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名胜
驸马巷里有个黄驸马
时间:2025-09-15  来源:  字号:[ ]

淮安城内的驸马巷,因诞生过伟人周恩来总理而名驰中外。参观周总理故居的人总是会问:“这条巷子为什么以‘驸马’来命名呢?”是因为这条巷子历史上与驸马有关。明初这里曾有一座黄驸马府,黄驸马死后这里还建过一座黄驸马祠。
  黄驸马的名字叫黄琛。《明太祖实录》记载,黄琛(1333─1381)原名黄宝,武昌人,官帐前参随舍人,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被提拔为兵马副指挥。朱元璋看他为人谨厚,将其堂兄朱重四公的女儿嫁于他。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黄宝改任聚宝门店官,次年任管军千户,不久又改任龙江翼守御千户。一直跟着朱元璋南征北讨打天下,多著劳绩。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称帝,封其亲上四代先人为皇帝、皇后,伯伯、叔叔、儿子均封为王,姑姑、姐妹、女儿封为公主。朱元璋有16个女儿,除第十和第十三早死而外,其余14人被封为公主。另外两个仅有的侄女,也都封为公主。据《明史》卷121《列传·公主·庆阳公主》、卷一百五十六《诸王一》和《国朝献征录》卷4《驸马都尉·骠骑将军驸马都尉中都留守司正留守武昌黄公传》、《明书》卷二十二《祖系故王表》中记载,这两个侄女,一是他嫡亲大哥、被封为南昌王朱兴隆的独生女,下嫁给王克恭,封为福成公主;另一是被封为蒙城王、其堂兄朱重四的女儿。蒙城王早死且无子,“王妃田氏早寡,有节行,太祖甚重之。”朱元璋便将他的女儿下嫁给黄琛,并封为庆阳公主。
  按明制,皇帝女儿称公主,授金册,年俸禄2000石,丈夫称驸马都尉。亲王女儿称郡主,丈夫称仪宾。由于朱元璋将侄女视为己女,黄琛也就被封为驸马都尉。洪武三年(1370),赐名琛,后由明州卫指挥使改任淮安卫指挥使,到淮安。洪武四年(1371),赐黄琛世袭淮安卫指挥使职。

洪武四年(1371)三月,正当黄琛飞黄腾达之时,礼部上奏称福成、庆阳公主只是皇帝的侄女,不能称公主,应削去公主封号,改称郡主。黄琛等驸马封号也应该削去。但朱元璋考虑到两个哥哥早死且无子嗣,不忍降夺封号,便未同意。但俸禄却降下来了,福成、庆阳公主比其他公主少了四分之三,岁禄止500石,黄琛亦只享受本官俸禄。

黄琛在淮安多年,曾领兵与山阳、海州一带周文良、李妹儿反抗军激战,但效果甚微,“黄琛捕治,诖误甚众”。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黄琛改任中都正留守,授骠骑将军,到凤阳守陵。“置中都留守司,统凤阳、长淮等八卫。设留守一人,正二品。”洪武十七年(1384)正月,黄琛奏请修治夫人祖父寿春王墓,建立享堂,立石人石兽,得批。次年九月他就死在那里,葬于虎山白塔之原。

到建文年间,庆阳公主封号还是被削去,改封庆成郡主。燕王朱棣挥师南下后,庆成郡主曾以堂姐身份到朱棣军中去劝和,然而并没有成功。
  黄琛死后,朝廷在淮安城内赐黄家一块地方建驸马祠,即今驸马巷内。光绪《淮安府志》、同治《重修山阳县志》中,均记载大圣桥西南旧有黄驸马祠。据一些老者回忆,他们童年见过这座祠堂。

黄琛有二子,长子黄鉴,袭其职,后封辅国将军。次子黄铉,以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职在淮安定居。孙黄鼎,袭淮安卫指挥使,疾终赐祖田立茔。天启年间,其九世孙黄周以孝子闻名。光绪《淮安府志》卷二十九《山阳县人物二》中有他的传,其云:

事母以孝闻。友人何相属周,寄金其家,适相子及孙继殁,妻老病,无知者。周召相侄检所寄,畀之。乡三老白郡守宋统殷,旌其门。

黄周曾募修湖心寺,李铠《湖心禅寺传贤碑记》云:

湖心禅寺……建自唐末,历宋元以迄于明,其间之兴废者,不知凡几。维明之中叶,郡人黄周等始谋复之。

世易时移,昔日黄驸马府和黄驸马祠早已不存,驸马巷面貌也日新月异。但人来人往的街道上,依然镌刻着丰富的历史记忆,酝酿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信,它的将来,会更加美好。

(作者:刘怀玉,文章来源:“文史淮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