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名胜

淮安府署里的恐怖一幕

发布日期:2024-09-12 来源:

最近,在抖音、微信、微博、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上,有关淮安府署景区展览中出现“人骨吊灯”的话题,着实博人眼球,吸引了一大波流量。不明就里的人们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纷纷发问,“人骨吊灯”是真的吗?为何会出现在淮安府署中?

淮安府署景区中所谓的“人骨吊灯” 和淮安府署景区大门


淮安府署是全国仅存的2座格局完整、主体建筑尚存的古代府衙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宋以降的楚州、淮安府城和后来的淮安县、淮安区老城区高度重叠,因为历史文化深厚和历史街区保存完整而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府署作为古代重要官府建筑,位于明清淮安城的中心。淮安府署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由知府姚斌在南宋遗存的五通庙和元代沂郯万户府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此后,明成化三年(1467)、正德五年(1510),清康熙十八年(1679)、乾隆五年(1740)、咸丰十一年(1861)几经修葺,直到清末。民国初年废淮安府,山阳县改成淮安县,淮安府署便一直作为淮安县政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以后,淮安府署先后被征用为党政机关办公场所和工厂厂房,改革开放后历经修缮保护,现成为淮安古城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淮安府署景区全景

进了淮安府署,穿过仪门,一般人的目光都会被正前方的大堂所吸引。大堂两侧的房间,便是以前府署的重要办事机构——六科,不太为人所注意。淮安府署开放为景区后,六科的每间房也做了一些普及性展览。地方叫六科,其实就是对应中央的六部。

吏科相当于现在人事组织部门的职能,主管全府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和考核。

户科主管全府户口、税收、财政、民政职能等方面的事务。

礼科负责接待外宾、筹划典礼、办立学校、科举考试等等,结合了教育、文化、宣传和外事相关工作。

兵科掌管兵事、防务,类似于现在的国防军事部门。

刑科负责实施国家的政令传达、刑罚审判,类似于现在司法部门。值得一提的是,“窦娥冤”案情原型和清代四大奇案之一的李毓昌案都在此审理过。

工科则掌管全府的城乡建筑、水利、公用设施管理等。

淮安府署内的六科房


淮安府署根据原先文献记载的格局,还复建了一些建筑。比如府署西面的火神庙。当地官员百姓常到火神庙敬奉祭祀,以求火神保一方平安。为了增加游客互动体验,现在在火神庙里面增设了水龙局展陈,即古代的消防队。水龙局中放置多种救火器具,有水龙、爬梯、挠钩等,还有一口水井,以供吸水灭火之用。水龙局正门内侧,还裱有一封状元沈坤的道谢信,写道:“府台大人及各位乡邻,本宅自不小心,遭遇回禄之灾,承蒙相助,谨此叩谢,山阳县河下镇沈坤叩谢。”信中的“回禄之灾”即为火灾,也不知道状元老爷的这份感谢信是真是假?

水龙局和沈坤感谢信

府署内原有祭祀淮河、祈祷安澜的三槐台。三槐台原为府中高台,有建筑七间,明嘉靖年间在台南北,立四根铜柱,高一丈零五寸,围三尺,上有铭文,中为一口铁釜,用以镇压淮河水患。据文史专家记述,前东柱铭文:神柱既立,妖魑遁藏。六龙骧首,以迎太阳。日鉴在兹,赫然灵光。驾彼鲸波,桂景扶桑。前西柱铭文:阴阳之灵,金精之英。立于西点,自天保定。与淮俱安,为淮作镇。神明卫之,上帝有命。后东柱铭文:肃将明威,建兹严城。爰立标准,以树风声。狂涛既息,东海永清。百灵来朝,视兹国桢。后西柱铭文:桓桓铜柱,植于金城。为南山之寿,不骞不崩,万世永赖,地平天成。皇明嘉庚申秋八月。现在三槐台和铜柱、铁釜移建在府署北侧后花园内,也是别致的一景。

淮安府署后花园

关于淮安府署一些惊悚恐怖的旅游见闻,大都来自西面几处院落。比如皮场庙,是古代供奉土地神的必备场所。朱元璋惩治贪腐,曾下令大明的每座州府衙门里必须设有这样一座庙宇,用来剥掉贪官的皮,并陈设出来,震慑臣下。于是“剥皮实草”的场景都被恐怖而逼真的蜡像在这处皮场庙给还原了出来。

皮场庙

也许是淮安府署景区主管方开发出了一条新的话题赛道,府署在惊悚恐怖展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皮场庙外的腰斩台上,直挺挺地伫立着一个巨大的、用来腰斩活人的装置,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而环绕着这座腰斩台的还有法鉴堂、待质所、熬审房等房间。每一间房子里,都陈列着阴森恐怖的刑讯场景。在军捕厅正堂的后身,还陈列着中国古代刑具展。所谓的“人骨吊灯”,包括貌似骨头拼成的牌匾和似乎是骨头做成的吊饰,就是在这些展览中出现的。

淮安府署内的中国古代刑具展

“人骨吊灯”是现代制品

这些展览内容虽然有些“别出心裁”,“人骨吊灯”属于现代仿制品吸引眼球,但是整体上还是希望通过还原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司法审判体系,起到廉政文化教育的目的。

淮安府署,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真实与旅游叙事中,走出了一条有话题感的文旅之路,随着淮安这座城市的脉动,不断演绎着新的精彩。

(作者:罗志,文章来源:“方志淮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