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名胜
涟漪之地话双塔
时间:2023-05-31  来源:  字号:[ ]

涟水历史悠久、文脉厚重,自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建县起,距今已有2100多年。涟水有两座宋代建筑——妙通塔和月塔,分别位于县城五岛湖公园西侧和唐集镇的月塔村。屹立千年的两座古塔,见证了涟水古今的变迁和发展,也成为涟水集历史传承、文化传播与现代旅游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标。


妙通塔


 月 塔


建塔传说——神话与现实的交织


追溯双塔的由来,涟水民间有一些颇有趣的传说,其中“姑嫂塔”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

传说当时涟水境内有一条八十里长的水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为害当地,被姑嫂两位神仙发现。二人决定建塔镇妖,为民除害,姑娘建妙通塔,嫂子建月塔,分别压住龙的首尾。二人约定星齐动工,鸡鸣为号结束。半夜刚过,姑娘的塔就建好了,嫂子因为奶孩子,耽误了时辰,还剩下塔顶未建。姑娘看看自己的塔建好了,十分满意,就捏着鼻子学鸡叫,嫂子一听以为时辰已到,赶忙结束,而塔尖还少了一角未完全砌好,上面放着几块砖头亦未能及时清理。所以妙通塔塔顶远远望去,很像是嫂子匆忙起身来不及带走的一只小水桶和一把瓦刀。

妙通塔老照片


分别而言,妙通塔的建造则是史实与传说参半,难以区分。据清代《安东县志》记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宋真宗赵恒年过四十方得一子(即后来的宋仁宗)。皇太子降生后日夜啼哭不休,请来许多名医都束手无策。真宗向全国贴出榜文,悬赏能人为太子医病。当时涟水承天寺内有个道行很高的和尚娄守坚,人称卧佛,揭榜赴京。他进了皇宫,接过太子,举手对其屁股便打,口中并念念有词道:“莫叫莫叫,只怪一笑;莫哭莫哭,文曲武曲。”约莫打到四十下时,真宗及皇后看不过,上前拦住。卧佛长叹一声:“在位四十一年已矣!”意即仁宗有文曲包拯、武曲狄青辅佐,打一巴掌等于在皇位一年。后果如卧佛所言,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


   宋仁宗赵祯,也就是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


仁宗即位时,卧佛早已仙逝,他常听母后讲起这段神奇经历,为表达对卧佛的纪念之情,便赐额改承天寺为能仁教寺(简称能仁寺),并敕建妙通塔于能仁寺内,以悼念卧佛的奇妙神通,故妙通塔又称“能仁宝塔”。

这一段看似神话传奇的故事却有真实的历史支撑,根据妙通塔地宫内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了妙通塔确是宋仁宗为纪念证因大师(也就是上文和尚娄守坚)而御旨敕建。

而月塔究竟起造于何时?又因何而建?史籍并无明确记载。民间传说:

唐初,秦王李世民的八叔率部渡淮作战,因伤重不治,死于法济寺中。李世民即位后,命大将尉迟敬恭在法济寺中建塔,以示纪念。后月塔破损,塔砖四处散失,被寻获的塔砖多见铭记有“尉迟敬德”字样。

尉迟恭,字敬德,也是门神的原型之一


考虑唐太宗李世民诸叔父中,唯长平王李叔良系唐初武德四年(621)在与突厥人交战时,中流矢后死于道途,但不在涟水地界。故此传说殊未可信。

民间另一传说谓:唐初,薛仁贵东征,曾屯驻法济寺内,他在这里打仗虽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伤亡惨重,故建此塔纪念阵亡将士。后薛刚反唐,薛氏族人四散逃亡,有一支薛姓逃到这儿落脚躲避,以后子孙繁衍,人口越来越多,是故现月塔附近居民以薛姓居多,此塔又称“薛塔”。

此二说建塔时间则被推到了唐初,而经文物部门鉴定,此塔乃宋塔,时间上有所矛盾。


巧夺天工——独树一帜的建筑工艺


宋初经济繁荣,佛教发达,佛塔建造达到高峰,其建筑工艺也堪称一绝。宋塔结构除沿用隋唐的空筒式外,创造了新型的壁内折上式,塔梯、楼层和外壁三方面结合成一体,使塔处于坚固而耐久的状态。涟水妙通塔和月塔的建筑工艺在我国的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妙通塔建筑遵循宋代《营造法式》规制,塔高32米,结构严谨精巧,用材简洁合理,皆为砖石砌成,没用寸木,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楼阁式。塔底层北向有拱门可入内,循青石阶可登至第四层。第四层外壁与塔心设置约1米的平坐,亦即外廊,可供游人登临。从第五层起,欲再向上登临,需在第四层至第五层天花板洞口架梯而上。从第五层再向上攀登,必须钻出塔门,从塔外近一米宽小径绕塔盘旋而上,这样才能登到第六层,第七层即是塔顶。塔顶为一二米左右直径的圆平面,架设厚约2 0厘米的平滑白矾石,上有一花鼓式样、高度约60厘米左右的风母铜顶,“间放光明,照耀数十里”即为此物。

