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名胜
淮安茶巷
时间:2024-09-27  来源:  字号:[ ]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1200多年前,茶圣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遍访三十二个州,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畅游于山水之间,浪迹于乡野田园。

公元780年,《茶经》成,天下香。

陆羽在茶经的第7章茶事中记述:“《淮阴图经》:‘山阳县南二十里有茶坡。’”正如诗中所述“管家湖上踏青莎,为读《茶经》几度过。寂寞荒陂何处是,雨前犹听采茶歌。”一湖一经、一茶一歌,勾勒出淮安历史上茶田叠翠、馨香氤氲的诗意画卷。在古山阳辖境淮郡城外、管家湖边有个“第一大聚落”,这就是河下古镇。河下扼漕运要冲,为淮北盐斤必经之地,是淮安重要的商埠。大批富商大贾卜居于此,让河下迅速成为了富庶繁华之地。

图源:楚韵文旅

据《淮安河下志》载:明清时期,河下有22条街,91条巷,共有13坊。街巷阡陌,最是人间烟火。光从这些街巷的名字就能想见当年河下古镇的繁华。状元里街、光禄第巷、杨天爵巷取的是官职,侯家巷、倪家巷、马家巷取的是居民姓氏,钉铁巷、打铜巷、锡巷、摇绳巷取的是作坊,茶巷、水巷、花巷、白酒巷取的是商业……

茶巷为河下最早的八巷之一,曾是河下的交通要道,《淮安河下志》中名之曰“茶巷大街”。茶巷自相家湾至姜桥,现存石板街349米,条石1350块。在估衣街南侧、茶巷的东侧,有三官殿一座。三官殿亦称天兴观,属道教建筑。全部建筑共占地约十亩余,坐北朝南。山门前有广场,约一亩余,东西各有辕门。南面有大型照壁一堵,周身系用大罗底砖斜嵌拼成上刻约有一丈见方的“妙道通玄”四字。山门外有石狮子一对,分列左右,连底座高有八尺余,雕工线条有力。其第一层有山门二,正中山门为宫殿形,门头有“古天兴观”四字,系在白矾石上凿成阴文,大约一尺见方,笔力遒劲,填以蓝色。据清曹镳所著《淮城信今录》记载:“河下古天兴观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规制宏丽,内有七泉,水甚甘美,俗称“七泉山”。泉水犹以神座下的一口泉水井最为甘美,最适合泡制美茶。商人们趁此商机,纷纷在道观邻近的石街上售卖用此泉水泡制的茶,因此这条石街也被称为“茶巷”。

旧时的河下,有“吃早茶”的习惯,也就是上茶馆。上茶馆,沏一壶茶,吃一些如“茶馓”“烧麦”“水晶包”“蒸饺”之类的早点,是旧时河下居民每日清晨必修课。

明清之时,作为“殷阜区”的古镇,巷陌里的茶馆甚多,即便到民国时期,茶馆依然林立:湖嘴街有“幽香”“万花楼”“玉壶春”,花巷有“文楼”“五湖”“三江”,清真“陈永源”,茶巷有“江南春”“新龙泉”,罗家桥有“吉仙居”“刘元贵”,二帝阁有“四泉楼”,粉章巷有“东来轩”,琵琶刘街有“清真金家”等茶馆。

2021年以来,为挖掘茶巷文化内涵,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及周边文化景点,淮安区以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为统揽,启动实施茶巷整治提升工程,主要包括茶巷文化广场、网红停车场、市集业态外摆小屋、演艺舞台、笔生花书院以及现代光影等,通过引入夜食、夜游、夜购、夜娱、夜趣等多元业态,创造新场景,激发新活力,着力打造以夜游文化为主的旅游消费聚集地和茶文化展示一条街,使其成为河下古镇又一个文旅新地标。

如今,河下古镇茶巷整治提升工程已顺利竣工,项目不仅极大地提升河下古镇景区的旅游环境资源,还将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目前,茶巷片区20间外摆小屋已完成优质业态的招引和入驻,包括风味特色小吃、文艺饰品、非遗产品等。同时,片区内还有清溪园、沁园、桐园、名厨文化展示馆等大型民营项目入驻。这些项目在经营精品民宿的基础上,植入了茶艺展示、淮扬菜品鉴、文创售卖以及品茗休闲等文旅业态。诸多文旅项目纷纷落户茶巷片区,必将为古镇聚拢更多的人气、商气和热气。

知乐知音逢知己,新泉新火试新茶。如果有闲暇,不妨来一趟千年古镇河下,尝一尝早茶里的淮扬味道,探一探烟火里的日常乐趣。忆总理、话西游,在花巷簪花,在茶巷品茶,在听雨楼听雨,在石板街徜徉……

(文章来源:“淮安宣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