茂,为螺蛳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2020年,“蒋坝螺蛳”获得了农业农村部有机产品认证,这是全国第一个有机螺蛳认证证书;2022年,“蒋坝螺蛳”获准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小螺蛳”逐渐扬名,在地理标志“金字招牌”的带动下,蒋坝螺蛳产业从养殖捕捞业向着三产融合发展。

蒋坝螺蛳,不仅是一道令人难忘的美食,也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小螺蛳正逐步成为引领地方特色美食潮流的标杆,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文化价值。

清明节前是吃螺蛳的最佳时期,蒋坝螺蛳的做法多种多样,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味蕾,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做法。

香辣螺蛳

 香辣螺蛳是民间最常见的做法之一,油热后下葱、姜等佐料炒香,之后再下螺蛳翻炒,最后加酱油、糖、味精和尖椒,待螺肉熟透后就可装盆嗦螺蛳了。

蒜泥螺蛳

 起锅热油,先放入部分蒜泥,姜丝和葱白爆香,接着放入洋葱翻炒一会儿,趁热放入螺蛳,大火爆炒30秒,再放糖和料酒。最后倒入剩余的蒜泥,先用大火煮沸,再转文火焖一分钟,起锅撒葱花点缀,美味即成。

韭菜炒螺肉

 韭菜洗净切段后备用;锅中油热,加入干辣椒和姜片爆炒,倒入螺蛳肉煸炒一分钟,加点料酒接着煸炒。最后,倒入韭菜,加盐,大火煸炒2-3分钟,就可以出锅啦!

吃螺蛳也有秘诀。先吮吸螺蛳的汤汁,再猛得吸一口螺肉,满口香辣,滋味无穷!如果螺肉吸不出来,那就拿上一根牙签,戳上螺肉一挑,鲜嫩的螺肉就出来啦!

(文章来源:“无线淮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