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清江浦楼和老清江浦楼
很多读者都知道淮安有两座清江浦楼,其中新清江浦楼位于里运河文化长廊大闸口东边中洲岛上,为2003年新建,现已成为淮安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老清江浦楼在里运河南岸,河南西路与清浦路交叉口西侧。老清江浦楼是历史建筑是毋庸置疑的,但它是否一直是现在这样还是经历过重修重建?我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
一
大约在2015年,淮水安澜网网友梅之朵朵发文介绍老清江浦:
“这座清江浦楼始建于何时,未见史志明确记载,但楼身碑刻记载了两次重修时间。第一次是清雍正七年(1729)秋,第二次是道光四年(1824)年秋。当年这座清江浦楼不但身处闹市(洪门街的北首),还是往来清江浦漕船与商船的望楼。南下的船只看到这座楼,便知道清江浦到了;北上的船只看到这座楼,便知风涛凶险的黄河、淮河、运河交汇处的码头清口快到了,要做好准备了。另外,夜晚时分,小楼上灯火通明,是往来船只的引航灯塔。我们知道,1958年后,加大了旧城改造力度,拆除了这座清江浦楼。1963年,市政府又重建了这座清江浦楼。因为当时财力有限,清江浦楼在原来的地址基础上缩小其规模,象征性地进行了重建。”
网友梅之朵朵的介绍中有两个重点:一是老清江浦楼于1958年被拆除过;二是1963年重建并缩小了规模。
对于这座老清江浦楼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否经历过重建?我与不少文史爱好者进行过探讨。有人肯定地说:这座老清江浦楼经历过拆建。如淮安市文史专家郭应昭老师为1951年出生,他记得小时候多次经过老清江浦楼,那时门楼里的路比现在宽不少。郭老师确认此楼是20世纪60年代重建的。也有人说1963年时国家经济比较困难,不可能拨款重建。
要证明老清江浦楼在新中国后是否经历过拆建?需找到证据,一切凭证据说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淘到一本原清江市地名委员会于1982年7月编辑出版的《江苏省淮阴市地名录》,上面的内容给了我答案。
这本书有介绍(老)清江浦楼的概况,全文如下:
“清江浦楼位于城西河南西路,北濒里运河,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已有250年历史。它是清江浦的标志。淮安至码头的里运河,宋代称沙河,是宋朝转运使乔维岳开疏。明永乐八年(1410年),平江伯陈瑄疏邗沟(里运河古称),行舟至长江历扬州至淮安通沙河,以通漕运并将沙河易名清江浦。清康熙进士查慎行路过清江浦曾赋诗云:“南来步步远风霾,川路晨征一停佳,竹答浦帆浑不用,橹声如雁下长淮。编茅缚荻聚成堆,大舸多从江上来,试问老堤堤畔柳,年年辛苦为谁栽”。其后清人建楼于此曰“清江浦”。原楼东西长4.75米,南北宽4.3米。为上下两层砖木结构,上层四角飞檐,嵌以黄绿琉璃瓦,饰以龙口含珠。底居是东西方向的砖砌拱门通道,类似城门,门宽2.4米,高2.1米。东、西两门上方各嵌石匾一块,中间刻有“清江浦”三个大字,右上方刻“雍正己酉孟秋吉旦”八个字。现因年久失修,已面目全非,急待修复和保护。(内封面即浦楼原景)”
这里提到了本书的“内封面是浦楼原景”,并在该书的《编后记》中又特别提及内封面“清江浦楼”是市文联章农同志于1947年亲笔写生的浦楼原景。而浦楼原景画跟现在的老清江浦楼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原景图中的清江浦楼是飞檐翘角的,而非现在的老清江浦楼是北方建筑风格的短平檐式,很可能这就是呼之欲出的答案。
《江苏省淮阴市地名录》内封面的浦楼原景图
章农先生是闻名遐迩的书画家,1928年生于淮阴(今淮安市),曾任清江市美协主席,清江市创作组组长,淮阴市美协(驻会)主席,淮安市美协顾问,淮安市书画院特邀顾问,淮阴师范学院美术系周恩来班特聘导师,淮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兰花协会名誉会长,于2023年去世。
章农先生虽已去世,但经我联系,也得到章农先生的弟弟章元、章春的确认,确认此画是其长兄章农的作品。1938年出生在清江浦,曾就读于淮阴中学、武汉大学,供职于湖北省财政厅,现居武汉的著名篆刻艺术家章元老师看到此写生画后说:“在我的记忆里,大哥章农的写生‘清江浦’是有飞檐的建筑,共分上下两层。我还记得此建筑向东向西上下层交接处,都有‘清江浦’三字的大字牌匾。”
写生是指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通过直接观察自然或现实生活中的对象,以笔触和色彩记录下瞬间的印象和感受。很难想象,章农先生1947年写生时,非要做假,将短平檐式的清江浦楼画成飞檐翘角式?
现在的老清江浦楼是短平檐式而不是飞檐翘角式
时至今日,我们要特别感谢章农先生,他为清江浦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浦楼原景图”。因此可以说:老清江浦楼在1947年时,是飞檐翘角的,不是现在的模样!现在的老清江浦楼是1947年后拆过重建的。
二
除了章农先生的写生画,还有一个有力的佐证:就是当年清江棉纺织厂产品的商标图,再一次证明清江浦楼原是飞檐翘角式的。
这个商标,是清江棉纺织厂1958年建厂后的产品商标。与章农先生1947年的写生画基本相似。该商标图案中的清江浦楼“嵌以黄绿琉璃瓦”,与清江市地名录所述一致。清江棉纺织厂是当时清江市新建的第一大厂,对产品商标之类有关企业与地方形象的大事,绝不会马马虎虎。如果这个商标图案中的清江浦楼与当年现实中的模样有很大不同,会通过审查和得到市民的认可吗?
所以,从我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梅之朵朵老师关于老清江浦楼“1958年拆除,1963年在原址重建,但规模缩小了”的说法,是成立的。
(作者:胥全迎,文章来源:“方志淮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