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名胜
花街
时间:2023-12-18  来源:  字号:[ ]

花街,位于清江浦里运河大闸口边的一条著名古街。

花街因大运河而生。明清时期,清江浦的大闸口是大运河沿线的繁忙码头,南来北往的船只都会停泊在河堤下等候过闸,顺便休憩和补充物资。花街因此成为人们就近餐饮、投宿、短憩、购物的必经之地,所以商贾云集、商铺林立、商业兴盛,日日年年,熙熙攘攘,一片繁荣热闹的景象。民国时有“金孔庙,银万柳”的说法,孔庙镇就是当时花街所在的镇,可见当时的花街是繁华的流金之地。 

据淮安地方志记载,花街的旧街起于轮埠路,止于环城路,原有三四里路长,宽3米多,1952年的城市改造时拓宽至12米,改为沥青路面。1968 年,曾并入东、西大街,更名东风大街,1981年复原名。在20世纪末,淮安市区修建承德路时,花街被截断,只剩现在约130米。2011年,淮安市政府对花街进行全面改造,花街内的古建筑修旧如旧,统一风格,重点引进一些老字号和传统手工艺的店铺,成为一条具有历史风情的文化古街。


关于“花街”街名的来历,主要流传有两种说法:

一种传说是这条街很早以前商业繁华,商贾云集,私家花园众多,所以养花、赏花、评花便成为这条街的一大特色。花香四溢,满条街自然充满了花的芳香,花街之名也由此传开。

又一说街上有多卖绒花人家和店铺,因以为名。据说明清时这条街上家家都做绒花,绒花用上好的苏州府香绢做成,瓣大,蕊艳,色多,样俊,跟鲜花一般。因为这里做绒花很出名,引得京城都派人到此挑选购买,送进宫里,专供皇宫里嫔妃宫娥们戴。这让花街名声大噪。此种说法有一定依据,据今人整理的《清江浦老字号》,花街曾有许源和线店售卖各类丝线,有经氏花店、乔氏花店、吴氏花店、陈氏花店售卖绢花、丝花、绒花、翠花、珠花等等众多绢花店。1987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江苏省》记录花街:“旧以绒花店得名,商业繁荣。”


花街的梧桐树阴翳如盖,盛夏不会感到暑气袭人。道旁大小店铺藏身其下,各家临街的门面大多是两层木结构小楼,楼与楼之间以马头型粉白防火山墙相隔,既美观又防火,屋顶铺盖黛青小瓦。店门是长条木板,上面标了序号拆装方便。从门面穿堂而过,可见里中院落和私家花园。


从前的花街不仅花店多,还有许许多多其他方面的店铺,是涵盖了日用商品、小吃、娱乐、集会等承载着淮安老百姓生活的地方。店铺星罗棋布,商品琳琅满目。餐饮店有:马步楼饭店、混生活饭店(后改新生活饭店)、友联饭店、中华楼饭店等;毛笔文具店有:于德堂笔店、孙义成笔店 、陈裕新笔店、郑同泰笔店等;生熟名漆和颜料店有:清江裕丰漆庄;杂货店有:刘成记杂货店;卖秤店有:黄汉贵衡器铺、王合宫衡器店。旧时花街繁荣盛景可见一斑。

花街还常出现在曾经在淮安上过学、获茅盾文学奖和老舍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徐则臣的小说中。他的小说《花街九故事》和《耶路撒冷》都写过花街,他认为花街是淮安的文化地标,也是他个人创作的原点。


(作者: 李想  来源:淮安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