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5-09 来源:
千百年来,淮安古城棋盘状的街巷布局中,东长街与西长街、中长街一道,勾勒起古城的纵贯线。与作为中轴的南门大街或称中长街和纵贯西城的西长街一样,东长街也承载着这座古城的朝云暮雨、斗转星移。
东长街是淮安古城中南北方向的一条街道,它与南门大街(古称中长街)、西长街均为古城南北向的主干道。在现存淮安最早的地方志——明正德《淮安府志》中就有东长街的记载。清乾隆《淮安府志》、乾隆《山阳县志》、同治《重修山阳县志》等方志,更是把东长街列为旧城街道之首。乾隆《山阳县志》云:“东长街,亘南北,抵城下。”并记载县前街、东门街等与其相交,桥有梁陂桥、三角桥、真武桥。
乾隆《淮安府志》对东长街的记载
如今东长街南至南巽路,北端延伸至永怀路。街两侧有更楼东街、小鱼市口东街、大鱼市口东街、府学街、文府路、百善巷、岳庙东街、窦娥巷等街巷,古城的母亲河文渠也从东长街穿过。
东长街位置图
东长街的南端起点也是城墙脚下的近城巷,今为南巽路,东南不远处便是古城墙和水关遗址,与城外的龙光阁相映衬。古城墙遗址公园内,现为中共淮安市淮安区委党校,校园中绿树掩映着几幢20世纪40年代民国时期的老楼房,为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民国时期,这里原为江苏省第九中学,嗣后又改为江苏省立淮安中学,主体建筑有教学楼四栋、礼堂九间。抗日战争爆发后,淮安为日寇侵占,日军驻淮司令部驻此。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盐阜师范学校所在地。不久,学校迁至板闸。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在淮安成立,并在此驻扎了一年时间。现存的东楼、中楼即为当年华中分局的办公楼。
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
东长街南端附近,曾有几座知名的寺庙。历史上有一寺庙叫三界寺,为顺治年间漕运总督吴惟华建,据说清代直隶总督杨士骧的棺柩曾停灵于此。由三界寺旧址往北不远便与更楼东街相交,里面不远有条罗家巷,国学大师罗振玉的故居便隐藏在这一片民居之中。东长街由此往北,有一莲花巷,巷口有一佛教牌坊,拈花寺即在此巷之中。拈花寺,是老城中一处有名的宗教建筑群,至今有约400年的历史。
拈花寺
从东长街由南往北漫步,可以领略百年淮安的一处处历史缩影。
今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曾是江北慈幼院旧址。1926年诞生于东长街朱雀桥南,由当时淮安三位在全国著名的银行家谈荔孙、周作民和朱邦献等发起创办。民国时期,这处慈善机构和教育单位,在办学方面在淮安地区独树一帜,得到民众交口称赞。
楚州实验小学曾是民国江北慈幼院旧址
谈荔孙
东长街与镇淮楼东路交叉口南侧,古有三角桥,前些年曾经是一医院的旧址。清末光绪年间,云南顺宁知府朱占科父子的故居就在此院内。朱占科之嗣子即朱邦献,字虞生,曾任大清银行总行总办、中国银行总行理事、盐业银行副总经理、盐业银行上海和天津分行经理,是清末民国时期淮安进入银行界第一人。朱邦献故居面积甚大,原有房屋百间,今存五十余间。其父朱占科最爱梅花,其主要房屋窗亭两侧,以不同的手法将古人所景仰的梅、兰、竹、菊、琴、棋、书、画逐一雕刻在窗亭的两侧。抗美援朝期间,朱邦献故居先后被省第九康复医院、淮安县人民医院使用。
朱占科故居
在东长街三角桥银行家朱虞生宅院北侧,有一殷实之户王家的宅院,因宅院内长有盆口粗的紫藤,周围居民都称“王家紫藤树”。据说该户于解放前夕,全家迁居上海。抗美援朝时,当地政府便利用王氏无人居住的房屋,改造成医疗用房计166间,设立志愿军第九康复医院院部及三病区(现址为淮安市皮肤病医院)。
古藤园
清朝末年,在今淮安区人民医院附近还有一座著名的园林叫遂园。遂园的主人为清末常镇通海道道台沈敦兰。其子沈京似是著名美食家、古董字画鉴赏专家,20世纪60年代主持编辑《菜谱集锦》一书,是我国烹饪学界一部名著。遂园建筑布局巧妙,各建筑体之间均有长廊连接,雨天无需张伞,园中花木繁盛。可惜的是,遂园后来大部分被拆毁,只有南边的蝴蝶厅岿然独存,近年经过保护性修缮,现已成为淮安古建筑的一处代表作。
遂园蝴蝶厅
与沈氏遂园隔路相望的地方,曾经有一座一宅两院的房屋,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于1902年就出生在这里。李公朴原籍常州,在淮安出生并度过了他的童年,直至1915年随父母全家迁居镇江。
李公朴淮安故居示意图,故居边就是东长街
沿着东长街再往北,还有清代山东巡抚张汝梅的公馆旧址。清代后期,张家是淮安城中数一数二的豪门,张汝梅的儿子张香谷娶了袁世凯的胞妹袁书贞。据记载,张汝梅公馆原有厅、堂、轩、楼、榭二百余间,现尚存东路建筑四进20间左右。此外,附近还有蒋清翊故居怡园,人称“蒋公馆”。1945年10月“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共中央曾拟迁两淮,时驻淮安城的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奉命将“蒋公馆”维修一新,预备作为中央机关的办公用房。
现东长街
如今,东长街北端尽头是永怀路,路北桃花垠寄托着淮安人民对一代伟人周总理的无限哀思。东长街不再是公馆林立、烟香氤氲的古街巷,而是弥漫着平民小吃的香气,成为淮安老城区的美食宝藏街。
东长街上的各色平民美食
岁月如歌,东长街这条见证了无数岁月更迭的历史名街,依然充满活力与魅力,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记录着淮安的历史,承载着地方文化的记忆。
(作者:罗志,文章来源:“方志淮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