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5-06 来源:
淮安是一座被大小湖泊所包围的城市,万顷洪泽湖、百里白马湖、荷花荡外宝应湖、九龙口古射阳湖、涟灌以北硕项湖……宛如一道道蓝色腰带环抱。
在淮安城内外,沿着古运河两岸,还分布着一些面积较小的湖泊,如月湖、勺湖、萧湖、管家湖、山子湖、徐家湖等,或有自然风光,或有历史底蕴,宛如珠宝翡翠,点缀其间。
清江浦东首、里运河南岸原有一座东湖,水面广阔,原本与古山阳和清江浦之间的湖泊群相连。明崇祯十七年(1644)巡按御史王燮驻扎清江浦,在这里训练水师,后人因王燮字雷臣,而称东湖为雷湖。后来黄河北归、运河修治,山子湖等逐渐淤成平陆,雷湖及周边的几个小湖泊反而成为清江浦难得的景致,水色秀丽,环境幽雅。
楚秀园俯瞰
清代同治初年,吴棠修筑清江浦城,雷湖被隔在城外,成为清江浦东南天然的护城河。民国张煦侯《淮阴风土记》中便载有“雷湖八景”,曰:松楸积雪、桃柳环春、别业书声、画船歌板、渔区断浦、牧笛斜阳、片月涵川、千帆报望。
楚秀八景之一的桃李环春
1958年,淮阴市政府将这片水光潋滟的地方开辟为公园,老百姓一般俗称东湖或者南湖、南园。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景观提档升级,升级后的公园以楚秀园之名于198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园名因淮安古时为楚地,且有“绿树楚天秀,淮上月月红”诗句而得名。
楚秀园是淮安市较早建成并开放的综合性公园,后来被淮安市委市政府列为永久性保护绿地,2008年9月实行免费开放,2016年8月实行延时开放,2021年11月实行24小时全天候开放,年接待游人可达200万人次。
今天的楚秀园西邻淮海南路,西北与都天庙街区隔环城路相邻,北与慈云寺、文庙、大闸口相望,占地面积720亩,其中水面面积300亩,游园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基础设施面积420亩。公园以重新划分过的四片水域为核心,北有雷湖、南有南湖、西有西湖、中有里湖,水系贯通回绕,并以植物造景,点缀亭台楼榭,形成湖中有岛、岛内有湖、岛岛相连的优美格局,成为水韵淮安的一处典型缩影。
楚秀园全景
楚秀园也承载着清江浦的人文底蕴。院内有跃龙池,留下了一段清江浦的历史往事。明正德十五年(1520),正德皇帝朱厚照南征宁王朱宸濠之乱后,返途中驻跸清江浦,自驾小舟在积水池中捕鱼,因舟覆而落水,落下病根,回京后于次年春驾崩。
明武宗朱厚照曾在清江浦落水
岁月荏苒,积水池早已不复踪影,而因这一历史典故,今人便在楚秀园中设跃龙池一景。此外,园中还建有康熙御诗亭,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时,康熙帝首次南巡视察河务,在清江浦表彰河道总督靳辅的治水之功,以诗勉之,立碑于大闸口南,后毁于战火。今在楚秀园西北高敞之地重塑该碑,同样是对淮安千年治水史的深切缅怀。
楚秀园中的御碑亭
漫步楚秀园,不光有古今交融,更有花木争艳。四时错致,院内举办有海棠花展、荷花展、牡丹花展、月季花展等丰富多彩的园事花事活动。雷湖夕照、片月涵川、松楸积雪、渔歌断蒲、牧笛斜阳、竹影箬虚、千帆报望、桃李环春等新的“楚秀八景”错落有致,如织如梦。不远处里运河边那雄伟的国师宝塔,也倒映在秀水中,古色古香的浮屠与波光粼粼的湖面交相辉映,这旖旎美景,翩然入画。
(作者:罗志 来源: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