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名人
从淮安城里走出的民国四位银行家
时间:2025-01-17  来源:  字号:[ ]

提到民国时期的中国银行界,有四位赫赫有名的金融大亨名誉响彻中国南北,无人不知。他们是大清银行总办朱邦献、金城银行创办人周作民、大陆银行创办人谈荔孙以及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顾翊群。他们支撑了当时中国的金融秩序和经济命脉,广受民国社会关注。他们也和周总理一样都是出生在淮安这座古城之中的人,他们为近代中国的金融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朱邦献

朱邦献是淮安涉足中国近代银行界第一人,字虞生。清光绪四年(1878)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府城东长街三角桥一官宦家庭。其父行四,人称朱四爷。其五叔光绪年任云南顺宁府知府。朱氏宅邸面积甚大,至今尚存。

朱邦献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中举,候补内阁中书。后留日,精通经济学。回国后供职于户部。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设立户部银行,朱邦献调任户部银行,后任总办。民国四年(1915),盐业银行在北京西河沿成立,朱邦献被聘为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其主张并推动金城、大陆、中南以及盐业银行四行联合发展,并成立“四行准备库”“四行储蓄会”,建成独立金融体系。

现存朱邦献故居航拍图(淮安区)

民国十六年(1927),朱邦献调任盐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民国十八年(1929)又调任为盐业银行天津分行经理。在津时期,末代皇后婉容的父亲郭布罗·荣源,伙同溥仪朝廷内务府大臣马佳·绍英、伊尔根觉罗·耆龄将清宫旧藏金编钟抵押给盐业银行贷款80万元,朱邦献想方设法与其婿胡仲文将文物保护起来,最终交予国家。民国二十一年(1932),朱邦献病逝于北平,享年54岁。

二、周作民

虽说朱邦献是淮安最早涉足中国金融界的先驱,但周作民的金城银行却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私立银行。有人形容周作民的一生都是在乱世中度过,但他仍然可以带领着金城银行跨过艰难险阻,位列全国私立银行之首,不得不说他是一个传奇。

周作民,原名维新。清光绪十年(1884)出生于淮安城西长街南市桥西南一户家庭,父亲周佩香是举人出生的私塾先生。周作民自幼便随父亲学习,光绪二十五年(1899),周作民入我国第一所留学预备学堂,淮安“谈氏东文学馆”学习,师从淮安著名学者罗振玉。三年后,周作民转至广东公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其考取清廷官费留日名额,深造经济学。在留日两年后,官费突然中断,只得返回国内,后在南京政法学堂担任翻译。

民国后、周作民出任财政部库藏司科长,后升至司长。民国四年(1915)周作民任职于交通银行,并与安徽督军倪嗣冲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在芜湖和蚌埠两地开设了分行,担任两行经理。民国六年(1917),周作民在北平西交民巷创办了金城银行。后在民国十八年(1929)周作民又在上海创办了中国近代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市场份额最多的保险公司“太平水火保险公司”(太平人寿)。至解放前夕,太平人寿已拥有海内外分支机构近千家。

民国二十四年(1935),周作民将金城银行总部迁至上海,次年存款总额超过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为中国私立银行之首。次年,金城银行香港办事处设立。民国三十年(1941),周作民在香港被日军拘捕,次年押解至上海释放。后因政治原因辞去金城银行董事长职务,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定居香港。

解放后,周作民在同乡周恩来总理的盛邀下,回到北京任“北五行”公私合营总管理处董事长,并出任全国政协特邀委员。周作民回到北京后,将其全部银行股票90多万元人民币,和他的部分私人藏书捐献给了公私合营银行董事会,作为新民图书馆基金。

1955年,71岁的周作民在上海视察时心脏病突发去世。两年后,周作民家属遵嘱,将其生前所藏文物1407件、图书374种5300册如数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公私合营后,金城银行香港分行被纳入中银集团,1989年,金城银行香港分行接受中国银行投资。至1994年,金城银行在香港共有34家分支行,职工超过千人。2001年,金城银行正式并入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

三、谈荔孙

在当时的四行之中,除了金城、中南、盐业之外,还有一个银行对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便是由谈荔孙所创办的大陆银行。

谈荔孙,字丹崖,清光绪六年(1880)出生于淮安城院东街,今宅仍存。少年时期就读于家族“谈氏东文学馆”。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取南京江南高等学馆,两年后官费留学日本,就读银行经济专业,并留日实习。光绪三十四年(1908)谈荔孙回国任南京江南高等和中等商业学馆教务长兼银行科主任教习。同年8月中商科举人任度支部(清末改组后的户部)主事。宣统三年(1911)调任大清银行稽核。辛亥革命后任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财政部。民国元年(1912)年被聘为中国银行计算局局长,后转任国库局局长。1914年,任中国银行南京分行行长。

民国六年(1917)年被任命为北京中国银行行长。民国八年(1919)在天津创办大陆银行。民国十一年(1922)年与金城银行、中南银行、盐业银行组成四行联合营业事务所,合办四行储备库和储蓄会,合作投资建造天津电话局、扬州电话电报局、天津造币局,以及民国时期中国最豪华的酒店,被称为远东第一高楼的24层上海国际饭店。民国二十二年(1933),病逝于北平,享年54岁。

民国十五年(1926),盐业银行副总经理朱邦献联合淮安籍金融家金城银行创始人周作民、大陆银行创始人谈荔孙共同发展淮安文化慈善事业,创办江北慈幼院,发展文化人才,并大量吸收孤儿入院读书。时购得岳庙西街盐商周鹤九的近六十间房的宅院作为院址,为家乡的慈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顾翊群

在抗战时期,‍淮安还有一位在政界担任要职,曾出任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的人物,这便是顾翊群,字季高,光绪二十六年(1900)出生,其祖为湖南学政顾云臣,其父顾震福为淮安名士。

民国初,顾翊群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任职财政部并在北京大学继续攻读金融、工商管理专业。民国十年(1921)其赴美留学,获纽约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回国后任职于上海银行界。民国二十五年(1936),顾翊群任职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同年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办人陈光甫赴美交涉白银问题,订立《中美白银协定》。次年,国民政府发行“国民政府抗战救国公债”,顾翊群积极组织,为救国公债的发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抗战后,顾翊群在重庆被任命为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总经理兼财政部次长、四行联合总处秘书长。民国三十五年(1946),顾翊群任国际货币基金会中国首任执行干事。曾著有《李商隐评论》《中西社会经济论衡》等书。顾翊群在解放后定居台湾,晚年之时定居美国。

另外,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在中国各大银行中任重要职位的淮安人士众多,在蒋一安的《淮安采风录》中就有所提及,如许汉卿曾任职于大清银行,后任大陆银行总经理;何千里初任职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成立后,其出任交通银行总经理;葛筱山初也任职于中国银行,后参与创立盐业银行南京分行及汉口分行;金博侯担任盐业银行杭州分行经理;谈公远任大陆银行上海分行经理;葛求青、葛稚衡分别担任天津及北平大陆银行分行经理;田少渔则任大陆银行总处。抗战时期,金剑青、孙楚生分任中国农民银行福建建阳、建殴分行经理;方振民任盐业银行重庆分行经理;葛锦里则任大陆银行重庆分行经理,等等。民国时期,许多淮安籍金融家、银行家叱咤金融界,一时风光无二。

(作者:张璞,文章来源:“映像淮安”微信公众号)