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名胜
花巷景明
时间:2024-10-21  来源:  字号:[ ]

《淮安河下志》《续纂淮关统志》中把“花巷晴烟”“花巷晓市”等列为河下代表性的景观,引起人们的好奇、探秘之心。看似平常的花巷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花巷深处,探索花巷之谜吧!

花巷晴烟

花巷是河下古镇核心区一条南北向的主街道,《淮安河下志》上称作“花巷大街”,乾隆《山阳县志》中注曰:“花巷,自相家湾至西湖嘴大街……”也就是说,花巷在河下的街巷中本是一条比较宽阔的街道。它北起石工头街,南至湖嘴街,中间有小花巷、干鱼巷(也作乾鱼巷)、天官第巷、胡氏楼巷、钥匙湾、斩龙巷等支巷沟通东西。

花巷是河下诞生的最早的巷子之一。据淮安最早的府志一一正德《淮安府志》记载:花巷与粉章巷、钉铁巷、干鱼巷、茶巷、锡巷、竹巷等巷子一样,俱在“安乐关厢广惠桥西侧”,是“百工造作、商贾贸易”最为集中的地方。其实,河下早期的街巷是为漕运船只修造提供物资服务的,是在一个个专业市场基础上形成的。一条街巷原先是一个专业市场,就是一种商品的集散地。至今,河下街巷仍保持着原先的行业特点。而花巷就是专业生产和销售绒花、绢花、丝花等各种花饰的市场,以绒花、绢花、丝花等花饰作为贡品和旅游产品名闻遐迩。

“花巷晴烟”是河下承平时期的典型景象。河下东襟新城、西控板闸、南带运河、北倚河北,沟渠外环,波流中贯。而花巷地处夙称要冲的特殊地理位置,衢路纵横,舟车杂沓,遍布大大小小的花饰作坊,汇聚了一代代能工巧匠,专业生产和销售绒花、绢花、丝花等花饰,以花式品种众多、色彩鲜艳夺目、形象逼真、质量优良享誉运河沿线,吸引着经过运河往来的商旅、文士,到淮安河下花巷逛街买花,以便馈赠亲友。江南及周边各省挑担卖花的卖花郎也纷至沓来,专程到淮贩花,甚至发售到遥远的边陲。

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户部在淮安板闸设立淮关,管理监督过往船只并收取税赋。淮关在正常收税之外,还负责为宫廷采买胭脂、花粉等消费品,每年都要大量采购样式时新、工料上乘的花饰进贡京师,供皇室嫔妃、宫女及王公大臣女眷所用,这样就更加有力地促进花巷花饰、花市的进一步发展,无怪乎江都毛乃庸在《淮安河下志序》中说,“至于花巷晴烟,想承平之景物”“盛衰系于一隅,隆替觇夫世运”。

花巷晓市

《续纂淮关统志》《钵池山志》是关于淮安钞关、钵池山的专志,这两本专志中都载有“淮关八景”,其中“花巷晓市”为“淮关八景”之一。“花巷”无疑是指离板闸淮关、钵池山不远的河下花巷。所谓“晓市”就是天未破晓即开,天大亮则散去的集市。晓市是相对于白天的普通集市、夜市和鬼市而言。晓市的地点一般选择在繁华的市口或交通要道周边,时间常常在天未破晓之前,有时也会延长到天光大亮,甚至六七点钟。卖货的人是各行各业的,有纨绔子弟,有失业贫民,也有小偷……总之,在晓市上没有买不到的东西,也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实际上,晓市不便公开的秘密就是,卖货的人、买货的人谁都不愿让人知道自己是谁。所以,诸多因素决定了晓市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河下花巷因之形成了独特的人文风景,不由让人惊叹。

康熙二十四年(1685)冬,杜琳(字九迁,直隶密云人)来淮担任淮关监督。次年,杜琳即离任。在淮关监督任上只有短短的一年,他却留下了众多为人称道的事迹。冒广生在《淮关小志》中记载:“杜琳,康熙间任。厘剔奸弊,刊布《则例》,使人共知税额,裁减耗费,代补正供。葺公署,修古道,手订《关志》,成十二卷。”杜琳还留下了相当数量的诗文,其《花巷晓市》诗曰:“曲巷深深一径斜,画楼高馆亦堪夸。溪头白舫添鲛客,门外青帘是酒家。人语雾边寻晓店,屐声雨后乱春沙。淮阴自古多遗市,不省年来只卖花。”这首诗从“花巷晓市”的地理环境、交易时间、对象等角度,描写了河下花巷街市热闹繁华的景象,折射出当年淮安河下商品交易的历史风貌。“淮阴自古多遗市,不省年来只卖花”的独特人文景观让人感慨。

花巷明珠

花巷在向世人展示迷人风采的同时,也历经世事沧桑。乾隆甲午年(1774),黄河在老坝口决口,殃及河下、板闸、淮安三城。河下本就地势卑下,花巷、茶巷、干鱼巷等又为河下最低处。一时之间,湖嘴大街成河,水势湍急。花巷成为一片泽国,灾害逾重,避水灾者行至湖嘴大街南段的桥边,多落水而死。咸丰庚申年(1860),捻军窜犯清河、淮安。二月初一,捻军下窜板闸很快又到了河下,绕道淮城窥探之后,知道“淮大城”坚固,且防守严密,短时间内难以攻入,于是就在河下焚烧劫掠,花巷通街被火烧,烧毁的房屋不计其数,“惨莫甚焉”。河下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文楼位于淮安区河下古镇花巷南,是花巷中最著名的历史遗存。因该楼常为文人学士聚会之场所,故得名“文楼”。文楼以“文楼汤包”驰名中外,有诗夸奖道:“桂花飘香菊花黄,文楼汤包人争尝。皮薄蟹鲜馅味美,入喉顿觉身心爽。”文楼涨蛋亦始创于文楼,具有金黄油润不结壳、蓬松鲜嫩无煳斑、油而不腻有营养等特点。文楼是最早制作淮扬菜的地方之一,它以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富有神韵的饮食文化独占鳌头,成为正宗“淮扬美食”的形象品牌。该楼是淮安古城一处具有历史文化色彩的美食景点,对研究淮扬菜的起源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现在,文楼已经成为河下古镇重要的文化景观。

秦举人宅原本东至茶巷、西至花巷,后东侧、南侧大半建筑被毁,仅剩西侧的两个院落,被归属于花巷范畴之内。现存的两个宅院中,东院稍大,有前后两进房屋、东厢房、轿房及柴房共10间,保存较为完整。西院格局与东院相仿,体量稍小。秦举人宅是目前淮安市保存较好的晚清时期建造的民居之一,展现了地处中国南北交界处传统古民居的地方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秦举人宅现为淮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巷还有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顾万昌百货店、谢氏棉花店、笪慰堂医馆(笪羲成书店)、沈氏老宅、花巷水龙局、石板街等老字号和历史建筑遗存,它们以较高的原真性、特定的建筑艺术特征与科学价值、文物价值,像一颗颗精美的珍珠被“红线”——石板街串联在一起,散发着耀眼的光辉,吸引着人们走进花巷、探秘花巷。

(作者:徐爱明,文章来源:《淮海晚报》2024年5月6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