一般宝塔无法登顶,但妙通塔却能登上塔顶,这是它区别于一般古塔的奇特之处,为全国罕见。

月塔更有意思,其形式上采用仿楼阁式木塔式样,实则全部用砖叠砌,塔内采用折旋攀登式构造,是我省仅有的一例,弥足珍贵,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据1988年出版的《中国古塔精粹》记载“塔平面八角形,当年可能七层,今残存六层,通高24米。”青砖微檐,古朴俊朗,波浪式的砖砌檐角设计,给人一种十分灵巧的感觉。


旧貌新颜——穿过千年沧桑的光芒


时代要发展,文化要传承。涟水人民之于双塔的感情,就像陈年老酒,贮存愈久,愈发出诱人的芳香。改革开放后,涟水县人民十分关注双塔的修缮和保护。

妙通塔于1948年毁于战火,仅剩塔基和地宫。1998年5月,文物部门对妙通塔塔基进行考古发掘。经清理发现,地宫为砖砌方室,高2.05米,南北、东西均长1.35米。四角设圆形倚柱。宫内出土的石函、金棺、银椁、青白瓷舍利瓶、六角口玻璃瓶银质骨灰盒、凤首龙身金簪、佛牙、舍利、水晶等16件珍贵文物。在地宫东侧靠墙还发现造塔碑文,为研究妙通塔提供极为重要的原始文字。



从妙通塔地宫出土的金棺、银椁、六角口玻璃瓶、舍利子、佛牙等珍贵文物 

妙通塔于1999年开工复建,2002年4月建成。复建的塔基直径22米,塔高68.88米,其中塔刹14米。总建筑面积1719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七层,层与层面积高度各不相同,内有楼梯供游人攀登外,还配有电梯可达塔顶。塔内置佛像68尊,地下一层为地宫,面积400平方米,用于文物珍宝的展出。妙通塔建成后,能仁寺亦于2004年8月开工复建,2007年10月建成。占地48.8亩,总建筑面积9645平方米。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了解妙通塔出土文物的有关情况以及涟水重建妙通塔与能仁寺后,非常重视,住院期间欣然为“妙通塔”“能仁寺”题写了匾额。

新建后的能仁寺

能仁寺和妙通塔与五岛湖公园、涟水县博物馆构成4A级五岛湖景区,是融合人文自然、历史文化、名人文化、佛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度假区,是市民休闲娱乐、观景赏园的场所,同时也是向外来游客展现涟水风貌与历史文化的会客厅。

五岛湖景区与妙通塔相映成趣

月塔于1974年、1995年两次维修,补全了底层塔砖缺口,修复了顶层及塔刹,该塔的历史风貌得以原样恢复。全面修缮后的古塔底层每边宽1.83米,基座高约0.44米,通高20.04米。2001年6月,又修建了防护围栏,这座千年宝塔得到了更好的维护。2013年5月,月塔被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月塔所在地的唐集镇月塔村,曾经是经济薄弱村。近年来,月塔村把文化休闲和旅游景点建设、康居村庄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风貌日益彰显。2019年9月,月塔村上榜第四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

眼下,涟水县依托月塔规划旅游产业,遵循“留住乡愁记忆,注重文化特色,彰显田园风格”的原则,着手建设月塔文旅区,不断完善文化旅游景点,增强旅游景点浏览的观赏性。美丽乡村,活力宝塔风采将得到进一步的展现。

涟水双塔,一塔屹立县城,“中柱涟城半壁天,晓昏青锁万家烟”;一塔位于乡村,遗世独立,低调而神秘。曾经,她们是苏北大地上的胜景之一;如今她们融合人文自然、历史文化、名人文化、佛禅文化于一体,成为集历史传承、文化传播与现代旅游业发展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新地标。双塔辉映下的千年古县,正散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作者:张骞之   来源 :方志淮安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