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2-01 来源:
涟水人自古就有好读书的习惯,在民间流传一句古训:人穷志不短,穷也要读书。涟水县麻垛街东江庄有三位农家子弟勤学苦读,奋发有为,先后取得了博士学位、都成为博导,为涟水人争了光。他们分别是江月松、江龙、江来。
江月松,男,1957年生,从小立志要改变贫穷的命运。他在村小读完初小,到麻垛读完小,又到麻垛中学上学,后随父亲到东海县上高中,1974年毕业后进了当地的龙门翻水站当电工。按说端上了公家饭碗,该满足了,可是他上班后看书学习,手不释卷。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77年10月恢复高考,他考取了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微波与光电子技术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徐州灯泡厂工作,任助理工程师、技术科长。这时的江月松读书已上“瘾”入迷,除上班外,就是看书学习,没有其他爱好和娱乐活动。1989年,他顺利考上了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研究生,获取学位后分配到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任讲师,后任物理实验室副主任。随后,他又考取南京大学攻读博士,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研究所博士后、博导。他参加“863”“308”主体重大科研示范项目“三维信息”研究,参与“三维测量”“热红紫外线遥感测量”等重大课题,并为领军人物,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首席评委专家、教育部物理电子学科首席评审专家,荣获十多个奖项及荣誉。现在,江月松已年过花甲,仍孜孜研究着、工作着,把自己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贡献给社会。
江龙,男,1964年生于麻垛街东江庄,在麻垛小学、初中毕业后到涟西中学读书,一年后被淮阴中学高分录取。聪颖过人的江龙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就是上课认真听讲,充分吸收。课余时间,他则特别喜爱体育运动,篮球场上有他的身影,乒乓球台也少不了他,打桥牌更是高手。寒来暑往,两年后高考,他以涟水县第一名的高分被华东师大数学系录取,获理学学士、硕士,后在山东大学获理学博士并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又于复旦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并被评为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后。他长期在中国矿业大学执教,任教授、博导,任矿大数学学院首任院长(2016年—2022年),主要研究随机分析与金融数学,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与教学项目十三项,参与完成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工作,赴法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新加坡等多国访问交流。江龙自“十一五”起长期担任矿大数学学科建设负责人。他还兼任国家科技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评审专家,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江苏省概率统计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江龙现任江苏省应用数学中心主任,在教学及科研岗位上昂首阔步,跨越前行,为国家作贡献。
江来,乳名小来,1972年生,幼年丧母,因父亲收入较低,读小学时常交不起学费,每到开学时也是他最难过的时候。那时学费虽只有几元钱,但他总是最后交,甚至拖到开学后一至两周,老师要点几次名。不久,他的爷爷和奶奶搬到他们家,帮着抚养他和与他两岁之差的哥哥。为改变经济状况,家里养了鸡鸭,而喂鸡喂鸭的任务就落到了兄弟俩的身上。他放学后经常拿着竹篮子到小河塘捞浮萍、水草,到街上去拾菜皮、西瓜皮,回家切碎喂鸡鸭。临近开学了,他催爷爷给钱交学费,爷爷拎出一篮鸡蛋说这就是他的学费,然后说一起到街上去卖。他不愿意可又不敢说,只好硬着头皮跟着爷爷到“卫生巷”的菜市场。找到一个摊位后,爷爷说还有其他事要办就走了,明明说好一起卖的,却把他一个人留在那里。江来欲哭无泪,不卖就没有学费,无奈只好厚着脸皮等待顾客来买。那时鸡蛋八分到一角一个,一开始有人问价时他紧张极了,脸一直红到脖子根,后来问的人多了,销量多了,人也渐渐地放松了,每成交一笔,心里都是乐滋滋的。就这样,他的脸皮慢慢地“厚”起来,适应了,后来他想到这是爷爷在有意锻炼他。爷爷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知识广博,对江来的要求就一个字“严”。江来的高考志愿几乎报的都是医科大学。爷爷对他说,做医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江来顺利考取徐州医学院,还考取了上海医科大学的研究生,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考研到第二军医大学,博士毕业后又从长海医院转到上海新华医院,走上了管理岗位,带博士生成为博导,身兼临床麻醉科和重症监护室的科长、主任,成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兼任上海市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国医学会成员、中国神经科学会常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协会常委。
(作者:江洪明 来源:《淮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