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5-06 来源:
东大街,是清江浦乃至淮安市的代表性古街之一,随漕运而兴,浓缩了清江浦六百余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淮安人对它的美好记忆。
一、方志里的 东大街
综合明清《淮安府志》《清河县志》及《淮阴市志》等志书的记载:明代时,现东大街向西至西大街的草市口称为“工部前街”,因督造漕船的工部分司设于此而得名。工部前街在明代就是清江浦的主要街道,店铺栉比,市面繁荣,官宦商贾熙熙攘攘。清代,因位于里运河之南,又被称为“里河南岸大街”。1865年,清江浦城建成后,东起东门,西至草市口的“里河南岸大街”被称为“东门大街”。
清江浦记忆馆内东大街微缩景观
1951年,新建东门大街马路竣工摄影,当时还称为“东门大街”
新中国成立后,清江浦城拆除,城门不复存在。1958年,博古路向南拓宽为淮海南路,东门大街至博古路段为东大街。
东大街是清江浦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区。民国张煦侯在《淮阴风土记》中有如此描述:过东门大街,清江唯一之闹市也。往岁一年将尽,杂货业景象最佳,四乡打年货者围之数重,密不通风。
当时的街道两旁有洋广货庄、银楼、绸布庄、衣装店、药店、鞋帽店、钱庄、磁器铺、杂货庄、饭店、米行等上百家,其中尤以绸布业为盛。创办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胜利饭店因淮扬菜闻名遐迩,曾为苏皖边区政府招待所,接待过不少贵宾和外国人。
1979年,胜利饭店厨师厨艺大比武(图片来自淮安档案)
二、 购物天堂 东大gai
当时的人们最喜欢去的就是东大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去一趟东大街,购物、餐饮、用洗、游玩、娱乐等诸事都能搞定,类似于现在的万达广场这样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据《淮阴市志》记载,1952年起,对老街进行改造,路宽从3米拓宽至12米。公私合营后,许多店铺走上合作化道路,成为国营或集体商业网点。
1957年建成的百货公司,20多年里,是市区最大的百货商店,百货、食品、布匹、文具、五金等品种齐全,四乡八集的人都爱到这里采购。
庆华商城与临街店铺
至20世纪80年代,东大街仍是淮阴城最主要的商业中心,也是无数淮阴人心目中最繁华的所在。
当时市区最大的商业网点东风商场、最大的新华书店、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城中办、最有名的胜利饭店、最重要的娱乐中心工人文化宫,以及大光明理发店、幸福池、女子浴室、照相馆、针灸诊所、裁缝店、炭精人像店、无线电修理店、眼镜店、糖烟酒公司都在这里,可以说东大街是市区最热闹的地方。
曾经的工人文化宫,后更名“淮阴工人电影院”
三、繁华涤尽底蕴存 喧嚣不改烟火声
东大街上的小吃林林总总,那是淮安人熟悉的老味道,辣汤、红糖粥、油条、汤圆、绿豆圆、煎饼、酒酿、蒸饺、插酥烧饼、炕饼、五香蚕豆、凉粉、烤山芋等让人满足口福。
东大街上林林总总的美食
几代人记忆中的老奶奶红糖粥
东大街巷子众多,人文气息浓厚。与东大街相连的巷子有大元(源)巷、厅门口巷、永泉巷、水巷、双桥巷、纪家楼巷、进彩巷、积善巷、空心街、菜市巷等。大元(源)巷内有淮上名士王叔相(中国同盟会会员、法国水利学科博士、苏皖边区政府参议会驻会参议)故居,著名剧作家陈白尘在进彩巷读过私塾。纪家楼巷内有纪家楼小学,是一所历史名校。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商业中心的转移,东大街逐渐沉寂,繁华不再,成为老城的一条充满回忆的老街。
2023年,淮安市政府启动东大街改造工程,计划在翻新设施的基础上,主打怀旧风格,以“最忆1980”为主题,希望重现东大街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繁荣盛景。
2024年初,东大街改造完成,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唤起淮安人对东大街的美好回忆。
(作者: 李想 汪洁 来源: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