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四大菜系”,按照《中国烹饪大辞典》的描述,即“指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以鲁菜为代表;长江流域的下游以淮扬菜为代表;长江流域的中上游地区以川菜为代表;珠江流域以粤菜为代表的四个大菜系”。确定“菜系”的标准是什么?核心便是“风味”二字!什么是风味?“基础”+“催化”形成的能充分显示食材、佐料、技法特色,可看、可尝、可感的综合体验就是风味。
目前关于风味的理解可能会有不同,有些关于风味定义偏重于物质,有些偏重于心理的体验。笔者认为,各种观察角度的不同、选择字面的不同,应该可以相互容受,在表达上当然也可以百花齐放,但很显然,基本的内涵应该是一样的——即前面所说的:一种基于自然、社会因素,由特定食材、技艺、口味展现可感、可看、可尝的综合体验。
位于淮安的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
淮扬菜系特点就四个字:和、精、清、新,颇得学界认同。
“和”
一是说淮扬菜基于长江下游区域四季分明、温润平和的气候、沿江两岸、江淮之间多平原水网的地理条件和农业栽培发达、物产品类丰富、灾害相对较少的自然特点;又以运河为主线,贯通南北,官商云集,市场繁荣,有足够的消费需求,且多文人参与。因此食材多取本地物产,少用山珍海味,以烹饪技法和创意见长;调味兼顾南北,不走偏锋,以味至极端为忌。二是说淮扬菜多以鲜活畜禽水产和四季应时蔬菜为原料,因而特别注重突出原料的本味,用调料则以保持和增加主辅料的原有香味为宗旨,不以辅料炫耀,避免居高临下,这也是属于“和”的概念。淮扬菜之所以被开国大宴选为主打菜系,并一直被后来的国家宴会作为主体风味,确实是因为淮扬菜能够为全国各方各类人士所接受,也就是说得益于一个“和”字。
淮扬菜多以鲜活畜禽水产和四季应时蔬菜为原料
“精”
精指选料精,技法精。淮扬菜食材品类中河鲜多于海鲜,家禽多过山珍,所谓高档的原料不多;畜禽以猪牛羊、鸡鸭鹅为主,不从野生动物身上追求美味,狗、猫、鼠、蛇及甲虫之类社会属性不忍、不堪者不入食品;取材讲究时令,春有刀鲚,夏有鮰鲥,秋有蟹鸭,冬有野蔬,四时八季,各有所备,所谓“小暑长鱼赛人参”“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不过清明,鲥不过端午”都是考究“时鲜”的俗谚;具体到菜品,又有一套选料要求,讲究让原料的特点在制作菜肴时得到充分发挥,如食用青菜讲究取心,苋菜讲究取嫩,冬笋讲究取尖,鸡鸭讲究取脯,虾蟹讲究取活等。技法上的精,则主要在刀工,淮扬厨师以精细刀工处理菜肴,就像制作精美的艺术品,一刀多用,刀刀有用,花样繁多,精彩百出。如大料有荔枝刀法、蓑衣花刀、鸡冠寿字、竹节形等;配菜中有花刀块,如秋叶、梅花、城垛、蝙蝠、玉兔等;总以丝细、片薄、段短、块小、整齐、象形为特色,经典荤菜地脱骨出禽、三鲜脱骨,经典素菜的“大煮干丝”“文思豆腐”都是刀工上最具代表性的菜肴。通说淮扬菜的精工细作讲求韵味,每道菜肴都像诗像画,讲究意境品味,留给顾客的是欣赏和领悟。
淮扬菜讲究技法精湛
“清”
清指口味清淡。淮扬菜曾经有过一段“烹龙炮凤”、穷奢极欲的阶段,但在官府富商滋养的条件消失之后,转而将高妙的烹调技艺转向家野小鲜,形成和地域气候、物产契合的选料与口味的“清”。清,体现在技法上,就是多烩、焐、煨、蒸,少用大酱、辣椒、咖喱、花椒这类重口的辅料,如菜品有“清炖狮子头”“清蒸鳜鱼”“烩鸭羹”等;讲究一菜独味,品性不移,或说淮河名产白鱼,只以“清蒸淮白”著名,殆因强调淮白鱼的肉细味鲜,绝不让其他配料佐料喧宾夺主。但清淡并不单薄,如“清炖狮子头”这款名菜,一年四季随时令变化需要选用不同配料,春夏有河鲜芽笋狮子头,秋季有蟹粉狮子头,冬季有芽菜风鸡狮子头;且厨师又擅长用高汤吊鲜,荤菜增鲜,一般使用清鸡汤或虾米;素菜增鲜,常使用豆芽、蘑菇、笋子、笋汁、笋粉,以保证菜肴的味正汁醇,总体的追求是原汁原味,风味清新,浓而不腻,淡而不薄。
清蒸鳜鱼和清炖狮子头
“新”
新指技法、菜品的创新。淮扬菜的取材及配料虽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在各大菜系中比较,其技法的细腻、菜品的变化,都有优势。这得益于淮扬菜精研、创新的传统。譬如淮安的“软兜长鱼”这道著名菜品,制作上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其传承的色彩非常突出,即对长鱼初步加工这才是长鱼席最奇妙的地方,不得秘法者,难以效仿,这应该算是一种集体的创新。譬如在“清”的特点上,利用荷叶清香烹制的荷叶肉、利用西瓜清香烹制的西瓜盅和翡翠鱼圆、香炸荸荠糕、茶香猪肉等都是极普通、极清淡,基于本味的创新菜品。又譬如近年风靡全国的小龙虾,其大红大紫始于淮扬菜。还譬如醉蟹、醉虾本是水网河湖地区的风味菜,但因为有卫生的问题而推广受限,但现在淮扬菜厨师已经摸索创新出熟醉湖蟹的菜品。
茶香猪肉
当然,有些学者提出“雅”也是淮扬菜风味的主要特征。这非常契合淮扬菜文人化的特点,很有见地。
(作者:王旭华等,文章来源:“方志淮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