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名人

毕再遇草人借箭

发布日期:2024-03-18 来源: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堪称用兵奇谋之典范。可是您知道吗,南宋时盱眙知军毕再遇上演的“草人借箭”,也堪称奇葩,令人赞绝。

靖康之耻,宋廷南迁,绍兴和约,划淮为界,盱眙成了宋金两国边界,前沿城守,与淮河对岸金国占领的泗州城隔淮相望,战事频发。绍兴十二年(1142年)五月,升盱眙县为盱眙军,隶属淮南东路,辖天长、招信二县,盱眙更是成了抗金前沿、边防重镇。虽然南宋朝廷奴颜婢膝、割地求和,每年给金国进贡大量的岁币,甚至以害死抗金名将岳飞为代价,换得一纸和议文书,但这些根本满足不了金国贪得无厌的领土要求和物资掠夺。短暂的“和平”维持不了多久,金国好战的本性再次暴露,开禧二年(1206年),金人撕毁和约,再犯南宋。

大量金兵渡过淮河,攻占南宋城池,洗劫南宋疆土,抢掠南宋财物。就在这战事紧迫之时,武义大夫、左骁卫将军毕再遇来任盱眙知军。他夜袭泗州城,威震凤凰山,收复盱眙军,捷报连连,士气大振。

毕再遇(1148~1217年),字德卿,兖州人,将门出身,后来居住于霅(zhà,今浙江东苕溪)地。他的父亲毕进也是一员大将,在建炎年间跟从岳飞,护卫八陵,转战江淮,屡立战功,积官阶至武义大夫。毕再遇因恩荫补官,隶属侍卫马司。他勇猛过人,威名远扬,且熟知兵法,善于驾驭兵将,指挥部队,武艺超群,能拉开二石七斗的弓,反手能拉开一石八斗的弓,徒步能射二石,骑马能射二石五斗。宋孝宗赵昚曾经召见他,赐给他战袍、金钱。宋宁宗赵扩支持他的北伐建议,不仅让他担任镇江都统制兼权山东、京东招抚司事及骁卫大将军等职,到了开禧年间还把他调至江淮,并让其出任盱眙知军。

开禧二年冬10月,金左副元帅仆散揆统兵九路攻宋。11月,仆散揆军又从黄狗滩渡淮,涡口宋军守将望风而逃,金兵长驱直入,濠(今安徽凤阳)、滁(今安徽滁州)二州相继失守,继而攻破安丰(今安徽寿县),并以7万金兵包围楚州(今江苏淮安)。毕再遇率兵往救,夜袭敌营,火烧粮车,抓敌酋23人。又饿马悬羊,领楚州兵卒遁出包围。再率兵急驱六合,以保六城。

毕再遇认为淮西江防要害是六合。他对众将说:“最担心的是淮西,而六合最为重要,金贼一定会竭力攻拿。”于是率兵赶赴六合坚守。此时金军已破真州(今江苏仪征),行至竹镇,直逼六合。竹镇距离六合仅25里地,情况危在旦夕。毕再遇速据六合,有意偃旗息鼓、不作声势,以迷惑敌人,而悄然设埋伏于南门,布弓弩于城上。自己登上城墙,静观敌情。金兵见六合城毫无动静,以为宋军没有准备,更是趾高气扬地向六合城冲去。待金兵刚接近堑壕,毕再遇即在城头下达攻击的命令,此时突然旗帜并举、号角震天、战鼓齐鸣,宋兵众箭齐发,打得金人措手不及、慌忙逃跑。毕再遇则率精兵出城迎敌、乘胜追击、大败敌人。

金兵吃了败仗,大怒,便又纠集金万户完颜蒲辣都、千户泥庞古等10万兵力,在六合城四面安下营帐,从竹镇集到成家桥、马鞍山(均在六合城北),绵延30余里,将六合城包围数匝、水泄不通。毕再遇命强弩射敌,打退金兵数十次进攻。金兵都统纥石烈更是气急败坏,纠集重兵,向六合城发起更加猛烈的攻击。

由于长期围困,六合城中物资渐已匮乏,尤其是箭矢不足,眼看城中箭矢用尽,就要弹尽粮绝,毕再遇焦急万分。这天他站在城头,看到城外金兵的弓弩手一排一排,箭矢充足,整装待发,随时都在准备攻城,他的青盖刚刚在城头出现,金兵弓弩手便朝着这边射将过来。此时,毕再遇突然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一拍大腿笑道:“城内箭矢不足,吾何不向金兵借来?!”众将不解,毕再遇便如此这般说了一番。

随即命令再赶制青盖3个,草人近百,将草人穿上军服、戴上军盔,分为四组,命兵士分别扛着青盖和草人在四面的城墙上来回转悠,金人以为是宋军将领在城头巡查,于是争相射箭,万箭齐发,箭飞如雨。不一会儿功夫,青盖上、草人上的箭像刺猬一样,落在城墙上的箭矢也遍地皆是。清点一下,当天就“借”得金兵箭矢近万支。接下来几天,宋军就“借”到20多万支箭矢,毕再遇守城更有了底气。您看,这毕再遇“青盖借箭”“草人借箭”,是不是可以与孔明“草船借箭”相媲美啊?

继而,毕再遇又命士卒在城墙上、城门口吹拉弹唱、游戏作乐,金兵见了以为城内闲暇、宋军无备,因而自己也放松防备。可是到了夜间,毕再遇的小股精兵却四处出动,偷袭敌营,弄得金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防不胜防、十分被动。

金兵统领见六合久围不克,攻城不下,只得率兵退去。毕再遇便亲自领兵夺下城东的野新桥,埋伏待敌,直杀得金兵惊恐、仓惶北逃。再遇便尾随其后,追敌至滁州。宋军大胜,缴获金兵骡马1531匹、鞍600套,还有铠甲、旗帜数都数不过来。

此战大捷,毕再遇被授予忠州团练使,任命为左骁卫上将军,还兼任扬州知州、淮东安抚使,保康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提举太平兴国宫等。后来,他以武信军节度使的身份致仕,去世后被赠为太尉、太师,谥号“忠毅”。这位盱眙知军威名显现,确为一代名将。

【故事来源】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将家也,居于霅。父(毕)进,从岳飞转战江淮间,积阶至武义大夫。(毕)再遇以恩荫补官。开禧二年知盱眙军。金人来侵,复泗州、定盱眙。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赠太师,谥号“忠毅”。(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卷七·秩官)

开禧二年十月,毕再遇率兵赴六合。再遇登城,偃旗鼓,伏兵南土门,列弩手土城上。敌方临壕,众弩俱发,宋师出战。闻鼓声,城上旗帜并举。金人遁,追击,大败之。金万户完颜蒲辣都、千户泥庞古等以十万骑驻成家桥、马鞍山,进兵围城数重,再遇令劲弩退之。俄顷纥石烈都统合兵,攻更急。城中箭已尽,再遇令人扎草人数十,打开青盖,往来于城上,金人以为宋帅,争相射箭,一会儿城墙草人上箭矢如刺猬,宋军得箭二十万支。纥石烈退走,又增兵围城,四面敌营绵延三十里。再遇令在城门奏乐以示宋军悠闲,又遣奇兵袭击,不分昼夜,敌退去。再遇率兵追敌至滁州,获骡马一千五百三十一匹、鞍六百套,铠甲、旗帜无计。毕再遇授忠州团练使。(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卷十六·兵事;《宋史·毕再遇传》)


(作者:马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