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湖古称马濑,是江淮之间星罗棋布的湖泽之一。公元前486年邗沟开凿后,白马湖便成为邗沟的重要水道。东汉建安五年(200),广陵太守陈登在津湖与白马湖之间开辟马濑河,使邗沟经白马湖与淮河直接连通,史称邗沟西道,白马湖成为沟通江淮的运河通衢。
一
约成书于东汉和魏晋时期的《水经》卷三〇《淮水》载:“又东过淮阴县北,中渎水出白马湖,东北注之。”这是白马湖之名首次出现。《隋书·地理志下》的注曰:“有白马湖。”安宜县即今天的宝应县大部分。南宋初年,黄河南下夺泗夺淮入海,江淮水患日益严重,明代后期至清代前期,常年泛滥的黄淮交汇之水向南冲进白马湖以及宝应湖、高邮湖,白马湖水面不断扩大。元代诗人萨都剌有《夜过白马湖》云:“春水满湖芦苇青,鲤鱼吹浪水风腥。舟行未见初更月,一点渔灯落远汀。”明末宝应才子郑正中有《白马湖》云:“白马湖中霜月铺,渔舟泄泄倚葭芦。网来巨蟹脂如玉,愿向君王乞此湖。”江南才子张元凯途经白马湖,也吟咏成诗:“白马湖边白浪生,吴侬船在浪中行。已知到处风波急,何事栖栖问水程。”
刘禹锡曾赋诗白马湖
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淮河入洪泽湖后,多次决口冲开湖东南角,经三河入白马湖、宝应湖,迂回南下,经高邮湖、邵伯湖,由归江河道入夹江,在江都三江营入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条淮河入江水道成为系统整治的重要河道。1953年,三河闸建成投入使用。1957年,在白马湖南与宝应湖之间兴建白马湖隔堤,将宝应湖与白马湖分隔开。1969年,在金湖县新辟金沟改道段,淮河入江水道直接由三河南下入高邮湖,滚滚淮河入江之水从此被挡在白马湖外。白马湖最终形成今天的湖面规模和水系网络。
白马湖大桥
二
白马湖现面积113.4平方公里,南北长18公里,东西平均宽6公里,分属淮安市淮安区、洪泽区、金湖县和扬州市宝应县共4个县(区)、2个省属农场(白马湖农场、宝应湖农场),其中属于淮安市面积92.1平方公里,为江苏省十大湖泊之一。白马湖拥有总长为78公里的环湖大堤,其中在淮安市境内的长度达66公里,湖面海拔6.5米,贮水量1.05亿立方米。
白马湖位置图
白马湖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过境通道以及淮安市中心城区备用水源地,2010年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实施白马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通过退圩还湖、清水入湖、清淤净湖、生态养湖,湖泊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成效显著。2020年12月,白马湖南部水域获批国家湿地公园。2023年,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白马湖生态修复入选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白马湖入选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如今,历经岁月沉淀,沧海桑田,依托白马湖优秀的生态资源环境而建立的旅游度假区,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纷至沓来。来到白马湖,可以去火爆全网的“三岛奇遇记”景区来场与猫咪的奇妙际遇,去有趣的哎呀马乐园享受全家亲子骑马驰骋的快乐,去刺激的彩虹滑道、超大的儿童乐园嗨皮西提生态乐园、酷炫的卡丁车竞技中心去放飞自我,去“向日葵的故事”这处长三角地区面积最大、品种最全的向日葵示范种植区去装点秋日。
风轻云淡的午后,徜徉彩色的芝樱花花海、超大面积的油菜花海,在水上竹筏上嬉闹,在露营帐篷中休憩,再到码头乘船领略大湖风光,再登渔光灯塔,白马湖景观尽收眼底……
白马湖旅游度假区
(作者:罗志,文章来源:“方志淮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