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江苏园林,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江南四大园林,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这四处古典园林建筑不仅代表着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世人却鲜少知晓,清代淮安府河下镇的园林文化也曾兴盛一时,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荻庄。荻庄曾被誉为“萧湖第一佳园”,众多文人骚客在此饮酒作赋,附庸风雅,是清时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荻庄原位于河下镇
明清两朝,河下镇是京杭大运河上的漕盐要津,附近的坝闸为水陆运输的转换之所,并且设有造船厂,因此各路商家汇集于此。当时在河下住的都是一些达官贵人和盐商富贾,其中尤以盐商最为富有,生活奢华。侨寓河下的盐商大多为徽州籍,他们通过经营盐业赚取万贯家财后,纷纷建造豪华园林造园会客。
当时安徽歙县程氏家族的园林最为闻名,于时泰有云:“萍踪忽泊枚皋里,程氏名园贯人耳。”在清人李元庚所著的《山阳河下园亭记》所记载的65处园林中有24处曾属于程氏家族所有,占了三分之一,曲江楼、菰蒲曲、荻庄尤负盛名,其中荻庄最有名。
荻庄遗址所在地
淮安市志办点校的《淮安河下志》和《山阳河下园亭记》
据《山阳河下园亭记》记载,荻庄是清代淮北盐商程镜斋别业。镜斋名鉴,字我观,号镜斋,幼年贫穷,因经营盐务而家境大富。一个偶然的机会,程鉴发现萧湖中此岛风景绝佳,便在原来只有瓦屋三间的基础上兴工起造别墅,取名白华溪曲。后来程鉴之子程沆,在父辈基础上扩园置景,改名荻庄。每日在园中宴集天南海北名士,拈题刻烛,一时称盛。
荻庄位于萧湖中莲花街,三面临水,芦荻萧萧,以“荻”为名,颇具野趣,素与栖霞岭相媲美,兼富丽堂皇与精奇典雅于一身。
荻庄的荻是一种禾本科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荻庄有大厅五间,面南依水,名为“廓其有容之堂”,由高凤翰题额;东侧有小书斋名为“平安馆舍”,背临百竿翠竹;东厢建有三间名为“带湖草堂”,淮安知府王梦楼题额,堂外辟水池,内种荷花环绕;西厢三间依假山而建,名为“绿云红雨山居”,山侧有绘声阁。阁西有船房名为“虚游”,王虚舟篆额,墙间嵌《五老宴集处》石碑。
园中紫藤一株,长三四丈许。中有土山,山有峰石,巅有亭。依山数间名为“华溪渔隐”。山后筑“松下清斋”,旁边三间小轩屋,名为“小山丛桂留人”,为漕运总督铁保所题额。有“岫窗”“香草庵”“春草闲房”等八九间诸处。黄叶村先生写《荻庄后图》,并有六咏,道出了荻庄诸景的旖旎风光,其中的诗情画意引人遐想。
清代程钟《萧湖游览记》中的《萧湖名胜图》(徐爱明 供图)
《荻庄后图》
黄粲
踏径来香风,庭前木樨放。太史此留人,意在云霄上。小山丛桂留人。
随地为结构,幽闲出自然。青袍帘外色,春意自年年。春草闲房八九间。
地僻含烟迥,开窗人对山。晴岚悦飞鸟,深处听关关。岫窗。
幽花杂丛竹,书带侵阶绿。清寂妙香闻,心空余鼻触。香草庵。
虚亭倚古木,时花呈媚妍。解得钧纶意,无机忘乃筌。花溪渔隐。
松风送涛声,密荫宜清夏。绣佛对苏公,露葵甘于蔗。松下清斋。
据《潜天老人笔谈》记载,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春,乾隆皇帝南巡过淮,管理盐政的巡盐御史谕诸盐商,要在皇帝到淮安的旅程中自伏龙洞至南门外,起造十里园亭,并将荻庄建为皇帝驻跸的行宫,开御宴。结果因为耗费实在巨大,众盐商的筹款又未能及时办妥,只能取消乾隆的荻庄之行。
乾隆皇帝南巡图(其一)
按照邱奂《梦游荻庄图题后》的记载,荻庄在嘉庆年间已经逐渐颓败,嘉庆十六到十七年(1811—1812)有潘姓文人为之作《程氏废园记》。嘉庆二十五年(1820),程氏后人程元吉(号蔼人,嘉庆进士),辞去翰林院编修归来后,曾对园林进行重修,与乡贤在此雅集酬唱,绘图纪事,但已无法与当年繁花着锦的盛况相提并论。道光年间,荻庄又被零星拆卖,逐渐沦为废墟。后人哀之曰:“楼台歌舞歇豪华,博得园亭纸上夸。遗响后庭犹有曲,秋风篱落阿谁家?”
据《淮安河下志》记载,除援引《河下园亭记》《淮雨丛谈》《潜天老人笔谈》《梦游荻庄图题后》《淮壖小记》中关于荻庄兴建始末、秀丽风景、文人荟萃繁荣景象的描写外,还详细记述了吴进《夏日同薛竹居荻庄》、张芳龄《荻庄诗》、刘作柱《过山阳程氏荻庄》等37首赞颂荻庄美景乐事的诗词歌赋。
今日萧湖公园
从众多歌咏的诗文中足以见得清朝时期荻庄的名气之盛,从士官大夫到文人墨客皆慕名而来荻庄聚会、游玩、小憩,说荻庄是当时的“网红打卡地”并非夸张。只是,如今河下鼎盛时期的一百多处园林已不复存在,我们也只能在志书典籍中窥见繁盛时期荻庄的面貌了。倘若后世能将这些园林资料挖掘、整理,形成系统资料或是建造博物馆,也许将是当代人民乃至后世的宝贵文化财富。
(作者:杨洋,文章来源:“方志淮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